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 中国古代文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 中国古代文学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3107966.jpg)
- 吴秀明总主编;孙繁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ISBN:780518989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9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作品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 中国古代文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背景叙述1
青铜时代的遗韵1
一《诗经》:千古风雅1
(二)多维视野2
不朽的“诗三百”2
诗之“六义”7
《诗经》的艺术成就10
(三)要点提示11
周人生活与心灵的历史11
语言与艺术的经典14
《诗经》赋比兴的启示16
(四)参考文献18
瑰丽的南国诗章19
二《楚辞》:楚语楚歌、楚韵楚魂19
(一)背景叙述19
(二)多维视野20
古代名家对屈原与《楚辞》的总体评价20
20世纪学者对《楚辞》的比较性研究24
关于《离骚》和《天问》的主旨26
(三)要点提示30
屈原的精神30
潇湘之韵致32
楚辞体及其贡献34
(四)参考文献35
布衣而传万世的“至圣先师”36
三《论语》:先哲睿智36
(一)背景叙述36
(二)多维视野38
1“至圣”抑或“工具”?——关于孔子38
2半部《论语》治天下——关于《论语》40
(三)要点提示43
1“仁”——孔子思想的核心43
2“尽善尽美”——孔子的文艺观念46
3足言足文——《论语》的叙事艺术48
(四)参考文献50
(一)背景叙述51
乱世间的“大丈夫”51
四《孟子》:知识分子道德文章的写照51
(二)多维视野52
“迂阔于事”到道统经学的历史演进52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孟子精神54
气盛情炽、理懿辞雅的论辩色彩55
语约意尽、酣畅雄肆的散文艺术成就57
(三)要点提示58
情感·想像·理解——作为文学作品的《孟子》58
孟子论辩风格的成因及论辩技巧60
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62
(四)参考文献64
诗意地栖居于人间世65
(一)背景叙述65
五65
《庄子》:哲理诗情,流韵千载65
(二)多维视野66
庄子其人66
庄子的思想67
《庄子》文本的艺术性71
庄子的文学地位和影响73
(三)要点提示75
儒道互补及其历史必然性75
庄子的审美理想76
庄子叙事艺术的贡献79
(四)参考文献82
六《乐府诗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83
(一)背景叙述83
采诗以制乐83
(二)多维视野84
乐府之由来84
乐府与古诗之比较85
古今评说乐府87
(三)要点提示90
天籁之音90
叙事诗之基础92
时代情感与诗歌形式94
(四)参考文献95
(一)背景叙述96
历史画卷、人物长廊96
七《史记》:史家巨著、文学奇葩96
(二)多维视野97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总体评价97
熔铸一炉的智慧之光——《史记》的思想98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结构及叙事艺术100
(三)要点提示102
独具匠心的史才与文才——《史记》的叙事艺术102
斑斓多姿的人物长卷——《史记》人物形象塑造艺术104
(四)参考文献106
戮力上国与全贞保素间的痛苦挣扎107
八 曹植:走向文人化诗歌的引领者107
(一)背景叙述107
(二)多维视野108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曹植作品的总体风格108
工于炼字、声韵和谐——曹植诗文的语言之美109
兼收并蓄,师法前人——曹植诗文的渊源11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洛神赋》主旨的不同阐释112
(三)要点提示113
儒以贯之,儒道互补——曹植的精神世界113
善用比喻,委婉含蓄——曹植的表现手法115
褒贬得失,自有评说——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117
(四)参考文献120
(一)背景叙述121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121
九 陶渊明:田园的歌吟者121
(二)多维视野122
对陶渊明人品的评价122
对陶渊明诗品的评价125
(三)要点提示128
陶渊明性格的多元性128
陶诗的语言——“田家语”132
(四)参考文献136
(一)背景叙述137
十 王维:盛唐清音137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138
(二)多维视野138
旨高人淡远——关于王维及其作品的总体评价138
隽秀溢千古——前人对王维诗佳句、佳篇点评142
(三)要点提示145
体物著情,寄怀感兴——王维诗歌的思想内容145
声画入诗,诗禅一致——王维山水田园诗148
(四)参考文献153
(一)背景叙述154
大唐盛世的洪钟154
十一 李白:诗国谪仙人154
(二)多维视野156
豪放飘逸的风格156
直承风骚,寓言寄兴的精神内涵158
各有千秋的体裁特征161
(三)要点提示163
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163
极幻以求极真的审美追求165
狂放的艺术个性166
(四)参考文献168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169
(一)背景叙述169
十二 杜甫:一代诗圣169
(二)多维视野170
以儒家为主,兼及佛道——杜甫的思想风貌170
沉郁顿挫——杜甫的艺术风格171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杜甫创作态度(一)173
兼收并蓄,注重学养——杜甫创作态度(二)174
(三)要点提示176
忧国忧民的诗心176
精湛深微的叙事艺术178
泽被后世的“师尊”地位180
(四)参考文献182
(一)背景叙述183
承先启后,变革创新183
十三183
韩愈柳宗元:文以明道,各领风骚183
(二)多维视野185
韩雄柳豪,各领风骚185
韩愈诗文的特色188
柳宗元诗文的特色190
(三)要点提示192
古文运动产生的文学背景192
韩柳散文理论中“文”“道”的异同194
韩柳散文的艺术特色196
(四)参考文献198
天赋高才,命运多舛199
十四 李商隐:一曲相思祭危唐199
(一)背景叙述199
(二)多维视野200
李诗艺术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00
诗歌的构思与形式202
诗风的因承204
(三)要点提示206
李商隐与晚唐政治206
李商隐的诗歌207
无题诗的艺术价值及其解读211
(四)参考文献212
(一)背景叙述213
盛世生奇稗213
十五 唐人小说:大唐帝国的另一种歌唱213
(二)多维视野215
唐代小说综论215
唐代小说的源流218
唐代小说的艺术特质220
(三)要点提示221
唐代小说概念辨析221
唐人的社会活动与唐代小说223
唐代小说的独特魅力225
(四)参考文献226
(一)背景叙述227
雅俗在宋词中的首次碰撞227
十六 柳永: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227
(二)多维视野228
旖旎近情,有失雅正228
慢词格调,自柳永始成230
开清真、梦窗词法及曲之先河232
有井水处,便能歌柳词234
(三)要点提示235
形式与技巧上的创新235
内容与情感上的开拓237
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240
(四)参考文献241
十七 苏轼:胸有洪炉,笔底风流242
(一)背景叙述242
北宋文学的高峰242
坦荡率真和随缘自适——苏轼的文化品格243
(二)多维视野243
本性与情感的自然流露——苏轼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245
高举无前、继往开来——苏轼对后世的影响248
(三)要点提示249
初看若散缓,熟读有奇趣——苏诗的哲理性249
“以诗为词”,以词还词——苏词的革新意义251
信手拈得俱天成——苏轼散文的艺术美252
(四)参考文献255
(一)背景叙述256
苦难时代的悲吟256
十八 李清照:空前绝后的女词人256
(二)多维视野257
对李清照的总体评价257
对李清照《词论》的评论260
易安词的语言风格261
(三)要点提示262
从《词论》看李清照的词学观262
易安词与其性别特征264
(四)参考文献270
十九 辛弃疾:一生铸就爱国魂271
(一)背景叙述271
风云动荡下的悲凉情怀271
稼轩词的英雄性情272
(二)多维视野272
稼轩词的艺术创新273
稼轩词的历史地位275
(三)要点提示276
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276
舒卷自如的艺术风范278
别开生面的艺术创新280
(四)参考文献282
二十 姜 夔:洗尽华靡后的清绮与凄凉283
(一)背景叙述283
婉约豪放之外新的探索283
清空之境284
(二)多维视野284
骚雅之志286
雅正之音288
(三)要点提示290
兼顾情志290
精通音律、力归雅正292
以诗入词293
(四)参考文献296
二十一 《宋诗选注》:含英咀华,窥斑见豹297
(一)背景叙述297
模糊的铜镜297
(二)多维视野299
瑕不掩瑜——对《宋诗选注》的评价299
与唐争雄——对宋诗的评价301
“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一体的主体特征305
(三)要点提示305
以义理为诗、观物体道——宋代理学对宋诗的影响307
去芜存菁,注解精辟——《宋诗选注》的选学成就311
(四)参考文献313
二十二 《西厢记》:花间美人314
(一)背景叙述314
采它山之石攻己之美玉314
(二)多维视野316
“花间美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316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西厢记》的思想内容316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董西厢》与《王西厢》孰优孰劣318
精致丰满的人物形象319
(三)要点提示319
明暗交错的戏剧冲突323
(四)参考文献325
二十三 《三国志演义》:悲凉的战争画卷326
(一)背景叙述326
章回小说的发轫之作326
(二)多维视野328
鲜明的人物形象328
浓重的悲剧色彩329
《三国志演义》的战争描写331
《三国志演义》的艺术结构332
《三国志演义》中的义气333
(三)要点提示333
《三国志演义》的“史实”与“虚构”335
《三国志演义》中的人物塑造338
(四)参考文献340
二十四 《水浒传》:英雄神话341
(一)背景叙述341
封建时代的英雄呐喊341
(二)多维视野343
多种多样、众说纷纭——《水浒传》总结评价343
传神写照、化工肖物——《水浒传》的描写技巧346
(三)要点提示348
独特的主题与思想价值取向348
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351
设计巧妙与曲折生动的情节结构353
(四)参考文献355
二十五《西游记》:神魔小说中的奇葩356
(一)背景叙述356
走上神坛的取经之路356
(二)多维视野358
童话史诗,精神漫游——《西游记》的总体评价358
亦庄亦谐,生趣盎然——《西游记》的人物形象360
见仁见智,持之以故——《西游记》的主旨探索362
(三)要点提示365
《西游记》版本、作者问题的辨析365
《西游记》艺术构思的喜剧精神368
(四)参考文献371
二十六 “三言二拍”:晚明市民社会的瑰丽画卷(一)背景叙述通俗文学的新气象372
(二)多维视野374
极摩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三言二拍”的总体评价374
“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惊世骇俗的市民爱情观375
绘声绘色,入微入骨——“三言二拍”卓越的人物塑造艺术377
(三)要点提示379
“三言”、“二拍”中洋溢的人性美、人情美379
“三言”、“二拍”的结构艺术382
(四)参考文献384
人欲的赞歌385
(一)背景叙述385
二十七《牡丹亭》:忽闻歌古调,偏惊物候心385
(二)多维视野386
情理冲突下的硕果:《牡丹亭》386
杜丽娘:“一生儿爱好是天然”389
语言特色:当行本色、雅俗共赏390
(三)要点提示391
贯穿始终的情,承载至情的梦391
生活在女性光辉下的柳梦梅393
《牡丹亭》的结构艺术:双线合一395
(四)参考文献397
(一)背景叙述398
诗的人生,真的追求398
二十八《聊斋志异》:魔幻现实主义世界398
(二)多维视野399
“一书而兼二体”——短篇小说之集大成者399
孤愤——《聊斋志异》的精魂401
诗化的小说403
(三)要点提示405
“痴人”群象反映了新时代的人文精神405
从“双美图”看《聊斋》爱情观407
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特征408
(四)参考文献410
(一)背景叙述411
世情讽刺的艺术经典411
二十九《儒林外史》:文人士子的悲凉画卷411
(二)多维视野412
“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412
《儒林外史》的多层主题412
科举制度下的士子人生——415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415
“缀段式”结构与讽刺的真实——417
《儒林外史》艺术分析417
(三)要点提示420
百年士子的无限哀歌与历史文化反思420
《儒林外史》叙事空间的文化意蕴424
(四)参考文献429
神话语境中的悲剧430
(一)背景叙述430
三十《红楼梦》:世情的无尽挽歌430
(二)多维视野432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432
《红楼梦》的多重思想主题432
“万艳”芳魂筑红楼——《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435
“巅峰中的巅峰”——《红楼梦》杰出的艺术成就438
(三)要点提示440
为士人写心——黛玉悲哭的象征色彩与时代意义440
“诗词的大观园”——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意境美443
“神话预设”——观念化叙事空间的建构447
(四)参考文献453
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454
三十一《长生殿》:一曲钗盒情,多少兴亡事454
(一)背景叙述454
(二)多维视野457
正剧?悲剧?——《长生殿》的定位457
完整?矛盾?——《长生殿》的结构458
继承、发展——《长生殿》与其他作品的关系460
(三)要点提示462
多层次的主题462
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464
出色的舞台效果465
(四)参考文献467
苍凉悲壮的亡国之痛468
(一)背景叙述468
三十二《桃花扇》:扇底系兴亡468
(二)多维视野469
《桃花扇》的创作精神:469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469
《桃花扇》的情节:成功的艺术构思470
《桃花扇》的曲辞:偏于典雅472
(三)要点提示473
思想:非奇不传,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473
技巧:针线细密,转换灵活475
人物:内外皆美的女主角李香君479
(四)参考文献480
百年是非任人评说481
三十三《老残游记》:棋局已残,吾人已老481
(一)背景叙述481
(二)多维视野482
哭泣与醒世的抒情之作482
首揭清官之弊,反对理学蒙昧主义484
具有“林下风范”的玙姑与逸云486
叙景状物,时有可观487
(三)要点提示488
泪中的感伤488
深厚的文化意蕴490
新小说艺术的开拓者491
(四)参考文献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