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景观纪念性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开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7095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08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116页
- 主题词:纪念建筑-景观-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景观纪念性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1.缘起1
2.动机和意义1
3.研究方法1
目录1
4.框架和结构2
上篇 纪念性景观的基础性研究——实例与原则5
第1章 纪念、纪念性与纪念性景观的涵义5
1.1 人类纪念的本能及动机5
1.2 纪念性与记事、标志性的关系7
1.3 纪念与死亡、陵墓的关系8
1.4 纪念与宗教、仪式的关系8
1.5 纪念与艺术、文化的关系8
2.2 纪念的主动性与被动性10
第2章 纪念性景观的特点分析10
2.1 纪念的“初次承载”与“二次承载”10
2.3 景观纪念性的形成过程11
2.3.1 前期设计(主动型)11
2.3.2 后期自动演变(被动型)14
2.3.3 后期设计演变(综合型)17
第3章 景观纪念性的形成原则19
3.1 景观纪念性的心理学及美学基础19
3.1.1 纪念性的心理学基础19
3.1.2 纪念性的美学基础19
3.2 形成纪念性的原则及手法19
3.2.1 纪念性的形式逻辑20
3.2.2 纪念性的非理性意义20
3.2.3 纪念性的内在张力22
3.2.4 与生命的沟通交流23
3.3 纪念性景观的基本图式24
第4章 景观纪念性的“硬载体”28
4.1 景观纪念性的“宏观结构”28
4.1.1 点——城市纪念性标志物28
4.1.2 线——具有纪念性的城市空间序列31
4.1.3 面Ⅰ——历史上的城市纪念性格局32
4.1.4 面Ⅱ——现代纪念性城市实例33
4.2 景观纪念性的“微观脉络”34
4.2.1 纪念景观的原始冲动34
4.2.2 早期的纪念性景观36
5.1 事件情境45
5.1.1 被纪念的人与事45
第5章 景观纪念性的“软载体”45
5.1.2 典故引用46
5.1.3 文学叙事的创作46
5.1.4 传说与附会46
5.1.5 需要表达的心理与精神47
5.2 行为表现47
5.2.1 宗教修行47
5.2.2 纪念渊源、禁忌48
5.2.3 民俗活动、仪式49
5.2.4 景观对行为的影响50
5.3 纪念的时间性及时间线性序列景观50
5.4 联觉、意识、潜意识与心灵景观51
小结51
6.1.1 景观设计的三元螺旋55
6.1 景观设计与解读的演化55
第6章 景观情感及人文研究的背景及重要性55
下篇 景观纪念性的拓展性研究——目标、分析、认知55
6.1.2 景观解读的理论进化57
6.2 景观体验和设计理论的互动58
6.2.1 心理图式和空间图式的对应59
6.2.2 景观体验的多重性和场所精神59
6.3 现象学和语义学的启示60
6.3.1 对于实证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影响的反思60
6.3.2 景观作为一种语义系统61
第7章 景观语义及其“意、境、流”式分析64
7.1 景观的意与境64
7.1.1 对传统意境的看法64
7.1.2 “意”与“境”的层次65
7.2.2 观赏方式组合的“流”67
7.2 景观的“流”67
7.2.1 空间序列的“流”67
7.2.3 时间历史溯源的“流”68
7.2.4 引借围棋来说的“流”68
7.3 意流与境流69
7.4 对景观进行意境流评价的分析要素70
7.4.1 景观客体三要素70
7.4.2 景观主体三要素71
7.4.3 意境流与景观主客体要素结合的综合分析72
7.5 意境流建构的方式——景观语义的所指72
7.5.1 符号象征72
7.5.2 意象图解74
7.5.4 景观叙事75
7.5.3 历史引用75
7.6 意境流整合的背景——景观语义的能指77
7.6.1 民俗习惯及规范传统与景观的叠合77
7.6.2 文化定式及性格78
7.6.3 景观信息的还原79
7.6.4 态度及心理知觉场79
第8章 景观语义内容的解读模式81
8.1 符号的场景组合81
8.2 意象图解的描述和隐喻82
8.3 历史形式的引用83
8.4 景观叙事抒情84
第9章 对广义景观纪念性的再认识86
9.1 从时间脉络(纵向)再认识广义景观“纪念性”——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体现86
9.2 从艺术风格(横向)再认识广义景观“纪念性”——以极简主义景观为例90
9.3 从心理场(内省)再认识广义景观“纪念性”——景观的潜流91
第10章 当代对狭义纪念性景观的开拓94
10.1 传统纪念性在当代的开发——对景观遗存的复兴94
10.1.1 化解新功能与纪念的冲突94
10.1.2 尊重历史也尊重无知95
10.1.3 对比和反差作为揭示纪念性的手法96
10.1.4 灵感和依据来自哪里97
10.2 原始纪念性在当代的拓展——以现代墓园为例97
10.2.1 经济与实用97
10.2.2 平等原则98
10.2.3 与传统的呼应99
10.2.4 死亡?诗意栖居99
结语——再谈纪念100
主要参考文献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