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隆林各族自治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隆林各族自治县志
  • 隆林各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904486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88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1055页
  • 主题词:地方志 隆林各族自治县(学科: 地方志) 隆林各族自治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隆林各族自治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篇 地理27

第一章 建置27

第一节 面积 位置27

第二节 历史沿革27

第二章 行政区划29

第一节 清代29

第二节 中华民国3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31

第三章 县城 乡镇44

第一节 县城44

第二节 乡镇45

第四章 地质56

第一节 地层57

第二节 岩浆岩59

第三节 地质构造60

第五章 地貌62

第一节 侵蚀类地貌62

第二节 溶蚀侵蚀、冲积类地貌63

第六章 气候 物候65

第一节 日照 太阳辐射65

第二节 气温67

第三节 降水69

第四节 温度 蒸发71

第五节 风71

第六节 霜74

第七节 物候75

第八节 灾害性天气76

第七章 水文77

第一节 地表水77

第二节 地下水79

第三节 水质79

第八章 土壤81

第一节 类型 分布81

第二节 特性81

第三节 养分82

第九章 野生植物、动物85

第一节 野生植物85

第二节 野生动物91

第十章 自然资源92

第一节 土地资源92

第二节 水资源96

第三节 矿产资源96

第四节 植物资源98

第五节 动物资源99

第六节 风景旅游资源100

第十一章 自然灾害102

第一节 水灾102

第二节 旱灾104

第三节 风、雹、霜灾105

第四节 虫灾108

第五节 滑坡108

第二篇 经济109

第一章 农业109

第一节 所有制和经营体制109

第二节 生产条件114

第三节 农业生产117

第四节 农业区划130

第五节 农技农艺134

第六节 商品生产基地建设144

第七节 投入与效益145

第二章 林业150

第一节 森林资源150

第二节 植树造林157

第三节 护林167

第四节 林产品经营175

第五节 林业科技179

第六节 林业管理180

第三章 水利185

第一节 管理机构185

第二节 农田水利185

第三节 人畜饮水192

第四节 水土保持195

第五节 水利管理196

第四章 畜牧 水产198

第一节 畜牧198

第二节 水产210

第三节 科研与成果211

第五章 乡镇企业213

第一节 企业结构213

第二节 企业类型214

第三节 管理215

第六章 工业220

第一节 经营体制220

第二节 生产门类222

第三节 经营管理241

第七章 交通244

第一节 机构244

第二节 公路建设245

第三节 桥梁 渡口249

第四节 公路养护252

第五节 运输256

第六节 稽征养路费258

第七节 监理259

第八章 邮电261

第一节 机构261

第二节 邮政262

第三节 电信269

第四节 管理274

第九章 城建 环保277

第一节 城镇建设277

第二节 农村房屋建设282

第三节 环境保护283

第四节 机构285

第十章 商业287

第一节 体制287

第二节 商品购销293

第三节 企业管理313

第四节 对外贸易322

第五节 物资管理329

第六节 药材经营331

第十一章 粮油336

第一节 机构336

第二节 收购336

第三节 销售342

第四节 储运346

第十二章 集市贸易351

第一节 圩场351

第二节 集贸活动357

第三节 物资交流358

第十三章 税务359

第一节 机构359

第二节 税收制度360

第三节 农业税361

第四节 工商税363

第五节 民族税收照顾373

第十四章 财政375

第一节 体制375

第二节 收支376

第三节 管理382

第十五章 金融385

第一节 机构385

第二节 货币386

第三节 储蓄390

第四节 信贷393

第五节 保险399

第六节 公债券400

第七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401

第八节 农村会计辅导402

第十六章 计划管理404

第一节 管理体制404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及指标实绩405

第三节 流通计划与管理408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409

第五节 劳动力计划管理414

第十七章 统计 审计 计量415

第一节 统计415

第二节 审计415

第三节 计量417

第十八章 物价管理419

第一节 管理体制419

第二节 商品价格420

第三节 粮油价格421

第四节 物价检查431

第十九章 工商行政管理434

第一节 管理体制434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435

第三节 集市贸易管理43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440

第五节 市场建设441

第六节 协会组织441

第三篇 政治443

第一章 中共隆林地方组织443

第一节 党的地下活动444

第二节 组织建设445

第三节 历次代表大会457

第四节 宣传教育459

第五节 统一战线464

第六节 纪律检查 行政监察466

第二章 重大政事纪略470

第一节 剿匪反霸470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474

第三节 “三反”与整风运动474

第四节 土地改革475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476

第六节 整风与反右派477

第七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478

第八节 整风整社478

第九节 “三反”479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479

第十一节 “文化大革命”480

第十二节 拨乱反正483

第十三节 改革开放485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组织491

第一节 机构491

第二节 主要活动491

第四章 群众团体493

第一节 工人组织493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494

第三节 妇女组织497

第四节 其他500

第五章 安隆峒、州 西隆州502

第一节 安隆峒 安隆州 安隆长官司502

第二节 西隆州508

第六章 西隆县政府514

第一节 机构514

第二节 重大政务517

第三节 西隆烟案520

第七章 人民代表大会523

第一节 代表选举523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25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525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531

第五节 人大常委会531

第八章 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536

第一节 机构536

第二节 施政方式543

第三节 政务政绩544

第四节 扶贫548

第五节 档案管理556

第六节 信访 侨务557

第七节 土地管理560

第八节 移民安置562

第九章 民政564

第一节 机构564

第二节 优抚564

第三节 安置566

第四节 救灾救济567

第五节 扶优扶贫570

第六节 社会福利570

第七节 婚姻登记571

第八节 地名普查573

第十章 劳动 人事 编制578

第一节 劳动578

第二节 人事590

第三节 编制604

第十一章 县人民政协606

第一节 机构606

第二节 委员会议608

第三节 主要活动610

第十二章 公安613

第一节 机构613

第二节 政治侦查614

第三节 改造“四类”分子615

第四节 刑事侦查616

第五节 缉毒617

第六节 治安、消防管理617

第七节 预审620

第八节 监所管理620

第十三章 检察621

第一节 机构621

第二节 刑事检察621

第三节 法纪检察622

第四节 经济检察623

第五节 监所检察624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624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624

第八节 法医鉴定625

第九节 检察委员会625

第十四章 审判627

第一节 机构627

第二节 审判制度628

第三节 刑事审判628

第四节 民事审判632

第五节 经济审判633

第六节 行政审判634

第十五章 司法行政636

第一节 机构636

第二节 法制宣传636

第三节 律师637

第四节 公证637

第五节 调解637

第四篇 军事640

第一章 武装640

第一节 土兵 守备营640

第二节 民团 警备队640

第三节 人民武装641

第二章 驻军 过军644

第一节 驻军644

第二节 过军645

第三节 军民关系645

第三章 设施 防空647

第一节 设施647

第二节 防空647

第四章 兵役649

第一节 募兵 征兵649

第二节 志愿兵 义务兵649

第三节 兵役登记650

第五章 民兵652

第一节 组织652

第二节 政治教育652

第三节 军事训练653

第四节 武器装备及管理653

第五节 主要活动654

第六章 战事656

第一节 明清时期战事656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657

第三节 解放战事660

第四节 剿匪战事662

第五篇 文化665

第一章 教育665

第一节 官学 私塾 书院666

第二节 幼儿教育669

第三节 小学教育672

第四节 中学教育679

第五节 专业教育688

第六节 业余教育694

第七节 职工、函授、电大教育696

第八节 教研与改革696

第九节 经费与设施699

第十节 勤工俭学703

第十一节 教师705

第十二节 行政管理708

第二章 科技709

第一节 机构 队伍709

第二节 活动710

第三节 成果713

第三章 文化 艺术720

第一节 群众文化720

第二节 文艺团体721

第三节 民间文艺722

第四节 文艺创作744

第五节 电影748

第六节 图书751

第七节 报纸 广播 电视 录像753

第八节 文物 胜迹755

第四章 卫生765

第一节 机构765

第二节 防疫768

第三节 爱国卫生771

第四节 医疗773

第五节 保健776

第六节 医务人员777

第七节 医疗费778

第八节 药政 药检780

第九节 经费 设施781

第五章 体育784

第一节 活动785

第二节 竞赛793

第三节 经费与设施797

第四节 机构 队伍799

第六篇 社会801

第一章 人口801

第一节 人口数量801

第二节 人口变动803

第三节 人口分布和密度807

第四节 人口构成810

第五节 计划生育816

第六节 寿星818

第二章 族源 姓氏821

第一节 壮族821

第二节 苗族823

第三节 彝族825

第四节 仡佬族827

第五节 汉族830

第六节 姓氏831

第三章 语言文字833

第一节 壮语833

第二节 苗语836

第三节 彝语838

第四节 仡佬语840

第五节 汉语844

第四章 民族传统组织846

第一节 宗族 家族846

第二节 寨老 族老850

第三节 劳动互助组织和“根惠”851

第五章 民族关系852

第一节 互学互助852

第二节 共同发展853

第三节 民族表彰854

第六章 民俗855

第一节 生活习俗855

第二节 礼仪习俗864

第三节 节日习俗880

第四节 交易习俗885

第五节 祭祀886

第六节 禁忌890

第七节 社会风尚892

第七章 宗教 迷信893

第一节 宗教893

第二节 迷信894

第八章 居民生活896

第一节 农业居民896

第二节 非农业居民899

第七篇 人物903

第一章 英烈903

第一节 烈士传略903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904

第三节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917

第二章 名人920

第一节 传略920

第二节 简介927

第三章 人物表929

附录937

文告 文献937

碑铭966

艺文选971

奇闻异事984

后记985

后记985

编纂机构人员9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