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祁宝玉眼科方药心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祁宝玉眼科方药心得
  • 祁宝玉,袁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7035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78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189页
  • 主题词:眼病-中医学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祁宝玉眼科方药心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篇3

第一章 祁宝玉老中医学术思想3

第二章 祁老在眼病治疗中使用方药特点7

上篇 用药心得13

第一章 祛风药13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14

麻黄眼底水肿初起可用14

桂枝之六用14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15

荆芥为治风病、血病、疮病之要药15

防风通治一切风邪16

论羌活治疡证、目证、风证之功能17

白芷善治阳明头面诸疾17

使用细辛必须配伍得当18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19

薄荷解郁之妙用19

桑叶眼科三用19

菊花芳香不燥20

柴胡为眼科治疗内外障常用之品20

升麻不独用于升阳举气21

葛根治疗诸多眼底病之阐微21

第二章 清热药23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23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宜生用24

寒水石清热泻火主入血分24

知母不但清热,且能生津润燥25

栀子清热上行,善解玄府之郁火25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26

黄芩侧重清解肺、少阳及胎中热邪26

黄连“治目中百病”,可内服又可外用27

黄柏坚肾益阴降火27

龙胆善于清肝以明目28

秦皮收涩止泪28

白鲜皮善治皮肤瘙痒29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29

金银花为治疮疡必用之品29

大青叶凉血消斑30

板蓝根乃大青叶之根30

蒲公英、紫花地丁常相须为用30

败酱草内痈外痈皆治30

野菊花与甘菊不同31

鱼腥草应辨证使用31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31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32

玄参尚具软坚散结之功32

丹皮清热凉血,解郁消痈33

赤芍与白芍功用不同33

紫草凉血透疹通便33

水牛角可代犀牛角34

第五节 清虚热药34

青蒿可治暑湿目病35

白薇为治妇女血热必备之药35

地骨皮清肺火,入肾凉骨35

银柴胡清热凉血,解玄府郁结36

胡黄连消疳化积36

第三章 泻下药37

第一节 攻下药37

大黄乃泻火破积、泻下行瘀之要药37

芒硝功擅泻下软坚38

番泻叶小量缓泻,大量攻下38

芦荟清肝通便38

第二节 润下药39

火麻仁润肠通便39

郁李仁润肠消肿39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39

牵牛子有毒可泻下逐水,有黑白丑之称40

商陆逐水散结40

第四章 祛风湿药41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41

威灵仙化痰结,消骨鲠,通经络42

乌梢蛇止痒解痉42

木瓜舒筋缓急42

蚕砂祛风除湿42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43

秦艽祛风活血舒筋43

防己祛风化湿消肿,常与防风相须而用43

桑枝可使药力上达44

丝瓜络功善通络44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壮骨药44

桑寄生善治余气病44

狗脊温而不燥,走而不泄45

第五章 祛湿药46

第一节 化湿药47

藿香化湿止呕解暑47

佩兰祛腐辟秽47

苍术走而不守,白术守而不走48

滋补之剂佐砂仁,可助药力49

豆蔻行气化湿消痞49

第二节 利水渗湿药49

一、利水消肿药50

茯苓有补泻兼备之功50

薏苡仁尚能清热排脓51

猪苓可透湿邪外达51

泽泻有泻无补52

冬瓜皮利水解暑疗伤52

二、利尿通淋药52

车前子眼科之妙用53

滑石下利小便,上发毛腠53

木通当用川木通54

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54

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55

地肤子非明目之品55

海金沙通淋止痛,乃为植物种子,非沙也55

萆薢去浊除痹55

三、利湿退黄药56

茵陈为利湿退黄之要药56

金钱草可治身目皆黄56

虎杖可疗感染性眼病56

第六章 温里药57

使用附子必须配伍得当57

干姜可内服可外用58

肉桂助阳,引火归元58

吴茱萸散寒、降逆、止呕59

小茴香理气散寒治疝60

高良姜温中止痛60

第七章 理气药61

陈皮当为理气之首选61

枳壳较枳实药力和缓62

木香治气之总药62

檀香行气止痛63

香附善解肝经之郁结63

厚朴除胀消满64

川楝子性寒,气郁化火者用之良64

第八章 消食药65

山楂消肉食及油垢之积65

神曲消米谷食积65

麦芽消面食之积66

谷芽启脾进食66

鸡内金可化金石之积66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67

第九章 驱虫药68

使君子杀虫消积,为驱蛔要药68

槟榔消积杀虫利水68

雷丸杀虫消积,不宜入煎剂69

鹤虱、芜荑常与其他驱虫药相伍为用69

乌梅生津止渴,敛肺安蛔69

第十章 止血药71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71

小蓟、大蓟常相须为用以加强止血之力72

槐花凉血止血又能清肝72

侧柏叶凉血涩敛72

白茅根与芦根同用更宜于目73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73

三七化瘀止血,疗伤定痛73

茜草药性苦寒与三七等有别73

蒲黄甘平,脾虚失摄者亦可伍用74

花蕊石化瘀而不伤正74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74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75

仙鹤草止血尚可补虚75

藕节收敛止血,而不留瘀75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75

艾叶温经止血安胎76

灶心土温中止血,止呕止泻76

第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77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78

川芎为血中气药78

郁金之妙用78

乳香、没药同中有异79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79

释“一味丹参功同四物”79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80

桃仁润燥解毒通窍80

泽兰、益母草功兼利水消肿之异同80

牛膝舒筋疏络,引火(血)下行81

鸡血藤祛瘀生新,舒筋壮骨81

凌霄花善治风痒82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82

土鳖虫活血疗伤82

苏木眼用举隅83

血竭内服活血定痛,外用敛疮生肌83

骨碎补善治跌打骨伤83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84

三棱、莪术常相须为用84

水蛭破血不伤正气84

穿山甲活血消癥,下乳排脓84

第十二章 软坚散结药85

半夏化痰燥湿必辅枳壳86

天南星可内服亦可外敷86

天花粉眼科之妙用87

浙贝母清热平肝散结87

海藻、昆布均能消痰散结,利水消肿88

海浮石体轻易上浮而达目窍88

瓦楞子消痰软坚,制酸止痛88

牡蛎重镇安神,尚能软坚散结89

皂角刺治疮疡有殊功89

鳖甲育阴除蒸散结89

夏枯草为眼科常用之品90

第十三章 安神药91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91

朱砂有毒不宜煎服91

磁石益肾阴,潜肝阳92

龙骨尚兼收敛固涩92

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93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93

酸枣仁治失眠亦兼补益93

柏子仁安神润便93

首乌藤一名夜交藤94

远志安定神志,益智强识94

石菖蒲开窍宁神94

第十四章 退翳明目药95

蝉蜕功擅退翳止痉96

谷精草尚有养肝明目之功96

密蒙花肝肾不足之内障亦可用之96

青葙子味苦性寒宜退新翳97

刺蒺藜不独退翳尚可解郁散结97

论蛇蜕定惊解毒之功98

千里光尚能补肝明目99

木贼祛风兼磨云退翳99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100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100

石决明眼科常用100

珍珠母功似石决明但能安神101

紫贝齿平肝、镇惊、明目101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101

羚羊角既善清里,又善透表102

钩藤眼科妙用102

天麻内外风皆可平,故有定风草之谓103

全蝎、蜈蚣功同,前者力平,后者力猛103

僵蚕祛风定惊,兼能化痰散结104

第十六章 补气药105

人参为补气第一要药105

党参功同人参但力稍逊而益气固脱106

黄芪功擅升阳举陷,益卫固表,托毒生肌106

白术为健脾第一要药107

山药补脾益肾生津107

甘草补气缓急,调和诸药108

大枣补气养血安神108

第十七章 补阳药109

鹿茸补肾阳,益精血109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110

巴戟天能治多种眼病110

杜仲擅治腰痛110

续断与杜仲常相须为用111

肉苁蓉药性平和,当为平补从容之品111

菟丝子为平补阴阳之品111

沙苑子又名沙苑蒺藜或潼蒺藜112

第十八章 补血药113

当归诚血中圣药,亦血中之气药113

熟地滋阴养血,为眼科常用之品114

白芍养血敛阴止痛,平肝解郁114

阿胶有补血滋阴,润肺止血之功115

何首乌有抗衰老及乌须发之功115

龙眼肉养血安神115

第十九章 补阴药116

楮实子功擅清肝滋肾明目116

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有南北之分117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117

麦冬养阴润肺清心117

天冬清肺润燥117

石斛为益胃补肾平和之品118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118

黄精抗虚延年119

枸杞子平补肝肾,益精明目119

女贞子又名冬青子,乌须明目119

黑芝麻补肾润燥120

龟板又称龟甲,生精明目120

鳖甲滋阴除蒸散结120

第二十章 收涩药121

五味子擅收瞳孔121

诃子敛肺开音止泪121

山茱萸大敛元气不敛邪122

覆盆子益肝肾,固精缩泉122

金樱子固精缩泉122

莲子、芡实常相须为用以补脾肾122

下篇 用方心得125

第一章 经方和传统名方125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125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126

五苓散(《伤寒论》)127

泻心汤(《金匮要略》)130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32

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133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135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137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139

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140

香砂枳术丸(《景岳全书》)141

夏枯草散(《张氏医通》)141

第二章 眼科常用方145

通脾泻胃汤(《银海精微》)145

猪苓散(《银海精微》)146

抑阳酒连散(《原机启微》)147

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150

明目地黄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52

正容汤(《审视瑶函》)154

四物五子丸(《证治准绳》)156

除湿汤(《眼科纂要》)157

明目蒺藜丸(北京市药品标准1980年)159

障翳散(浙江省药品检验所)160

第三章 自拟经验方162

散霰通用方162

清肺退赤丸164

眼表病变熏洗通用方166

止劄饮168

软坚散结方170

眼部挫伤通用方171

单纯性青光眼方17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血阻断方175

参考文献1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