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方法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 殷永元,王桂新编著(加拿大环境部适应及影响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4011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气候变化-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方法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全球气候变化及适应对策研究:问题的提出1

1.1 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2

1.1.1 全球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2

1.1.2 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3

1.2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进展6

1.3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9

第2章 气候变化影响与可持续发展及其研究的连接13

2.1 气候变化影响与区域发展14

2.1.1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14

2.1.2 气候变化影响与区域发展17

2.2.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21

2.2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系统特点21

2.2.2 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特点23

2.3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连接26

2.3.1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连接26

2.3.2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现状及要求27

2.3.3 需要综合评估研究方法29

第3章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方法(Ⅰ)33

3.1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方法概述34

3.1.1 IPCC的技术指导及UNEP的工具书介绍的方法35

3.1.2 进一步发展异常天气影响评估的方法46

3.2 自然生态评价方法和途径50

3.2.1 土地分类法51

3.2.2 生态模拟模型55

第4章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方法(Ⅱ)69

4.1 经济影响评价方法70

4.1.1 成本效益分析法72

4.1.2 投入产出分析法87

4.2 社会影响评估方法91

4.2.1 社会影响评估方法概述91

4.2.2 社会情景法93

4.2.3 代尔斐法97

4.2.4 社会影响评估模型98

4.2.5 社会影响评估与公众参与98

第5章 综合评估方法(Ⅰ)103

5.1 综合评估方法概述104

5.1.1 综合环境管理的必要性104

5.1.2 综合评估方法的目的和特征105

5.2 系统分析方法110

5.1.3 几种综合分析工具与技术110

5.2.1 系统及其有关概念111

5.2.2 什么是系统分析112

5.2.3 系统分析的程序和步骤114

5.2.4 系统分析在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中的应用118

5.3 线性规划方法118

5.3.1 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119

5.3.2 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122

5.3.3 目标规划模型125

第6章 综合评估方法(Ⅱ)133

6.1 决策者参与和模型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134

6.1.1 瑞士焦点讨论小组结合信息工具途径135

6.1.2 乔治盆地可持续发展项目138

6.2.1 欧洲区域酸雨信息与模拟模型145

6.2 国际知名气候变化综合评估项目评介145

6.2.2 IMAGE和ESCAPE模型151

6.2.3 美国MINK研究项目155

6.2.4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综合数据库158

第7章 气候变化脆弱性及资源系统适应能力评价方法173

7.1 脆弱性的概念、估测及一般评估方法174

7.1.1 脆弱性的概念174

7.1.2 脆弱性的测度与估量176

7.1.3 气候脆弱性的一般评估方法179

7.2 一种研究中国西部地区气候脆弱性和适应能力的综合评估方法185

7.2.1 综合评估研究框架的基本结构及分析步骤185

7.2.2 暴露于气候胁迫压力的程度187

7.2.3 系统相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分析188

7.2.4 应用模糊形态识别方法进行气候脆弱性和适应能力评价190

7.3 黑河流域应用实例191

7.3.1 黑河流域概况191

7.3.2 选择关键性指标193

7.3.3 确定指标临界值195

7.3.4 确定各指标对系统脆弱性及适应能力的相对重要性196

7.3.5 用模糊形态分类模型进行系统脆弱性评价198

7.3.6 用模糊形态分类模型进行系统适应能力评价199

7.3.7 模糊形态分类的期望结果200

第8章 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203

8.1 引言204

8.2 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定义及当前适应对策评价研究现状207

8.2.1 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有关概念和定义207

8.2.2 适应对策评价工具的现状208

8.3 两类适应对策的评估途径及方法209

8.3.1 利用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工具进行适应对策评估210

8.3.2 用于政策分析的适应评价工具212

8.4 多标准评价工具215

8.4.1 TEAM模型216

8.4.2 目标规划218

8.4.3 利用模糊形态分类方法进行适应对策评价220

8.4.4 神经网络226

8.4.5 AHP法适应对策评价229

8.5 气候适应对策评估研究新动向237

第9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影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实例241

9.1 研究地区简介242

9.2 综合土地评价框架及有关前期研究245

9.2.1 综合土地评价框架的设计245

9.2.2 设定未来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情景246

9.2.3 确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指标250

9.3 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各种参数及数据资料253

9.4 气候变化对不同部门影响的评价260

9.4.1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需影响的评价261

9.4.2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价264

9.5 气候变化与适应对策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估267

9.5.1 综合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模型267

9.5.2 气候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估271

9.5.3 适应对策分析评估277

9.6 简单的结论279

附录:ILAF模型的基本结构280

参考文献285

英文缩写名称对照表305

索引3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