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管平滑肌细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血管平滑肌细胞](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44625.jpg)
- 温进坤,韩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4516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人体-血管-平滑肌-机能(生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血管平滑肌细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血管平滑肌细胞概论1
第一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起源和不均一性1
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起源1
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不均一性2
三、弹性与肌性分化3
五、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均一性的意义4
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来源和不均一性相关4
第二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5
一、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生理意义5
二、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类型7
第三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9
一、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因素9
二、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标志物的分离10
三、表型特异转录因子13
四、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信号转导途径16
五、在人类疾病中的意义18
第四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及其分化的分子机制19
一、SRF、GATA和NK三元复合物调控肌特异基因19
二、Myocardin作为SRF的辅助因子激活肌特异基因表达21
三、HAND因子增强肌特异基因的表达26
四、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28
第五节 平滑肌收缩蛋白基因转录调节31
第六节 SRF调节平滑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33
一、SRF表达与SMC分化33
二、SRF结合与SMC分化34
三、SRF剪接变异体与SMC分化35
四、CArG的染色质重塑与SMC分化35
五、RhoA介导的肌动蛋白微管掺入与SMC分化36
六、转录因子复合物形成与SMC分化37
参考文献38
第二章 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蛋白41
第一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功能的结构基础41
二、中间纤维42
三、肌丝42
一、致密体和致密斑42
四、平滑肌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45
第二节 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及调节机制46
一、肌丝滑动学说46
二、横桥循环与平滑肌张力的维持47
第三节 收缩蛋白47
一、肌动蛋白47
二、肌球蛋白55
一、Caldesmon(CaD)58
第四节 收缩调节蛋白58
二、Calponm(CaP)63
第五节 SM22α: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标志基因67
一、SM22α基因及产物结构67
二、SM22α的表达调控68
第六节 其他收缩调节蛋白75
一、原肌球蛋白75
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端蛋白76
一、表型弹性和平滑肌的异质性77
第七节 平滑肌细胞骨架的调节机制77
三、结蛋白77
二、收缩表型标志蛋白表达的调控79
三、平滑肌的机械弹性81
四、平滑肌机械弹性的分子机制82
五、展望84
参考文献84
第三章 血管平滑肌细胞信号转导87
二、PKC途径89
三、Ca2+及钙调蛋白对平滑肌细胞收缩的调节89
一、MLCK途径89
第一节 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的信号转导途径89
第二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Ca2+转运机制91
一、Ca2+内流机制91
二、细胞内Ca2+的吸收机制95
三、细胞内的Ca2+释放机制96
四、Ca2+的排出机制97
五、Ca2+信号整合98
六、结论100
一、rMLC对收缩的调节作用101
第三节 平滑肌肌球蛋白磷酸化的调节101
二、rMLC磷酸化和收缩对Ca2+敏感性的调节作用102
三、展望105
第四节 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架的信号转导途径105
一、Rho相关小G蛋白调节应力纤维的形成105
二、蛋白激酶C对微丝骨架重构的调节107
第五节 黏着斑和小热激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和肌动蛋白重建中的调节作用109
一、整合素介导张力传递109
二、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110
三、FAK和c-Src在平滑肌细胞骨架的信号转导途径调节中的作用113
四、平滑肌信号转导途径中细胞骨架重建的下游靶分子114
五、小热激蛋白是平滑肌微丝重建的效应蛋白116
六、结论118
第六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途径调节细胞张力和基因表达的机制118
一、平滑肌细胞的舒张机制119
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调节121
三、PKG基因的表达调节123
参考文献125
第四章 血管平滑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128
第一节 整合素的分子生物学128
一、整合素的结构129
二、整合素的配体133
第二节 整合素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136
一、细胞外基质的种类136
二、血管中细胞外基质的组成138
三、整合素介导细胞—细胞外基质的耦联138
第三节 整合素与细胞骨架的关系141
一、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142
二、整合素调控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相关信号途径145
第四节 整合素与生长因子受体的协同作用148
一、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148
二、整合素与生长因子受体的协同作用151
第五节 整合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153
一、整合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153
二、整合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156
参考文献157
第一节 概述159
第五章 血管壁细胞外基质重塑159
一、糖蛋白160
二、胶原161
三、蛋白聚糖162
第二节 胶原162
一、血管胶原的分子结构163
二、血管壁胶原的生物学作用165
三、血管壁胶原与动脉粥样硬化165
第三节 弹性蛋白166
四、胶原与血管重塑166
一、弹性蛋白的分子结构167
二、动脉壁弹性蛋白的功能167
三、弹性蛋白与平滑肌细胞168
四、弹性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168
第四节 纤连蛋白168
一、纤连蛋白的分子结构168
二、纤连蛋白与血管平滑肌细胞169
第五节 层黏连蛋白170
三、纤连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170
一、层黏连蛋白的分子结构171
二、层黏连蛋白与基底膜结构172
三、层黏连蛋白与血管平滑肌细胞172
第六节 骨桥蛋白173
一、骨桥蛋白的分子结构173
二、骨桥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174
三、骨桥蛋白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175
四、骨桥蛋白与心血管疾病175
第七节 其他细胞外基质成分176
第八节 细胞外基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77
一、细胞外基质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177
二、细胞外基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177
三、细胞外基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178
四、细胞外基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179
第九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血管细胞外基质重塑180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类180
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结构与底物181
三、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调节184
四、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血管重塑性疾病187
参考文献188
第六章 血管活性肽与血管平滑肌细胞191
第一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192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主要成员192
二、血管紧张素受体199
三、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202
四、血管紧张素Ⅱ与动脉粥样硬化206
第二节 血管内皮素系统209
一、内皮素家族的分子生物学210
二、内皮素受体216
三、内皮素-1的功能217
四、内皮素-1与动脉粥样硬化219
五、内皮素-1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221
第三节 降钙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超家族221
一、概述222
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分子生物学225
三、肾上腺髓质素的分子生物学227
一、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232
第四节 其他血管活性肽232
二、利尿钠肽家族234
三、其他一些血管活性肽及其对血管的作用236
参考文献237
第七章 一氧化氮与血管平滑肌细胞243
第一节 一氧化氮合酶在血管中的表达与调节243
一、NOS结构243
二、NOS在血管系统中的分布244
三、NOS活性调节246
四、NOS敲除后的血管表型变化250
第二节 一氧化氮调节血管功能的作用机制251
一、NO从血管内皮的释放251
二、NO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生理功能252
三、NO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255
第三节 一氧化氮的血管病理生理学257
一、引起NO缺乏或生物活性降低的原因257
二、NO缺乏与血管疾病261
三、iNOS源性的NO过多是造成脓毒血症低血压的主要原因264
四、基于NO作用机制的临床治疗策略264
第四节 NOS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266
一、心血管病基因治疗的原则267
二、血管NOS基因转移的生物学作用268
三、NOS基因转移对心血管病的治疗作用269
四、哪种类型的NOS更适用于基因治疗?273
五、NOS基因治疗的辅助策略274
六、小结275
参考文献275
第八章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279
第一节 概述279
一、细胞凋亡的特征279
二、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280
三、细胞凋亡的意义与应用前景281
第二节 参与细胞凋亡的酶类283
一、内切核酸酶283
二、Caspase蛋白酶283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288
一、促进(诱导)细胞凋亡的基因288
三、转谷氨酰胺酶288
二、细胞凋亡的抑制基因294
三、细胞凋亡的诱导因素299
四、细胞凋亡的调节299
第四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301
一、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302
二、影响凋亡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305
三、VSMC凋亡的基因调控306
四、参与VSMC凋亡的信号途径309
五、凋亡通路的调节317
第五节 细胞凋亡与血管重塑性疾病321
一、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321
二、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和增殖324
第六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的研究进展325
一、IAP326
二、HLAP-1和HIAP-2328
三、XIAP328
四、ML-IAP329
五、Survivin329
参考文献330
六、Livin330
第九章 血管发育与血管新生334
第一节 血管壁的组成和一般结构334
一、血管内膜335
二、血管中膜335
三、血管外膜336
第二节 血管发生及其转录调节336
一、血管发生的一般过程336
二、血管发育的转录调节338
第三节 血管新生343
一、血管新生的简要过程345
二、血管新生中细胞的来源及其特征346
三、血管新生的调节因素347
四、血管退化351
第四节 动脉生长352
一、动脉生长的一般模式353
二、动脉生长的过程354
三、动脉生长的调节355
四、动脉生长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358
参考文献359
第十章 益气活血化瘀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调节361
第一节 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研究361
一、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361
二、筛查药物作用的靶标362
三、筛选中药新的有效成分363
四、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363
第二节 益气活血化瘀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表达调节364
二、益气活血抑制VSMC表型转化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365
一、益气活血调节血管活性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365
三、益气活血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和VSMC黏附与迁移能力366
四、益气活血调整VSMC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动态平衡366
第三节 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367
一、中药单体对VSMC增殖及迁移的影响367
二、中药复方对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370
第四节 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抑制血管内皮剥脱后内膜增生371
一、血管内皮剥脱后内膜增生的发生机制371
二、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抑制血管内膜增生372
一、中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375
第五节 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75
二、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76
参考文献376
第十一章 血管平滑肌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378
第一节 血管细胞的培养378
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378
二、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381
三、血管的器官培养384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方法385
第二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分析385
二、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研究方法392
三、细胞凋亡的免疫化学分析方法396
四、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398
五、细胞凋亡时Ca2+浓度测定402
六、细胞凋亡研究方法的选择403
第三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分析404
一、细胞计数法404
二、台盼蓝染色法404
三、MTT比色法405
四、细胞生长曲线法406
六、BrdU掺入法407
五、[3H]-TdR掺入法407
第四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与迁移的分析409
一、细胞与基质的黏附实验409
二、细胞间黏附的分析409
三、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分析410
第五节 其他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411
一、ABC免疫酶标技术(DAB显色法)411
三、细胞骨架的染色方法415
二、免疫荧光染色法415
四、平滑肌细胞收缩能力的测定417
五、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418
第六节 常用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425
一、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425
二、高血压动物模型429
三、球囊血管内皮剥脱动物模型430
参考文献432
英汉对照名词索引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