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与防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与防治](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3186256.jpg)
- 侯云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2552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呼吸道传染病毒-防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与防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预防和控制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
一、控制传染病流行是一项长期任务1
二、控制传染病也是生物反恐的需要2
第二章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概况和基本特点6
一、引起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毒群6
二、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的基本情况和临床表现7
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特点9
第三章 正粘病毒科与禽流感11
一、流感病毒的分类与命名12
二、流感病毒毒粒的基本特征15
三、流感病毒基因组的结构16
四、流感病毒蛋白17
五、流感病毒基因组的转录与复制19
六、人和动物流感的流行病学21
七、流感的预防和控制27
八、禽流感病毒29
第四章 副粘病毒科37
一、副粘病毒科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7
二、副粘病毒毒粒结构和基因组的基本特点39
三、副粘病毒的转录与复制41
四、副流感病毒42
五、腮腺炎病毒57
六、麻疹病毒59
七、呼吸道合胞病毒60
八、偏肺炎病毒61
九、Nipah病毒62
十、新城疫病毒63
第五章 冠状病毒科——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病原学67
一、冠状病毒科的分类67
二、冠状病毒的毒粒形态与结构68
三、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71
四、病毒蛋白76
五、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的转录和繁殖周期81
六、人类的冠状病毒感染83
七、人类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86
十、动物冠状病毒101
十一、我国控制SARS流行的研究对策110
第六章 腺病毒科116
一、腺病毒科的分类116
二、腺病毒的毒粒结构118
三、腺病毒基因组的结构120
四、腺病毒基因组的转录和病毒蛋白质121
五、腺病毒的繁殖周期127
六、腺病毒的细胞转化作用和致癌性128
七、腺病毒与SV40重组体128
八、腺病毒载体129
九、人类腺病毒感染130
十、腺病毒感染的分子病理132
十一、腺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132
第七章 小RNA病毒科135
一、小RNA病毒科的分类135
二、小RNA病毒科的毒粒结构和基因组成137
三、小RNA病毒科基因组转录、翻译以及翻译后加工137
四、小RNA病毒的繁殖周期138
五、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小RNA病毒属142
第八章 呼肠孤病毒科148
一、呼肠孤病毒科的分类148
二、呼肠孤病毒科的毒粒结构152
三、呼肠孤病毒科的基因组结构155
四、呼肠孤病毒科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158
五、正呼肠孤病毒160
六、轮状病毒161
七、环状病毒165
八、植物呼肠孤病毒167
九、斐济病毒属168
十、胞质多角体病毒168
一、疱疹病毒科的分类171
第九章 疱疹病毒科171
二、疱疹病毒毒粒的一般特征173
三、疱疹病毒基因组结构的特点173
四、疱疹病毒的复制175
五、人类疱疹病毒-1和2型感染179
六、人类疱疹病毒-3型感染180
七、人类疱疹病毒-4型感染181
八、人类疱疹病毒-5型感染181
九、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183
十、人类疱疹病毒7型183
十一、人类疱疹病毒8型184
十二、疱疹病毒隐性感染及其与人类肿瘤的关系184
一、对症治疗药物189
第十章 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治概况189
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191
三、抗病毒药物193
第十一章 非特异性抗病毒蛋白质——干扰素199
一、干扰素概述:定义和分类199
二、干扰素-α(interferon alpha,IFN-α)201
三、干扰素-β(interferon beta,IFN-β)209
四、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209
五、干扰素-δ(interferon delta,IFN-δ)212
六、干扰素-к(interferon kappa,IFN-к)212
七、干扰素-λ(interferon lambda,IFN-λ)213
八、干扰素-ω(interferon omega,IFN-ω)213
九、干扰素-τ(interferon tau,IFN-τ)213
十、人干扰素-ε(interferon episilon,IFN-ε)214
十一、Limitin216
十二、干扰素临床应用的种类和剂型217
十三、目前干扰素-α临床应用的适应证218
十四、干扰素的副反应253
十五、我国生产的干扰素质量253
第十二章 生物防御与病原生物监控系统264
一、前言264
二、国际上生物防御的现状264
三、美国邮件炭疽袭击事件的教训和我国应及时进行研究的279
迫切性和可能性279
四、研究的指导方针和原则280
五、研究方案280
附录:流感疫苗的生产与使用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