图书介绍
政治社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秉璋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3
本书写作的特殊方式与内容结构之介绍3
绪论3
第一章 政治社会学的历史回顾3
第一节 十九世纪以前的政治社会学4
第二节 十九世纪的社会学朝代14
第二章 政治学的出现与政治社会学的新趋势23
第一节 政治学之出现与行为科学之兴衰23
第二节 政治社会学的新趋势之一:理论与模式之探求26
第三节 政治社会学的新趋势之二:理论与模式之验证32
第三章 政治社会学的范畴与问题35
第一节 政治社会学的目标及其研究对象35
第二节 政治社会学的类别及其定义38
第三节 政治社会学的内容39
第四节 政治社会学的争议问题40
第四章 政治社会学的方法论49
第一节 政治理念或主义49
第二节 探研法50
第三节 具体研究方法52
第四节 研究技术60
第五章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深度及其学派63
第一节 价值判断的「应然」论63
第二节 事实判断的「实然」论64
第一篇 抽象层次之理论探讨71
第一章 政治社会学的理论方法论及其模式之问题71
第一节 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论71
第二节 理论与模式77
第三节 建构抽象理论应有的基本认知82
第一节 人性与社会秩序之性质97
第二章 建构政治社会学抽象理论所涉及的基础哲学问题97
第二节 政治理念102
第三章 政治整合论的典范:体系分析学派107
第一节 体系分析的历史渊源107
第二节 体系的定义及其内涵108
第三节 建构「体系的一般理论」之野心109
第四节 体系理论的主要工具概念110
第四章 政治整合论的范例之一:T. Parsons的「社会行动的一般理论」113
第一节 结构功能的体系分析法114
第二节 社会行动的概念内涵116
第三节 社会行动的体系118
第四节 社会体系与社会121
第五节 政治次体系124
第六节 评论129
第五章 政治整合论的范例之二:David Easton的「政治理论」及其「部分模式」131
第一节 D. Easton对当代政治社会学的主张132
第二节 D. Easton的「部分模式」之工具概念137
第三节 D. Easton的「部分模式」之内容分析145
第四节 对D. Easton的「部分模式」之评论及其贡献151
第六章 政治冲突论的典范:传统马克斯(K. Marx)对社会结构的一般理论155
第一节 方法论的问题156
第二节 基本思想的源流追踪及其发展过程158
第三节 K. Marx思想体系的内容解析:科学知识的基础161
第四节 K. Marx的「上下结构」之理论164
第五节 历史发展的阶段与社会的类型172
第六节 政治革命与人类解放177
第七节 走向共产社会的路径与方法179
第一章 政治发展的意义及其内涵183
第二篇 事实层次的实证研究183
第二章 经社发展对于政治发展的影响187
第一节 三种事实187
第二节 三点论调190
第三节 例外:社会学的独载与技术的独裁193
第三章 政治的自主性或依赖性197
第一节 自主主义学派197
第二节 依赖主义学派205
第三节 政治互动主义学派206
第四章 当代政治发展理论的面面观207
第一节 政治发展理论的一些主要著作207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新观念211
第三节 政治发展的测准217
第一节 Edward Shils的分类219
第五章 政治发展的类型219
第二节 Gabriel Almond与G.B.Powell的分类222
第六章 经社发展之落后与政治权力之超强现象227
第一节 有关经社落后之相关概念之解析227
第二节 经社落后的原因及其面向231
第三节 政治发展的权力超强特征239
第七章 经社发展之超前与政治权力之衰微现象245
第一节 后期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及其变化246
第二节 后期工业社会的政治转化249
第三节 古典民主体制的衰退253
第四节 传统政治行动的转化及其新向度262
第八章 整体社会对后期工业发展的反应:社会事实之理论分析265
第一节 对于既存政治的批判理论265
第二节 对于既存文化的批判理论274
第三节 当代文化极端主义者及其理论289
第三篇 政治权力的社会学分析299
第一章 政治权力的意义及其渊源299
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意义299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渊源301
第二章 政治权力之取得及其合法性与合法化309
第一节 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力之区分309
第二节 政治权力之取得312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与合法化315
第四节 广义的政治权力之取得--政治参与318
第三章 政治权力之维持323
第一节 维持政治权力之心态及其社会学背景323
第二节 维持政治权力之理念基础324
第三节 维持政治权力的行动取向326
第四节 维持政治权力的手段或方式327
第五节 政治权力之偏差332
总结论篇:从政治权力结构与政治沟通之基础理论,试探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339
第一章 政治沟通的理论基础及其模式339
第一节 政治沟通之涵义339
第二节 狭义政治沟通的性质340
第三节 狭义政治沟通的理念基础及其沟通模式342
第四节 广义政治沟通Karl Deutsch之模式346
第二章 政治权力结构之基础理论与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353
第一节 政治权力结构之基础理论353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定义及其类别356
第三节 政治权力结构之基础理论与知识份子所扮演的角色359
第四节 分析台湾政治权力结构之性质与知识份子在政治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371
第五节 短评382
洋文主要政治社会学著作参考书目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