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诗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诗史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155862.jpg)
- 许总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2100X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60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唐诗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目录3
第四编 激荡回旋——扭变期(公元756—804年)3
绪言 社会秩序的重创与写实思潮的兴起3
第一章 转折与变创:杜甫的思想与创作12
第一节 紧贴时代的人生历程与心态衍进13
第二节 写实原则的实践与浓烈神情的传导28
第三节 表现功能的新扩展与艺术风格的多样化41
第四节 艺术时空关系的重组与律诗美学结构的奠建51
第五节 诗世界的集大成与新开创62
第二章 讽时与复古:元结及《箧中集》诗人68
第一节 写实:社会景观的另一面69
第二节 讽时:批判现实的倾向性76
第三节 复古:政教说倡扬与质朴化表现81
第三章 大历:回旋中的衍进88
第一节 汇聚都城的才子与游历江南的逸士89
第二节 暗淡的人生与矛盾的心态95
第三节 昇平气象与精雅诗风的回味107
第四节 质文统一与情景交融的进程118
第四章 贞元:承接中的变异129
第一节 时代风尚的多重承受130
第二节 审美情调的奇诞变奏144
第三节 创作经验的理论概括153
结语 社会思想的深刻性与艺术流程的过渡性159
第五编 众派争流——繁盛期(公元805—859年)165
绪言 政治图变氛围中的文学革新精神165
第一章 诗歌体派的纷呈递现与创作倾向的多源竞变174
第一节 “元和诗变”的思想内涵与表现特征175
第二节 文体革新的深层衍化与多向发展185
第三节 诗美创造的变态表现与延展过程196
第二章 极端化表现之一:韩孟诗派的创新思想与险怪追求207
第一节 诗人群体组合的时代条件与心理基础208
第二节 审美时尚与诗史进程的联结与交汇214
第三节 儒释思想的转换与诗文观念的分流222
第四节 笔补造化的心性扩张与以文为诗的体格变异236
第三章 极端化表现之二:元白诗派的功利思想与通俗追求249
第一节 张、王:尚实求俗诗风之先导250
第二节 元、白:功利性文学观念的极端化发展261
第三节 元、白:通俗化表现形式的大规模实验277
第四节 元、白:感伤情怀及诗美表现的另一面285
第五节 通俗诗风的广泛影响294
第四章 哲思与苦闷:刘禹锡、柳宗元的豪情悲慨302
第一节 刘禹锡:雄豪之概与清峻之美303
第二节 柳宗元:酸楚心境与淡泊诗境321
第三节 刘、柳异同:政途同道与诗风异趣345
第五章 瘦影与寒吟:贾岛、姚合的狭小视界349
第一节 走向诗国的时代人生背景351
第二节 寒狭精密的情景意象构织358
第三节 垂范久远的心灵休憩港湾367
第六章 诗律的整密与诗境的拓展:许浑、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的唯美倾向371
第一节 抑郁心理与怀旧意绪373
第二节 近体诗律的精熟极境386
第三节 诗境诗风的异态并呈396
第四节 元和体派的偏承与审美形态的变复406
结语 美的变形与重构415
绪言 末世的衰乱氛围与文人的消沉心态421
第六编 俗艳余波——衰微期(公元860—907年)421
第一章 余波之一:指陈时弊与空言明道426
第一节 乱世经历中的忧患意识427
第二节 社会阴暗面的讥讽与揭示430
第三节 政教思想渊源与浅俗表现范式的沿承与发展440
第二章 余波之二:沉湎声色与艳情描绘447
第一节 衰乱时势的洞察与哀挽448
第二节 逸乐时风的折射与追寻455
第三节 轻艳柔婉的体格与风韵461
第三章 余波之三:避世心理与淡漠情境468
第一节 避世隐逸的人生归宿与心理感受469
第二节 淡漠情境的表现及其平庸化趋向474
第三节 艺术品味理论的兴起481
结语 唐诗审美的蜕变:雄强风骨的衰靡与虚玄神韵的替兴490
末编 颓风流衍——五代时期(公元908—959年)497
绪言 总体崩裂的政局与局部偏安的文坛497
第一章 诗坛构成:文人群落与诗体衰敝501
第一节 逸乐生活环境与西蜀文人群落的形成501
第二节 幽微惆怅意绪中的江南文人群落504
第三节 文人性质、文学功能与诗体衰敝507
第二章 文学思想:道德论的虚落与逸乐观的复现513
第一节 治统的紊乱与道统的衰落514
第二节 政教文学观念的虚庸化517
第三节 逸乐观念的倡扬及其主情内涵520
第三章 创作倾向:浮艳、冷寂与琐屑程式525
第一节 浮艳诗风与细婉情思526
第二节 散淡情怀与冷寂诗境531
第三节 酬唱师承与琐屑程式536
结语 唐末之颓衍与宋初之过渡541
附录545
唐诗发展阶段及大事简表545
主要引用及参考书目582
后记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