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思想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科学思想史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241591.jpg)
- 袁运开,周瀚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71035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9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6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思想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
第二节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现状和展望9
第三节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和内涵20
第四节 中国科学思想史的发展线索和主要特点28
第五节 本书撰写的总体构想和若干原则33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科学思想的萌芽38
第一节 原始社会及知识的发生发展39
一、原始社会发展的一般描述39
二、早期科学知识的发生及科学思想的萌芽41
第二节 物理科学思想的萌芽44
一、打击取石与摩擦取火44
二、对工具及其原理的使用和认识48
三、工具意识的发生与发展59
四、其他活动中所包含的物理认识61
第三节 农学与天文学思想的萌芽67
一、栽培与驯化知识67
二、农学思想的雏形69
三、物候与历法思想的发生71
四、关于远古天文学思想的推测73
五、天人相应观念的萌芽75
第四节 形、数、空间、时间等抽象思想的萌芽76
一、形的概念的取得77
二、数的概念的取得79
三、空间概念的形成82
四、时间概念的形成84
第五节 养生与疗病思想的萌芽86
一、原始先民对于保健的探索87
二、关于疗病的知识和思想89
三、运动之于养生的意义及其所包含的对于天人关系与人体平衡的原始思考91
第六节 原始自然观与科学观94
一、原始宗教观95
二、科学自然观念的萌芽及对科学知识发生的朦胧看法99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科学思想的积累与发展105
第一节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形态与思想文化的特点105
一、社会形态的发展及其特点106
二、思想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112
第二节 自然观与科学观116
一、宗教天命观的发展及其修正与动摇116
二、从神话传说看早期的自然观120
三、从古代传说看早期的科学观124
四、“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科学思想萌芽127
五、早期的阴阳思想与五行思想131
第三节 天文地理思想133
一、天象观察的卓越成就134
二、天文历法思想138
三、地学思想141
四、地域观念的延伸145
第四节 农牧科学思想149
一、自然经济观念与重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49
二、农业科学知识与思想154
三、畜牧业科学知识与思想158
四、“天时、地宜、人力”三才统一思想的萌芽160
第五节 数理化科学思想164
一、手工业技术知识与理化思想164
二、数学科学思想177
第六节 医药科学思想180
一、巫、医分道181
二、医药学的成就与思想182
三、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独特的中医学思想雏形之一187
四、保健与养生——独特的中医学思想雏形之二191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思想的百家争鸣194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形态与思想文化的发展195
一、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革195
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198
三、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204
第二节 儒家科学思想208
一、从怀疑“天命”到“制天命而用之”208
二、知识论与科学观220
三、治学中的科学思想方法244
第三节 道家科学思想253
一、寻找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254
二、对自然界变化的描述和思考269
三、寻求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必然性284
四、把握自然的特殊方式297
第四节 墨家科学思想307
一、反映工匠与平民观念的墨家学派308
二、《墨经》的自然观念312
三、《墨经》的数学与自然科学思想329
四、墨家的科学逻辑思想362
第五节 名家科学思想380
一、名家学术思想旨归——逻辑与科学381
二、惠施“历物十事”中的宇宙论观念384
三、辩者其他命题中的科学思想388
四、公孙龙的科学逻辑395
第六节 法家科学思想403
一、“厚生强国”、“明乎物性”的科学观405
二、“化故从新”的自然观及“人与天调”的天人观409
三、“审察事理”的科学方法422
四、对天地万物的探索和治理427
第七节 兵家科学思想436
一、兵家的流派、特征及其对科学技术的重视436
二、具有无神论色彩的自然观439
三、朴素的整体思维观442
四、对具体科学思想的把握和运用447
第八节 阴阳家科学思想454
一、阴阳家的形成、分化及其与科学技术的关系456
二、宇宙观及天文地理思想467
三、“顺应四时”的天人观477
四、验证与推类的科学方法484
第九节 《易传》中的科学思想486
一、“范围天地”、“曲成万物”的易道观487
二、“生生不已”的自然观及“承天时行”的天人观494
三、“取象运数”的科学方法503
四、易道体系中的具体科学思想506
第十节 《吕氏春秋》中的科学思想521
一、融汇各家而自成体系的学术风格522
二、人法天地的宇宙图式526
三、重农思想与农学理论的奠基537
四、医学思想和养生思想545
五、其他学科科学思想的探索和汇集551
第十一节 其他典籍所反映的科学思想559
一、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典籍概述560
二、自然观和科学观566
三、历法与天文学思想570
四、农牧业技术的进步及其思想的发展573
五、医学思想581
六、其他科学技术思想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