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NX MasterFEM基础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NX MasterFEM基础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3167184.jpg)
- 李伟,刘东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0771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57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81页
- 主题词:有限元分析-软件包,NX Master FEM-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NX MasterFEM基础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篇 MX MasterFEM仿真解决方案1
第1章 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1
1.1 基本原理1
1.2 有限元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2
1.3 有限元分析的优势和局限性3
第2章NX MasterFEM概述5
2.1 简介5
2.2 一个综合的有限元分析系统5
2.2.1 获取和使用几何模型5
2.2.2 一流的网格生成功能6
2.2.3 为了网格划分目的的CAD简化7
2.2.5 完整的模型操作工具8
2.2.4 自底向上(bottom-up)的网格划分8
2.2.6 单元库9
2.2.7 材料属性MDS10
2.2.8 物理和材料属性10
2.2.9 梁截面属性10
2.2.10 载荷和边界条件10
2.2.11 求解器接口12
2.2.12 全面的模型检查能力12
2.2.13 强大的后处理能力13
第2篇 有限元分析前处理17
第3章 有限元分析流程17
3.1 MasterFEM前、后处理流程简介18
3.1.1 创建一个有限元模型19
3.1.3 定义新的材料特性20
3.1.2 定义零件的材料特性20
3.1.4 通过材料数据库选择材料21
3.1.5 删除解算结果21
3.1.6 运用有限元分析研究23
3.1.7 创建有限元分析研究23
3.1.8 实例说明24
小窍门24
思考25
第4章 基于几何模型施加边界条件26
4.1 创建边界条件概述26
4.2 基于几何施加边界条件选项126
4.3 基于几何施加边界条件选项227
4.5 在几何点上施加位移约束28
4.4 施加位移约束28
4.6 在几何边缘和几何表面上施加位移约束29
4.7 共享边缘和共享表面间的约束合并选项30
4.8 施加载荷30
4.9 在顶点上施加载荷边界条件31
4.10 在几何边缘上施加载荷边界条件31
4.11 在几何表面上施加力32
4.12 在表面上施加压力33
4.13 设置边界条件集合33
4.14 实例说明34
小窍门35
思考35
第5章 自由网格划分36
5.1 网格划分概述36
5.2 自由网格划分方法的优点37
5.3 单元选择38
5.4 常用单元类型比较38
5.5 单元阶次和单元密度39
5.6 创建物理特性表39
5.7 运用自由网格方法定义壳单元41
5.8 基于曲率控制单元长度42
5.9 运用自由网格方法定义实体单元42
5.10 运用自由网格方法定义梁单元43
5.11 网格预览表更改单元定义44
5.12 基于几何旋加边界条件44
5.13 列出单元信息45
5.15 删除网格46
5.14 更改单元定义46
5.16 实例说明47
小窍门47
思考49
第6章 边界条件技术50
6.1 使用坐标系施加边界条件50
6.1.1 创建坐标系50
6.1.2 坐标系矛盾52
6.2 施加温度载荷52
6.3 施加加速度53
6.4 集的管理54
6.5 合并集54
小窍门55
思考56
7.1 质量检查概览57
第7章 单元质量检查57
7.2 检查壳单元质量58
7.2.1 四边形壳单元的质量检查59
7.2.2 检查壳单元翘曲60
7.2.3 拖动单元节点60
7.2.4 检查建模错误61
7.2.5 检查重合节点62
7.2.6 检查单元法向一致性63
7.3 检查实体单元质量63
7.3.1 实体单元的distortion和stretch值64
7.3.2 修改实体单元质量64
7.3.3 直边单元66
小窍门66
思考67
第8章 显示和分组技术68
8.1 什么是组68
8.2 组的类型68
8.3 创建组69
8.3.1 组的依存关系70
8.3.2 创建静态组70
8.3.3 创建动态组71
8.4 在Visualizer中显示组72
小窍门72
思考73
第9章 基于几何的单元74
9.1 创建参考点系列74
9.2 基于几何的单元76
9.2.2 创建点对点GBEs77
9.2.1 定义和生成GBEs77
9.2.3 生成从点投影的GBEs78
思考79
第10章 装配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80
10.1 添加并组合多个有限元模型80
10.2 设置添加/复制的相关选项81
10.3 定义一个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81
10.4 添加有限元相关信息选项83
思考83
第11章 创建mesh sections84
11.1 为什么要用mesh sections84
11.2 用section划分网格的过程85
11.3 创建FEM section86
11.3.1 定义section参数86
11.4.1 自动去除封闭曲线和连接点88
11.4.2 手动去除section线88
11.3.2 检查几何问题88
11.4 section的处理88
11.4.3 添加section线89
11.4.4 section替代90
11.5 在section上定义网格90
11.6 可分网性检查91
11.7 生成网格92
11.8 关于section的其他命令和技巧92
思考94
第12章 映射网格划分技术95
12.1 映射网格划分概览95
12.3 映射网格划分的几何准备96
12.2 映射与自由网格划分比较96
12.4 用于映射网格划分的单元97
12.5 在面上定义映射网格97
12.5.1 在面上定义映射网格的主要步骤97
12.5.2 映射划分多于四条边的面98
12.5.3 调整壳单元映射网格99
12.6 在体上定义映射网格99
12.6.1 在体上定义映射网格的主要步骤99
12.6.2 设置映射体网格选项100
12.6.3 用六面体单元映射划分由N张面组成的体101
12.7 定义自由映射网格101
12.8 实体自由网格和映射网格的连接102
思考103
12.9 用扫掠产生映射实体单元103
第13章 创建梁截面104
13.1 与梁单元相关的属性104
13.2 用标准截面创建梁单元截面104
13.3 用零件截面定义梁截面105
13.4 输入参数创建梁截面106
13.5 管理梁截面106
思考106
第14章 梁结构有限元建模108
14.1 梁结构建模概览108
14.2 生成梁单元109
14.3 定义梁的偏置和方向109
14.4 手工创建梁单元110
14.6 显示梁单元模型111
14.5 在梁单元上施加边界条件111
14.7 梁单元的解算、输出选项112
14.8 梁单元结果显示112
思考113
第3篇 有限元分析后处理115
第15章 可视化工具Visualizer使用介绍115
15.1 Visualizer菜单组介绍115
15.2 Visualizer后处理流程116
15.3 创建视图并输出结果117
15.4 视图设置117
15.5 选择结果118
15.6 颜色条管理119
15.7 输出变形前、后的结果119
15.8 云图、单元图、箭头图方式输出结果视图120
15.9 模型上的结果显示121
15.10 定义横断面显示结果121
15.11 显示设置122
15.12 运用标尺显示结果122
15.13 捕捉和注释结果123
15.14 打印输出结果123
15.15 读取和写出结果124
15.16 输出动画结果126
15.17 实例说明126
小窍门127
思考128
第16章 MasterFEM后处理任务集129
16.1 后处理过程简介129
16.2 选择结果可视化输出130
16.3 设置显示模板131
16.4 设置参考系131
16.5 评估数据132
16.6 非平均值选项132
16.7 打印输出结果133
16.8 设置数值范围133
16.9 捕捉模型上的结果值,输出到列表窗口134
16.10 输出图形结果135
16.11 选择物体绘制图形135
16.12 选择物体绘制图形的步骤136
16.13 生成报告137
16.14 实例说明137
小窍门137
思考138
第4篇 MasterFEM的新增功能139
第17章 设计模块的新增功能139
第18章 仿真模块新增功能141
第5篇 分析数据转换接口143
第19章 与ABAQUS的数据转换接口143
第20章 与ANSYS的数据转换接口146
第21章 与LS-DYNA的数据转换接口148
第22章 与PAM-CRASH的数据转换接口150
第23章 与RADIOSS的数据转换接口152
第24章 与NASTRAN的数据转换接口154
24.1 概述154
24.2 选择NASTRAN主坐标系155
24.3 分析数据转换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