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刀金安主编;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所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ISBN:753673483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民族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宗教史-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民族49
第一章 傣族49
第一节 源流49
一、族源49
二、族称49
三、人口50
四、分布50
第二节 社会形态50
第三节 生产51
一、耕种51
二、副业52
一、居住53
三、交换53
第四节 生活53
二、饮食54
三、服饰54
第五节 习俗55
一、婚姻家庭55
二、姓氏56
三、丧葬56
四、节庆57
五、礼仪58
六、文身59
七、饰齿59
八、嚼槟榔59
九、拴线59
十、招魂60
十一、祭祀61
十二、禁忌61
第六节 文化62
一、语言62
二、文字62
三、信仰66
四、古籍文献67
五、民间文学68
六、乐器 歌舞 体育69
七、历法70
第二章 哈尼族70
第一节 源流70
一、族源70
四、分布71
三、人口71
二、族称71
第二节 社会形态72
第三节 生产72
一、耕种72
二、副业73
第四节 生活73
一、居住73
二、饮食73
三、服饰74
第五节 习俗74
一、婚姻家庭74
二、姓氏75
三、丧葬75
六、祭祀76
四、节庆76
五、礼仪76
七、禁忌77
第六节 文化77
一、语言文字77
二、信仰78
三、民间文学78
四、乐器 歌舞 体育79
第三章 布朗族80
第一节 源流80
一、族源80
二、族称80
三、人口80
四、分布80
第二节 社会形态81
二、副业82
第三节 生产82
一、耕种82
第四节 生活83
一、居住83
二、饮食83
三、服饰83
第五节 习俗84
一、婚姻家庭84
二、姓氏84
三、丧葬84
四、节庆85
五、礼仪85
一、语言文字86
第六节 文化86
七、祭祀86
八、禁忌86
六、嚼槟榔86
二、信仰87
三、民间文学87
四、乐器 歌舞 体育87
第四章 拉祜族88
第一节 源流88
一、族源88
二、族称88
三、人口89
四、分布89
第二节 社会形态89
二、副业90
一、耕种90
第三节 生产90
第四节 生活91
一、居住91
二、饮食91
三、服饰92
第五节 习俗92
一、婚姻家庭92
二、姓氏93
三、丧葬94
四、节庆94
五、礼仪95
六、祭祀95
二、信仰96
一、语言文字96
七、禁忌96
第六节 文化96
三、民间文学97
四、乐器 歌舞 体育97
第五章 基诺族99
第一节 源流99
一、族源99
二、族称99
三、人口与分布99
第二节 社会形态100
第三节 生产100
一、耕种100
二、副业101
二、饮食102
三、服饰102
第四节 生活102
一、居住102
第五节 习俗103
一、婚姻家庭103
二、姓氏104
三、丧葬104
四、节庆105
五、礼仪105
六、祭祀106
七、禁忌106
三、民间文学107
二、信仰107
四、乐器 歌舞 体育107
第六节 文化107
一、语言文字107
第六章 彝族109
第一节 源流109
一、族源109
二、族称109
三、人口与分布109
第二节 社会形态109
第三节 生产110
一、耕种110
二、副业110
第四节 生活110
一、居住110
第五节 习俗111
一、婚姻家庭111
三、服饰111
二、饮食111
二、姓氏112
三、丧葬112
四、节庆112
五、礼仪112
六、祭祀112
七、禁忌113
第六节 文化113
一、语言文字113
二、信仰113
三、民间文学113
四、乐器 歌舞 体育113
三、人口与分布114
二、族称114
第一节 源流114
第七章 瑶族114
一、族源114
第二节 社会形态115
第三节 生产115
一、耕种115
二、副业115
第四节 生活116
一、居住116
二、饮食116
三、服饰116
第五节 习俗117
一、婚姻家庭117
二、姓氏117
五、礼仪118
六、祭祀118
三、丧葬118
四、节庆118
七、禁忌119
第六节 文化119
一、语言文字119
二、信仰119
三、民间文学120
四、乐器 歌舞 体育120
第八章 汉族121
第一节 来源121
第二节 生产121
第四节 习俗122
三、服饰122
一、婚姻家庭122
一、居住122
第三节 生活122
二、饮食122
二、姓氏123
三、丧葬123
四、节庆123
第九章 其他民族124
第一节 苗族124
第二节 回族125
第三节 佤族126
第四节 壮族127
第五节 景颇族128
第六节 白族128
二、族称129
第二节 社会形态129
三、分布129
第十章 克木人129
一、族源129
第一节 源流129
第三节 生产130
一、耕种130
二、副业130
第四节 生活130
一、居住130
二、饮食130
一、婚姻家庭131
三、服饰131
第五节 习俗131
二、姓氏132
三、丧葬132
四、节庆132
五、礼仪132
六、禁忌133
第六节 文化133
一、语言文字133
二、信仰133
三、其他133
第十一章 民族事务134
第一节 民族关系134
一、团结民族上层人士134
二、民族平等互助135
三、调解民族纠纷137
四、农垦与各民族共同发展137
五、部队与各民族一家亲140
第二节 民族识别143
第三节 民族干部144
第四节 民族团结145
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145
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155
三、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156
第五节 民族经济156
第六节 民族文化159
一、机构159
二、影视广播159
四、文艺队伍160
三、文学创作160
五、古籍整理161
六、民族语言文字161
七、报刊杂志162
八、文物保护162
第七节 民族教育162
一、民族小学163
二、民族中学163
三、民族班164
四、民族教师164
五、双语文教学165
六、双语言教学166
七、佛寺教育166
第八节 民族体育168
一、民族工作队169
第九节 民族工作机构169
二、民族事务委员会170
三、民族宗教事务局171
第二篇 宗教174
第一章 南传上座部佛教174
第一节 传播与发展174
一、传播174
二、发展174
第二节 教义 经典 戒律175
一、教义175
二、经典177
三、戒律178
第三节 佛教建筑178
一、佛寺178
三、舍利塔180
二、戒堂180
第四节 佛事活动181
第五节 僧侣183
第二章 原始宗教185
第一节 傣族原始宗教185
一、万物有灵185
二、多神崇拜186
三、祖先崇拜187
四、图腾崇拜192
五、巫师和祭司192
六、占卜193
七、巫术194
一、万物有灵196
二、多神崇拜196
第二节 哈尼族原始宗教196
三、祖先崇拜199
四、寨门201
五、祭司和巫师202
第三节 布朗族原始宗教203
一、万物有灵203
二、多神崇拜203
三、祖先崇拜204
四、图腾崇拜205
五、巫师和祭司206
第四节 基诺族原始宗教206
一、万物有灵206
二、多神崇拜206
三、祖先崇拜208
四、巫师和祭司209
第五节 拉祜族原始宗教210
一、万物有灵210
二、多神崇拜211
三、祖先崇拜213
四、巫师和祭司214
第六节 彝族原始宗教214
一、多神崇拜214
二、祖先崇拜216
三、祭司和巫师216
第七节 瑶族原始宗教216
一、多神崇拜216
二、祖先崇拜217
三、度戒218
四、道公和师公219
第八节 克木人原始宗教220
一、万物有灵220
二、多神崇拜220
三、祖先崇拜222
四、图腾崇拜222
五、巫师223
第三章 基督教223
第一节 传入223
第二节 教堂224
第三节 教统224
第四节 活动225
第四章 伊斯兰教225
第一节 传入225
第三节 教统226
第二节 清真寺226
第四节 阿訇227
第五节 活动227
第五章 宗教事务228
第一节 机构228
一、行政机构228
二、协会229
三、佛学院231
第二节 宗教工作231
一、佛教工作232
二、宗教团体233
三、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和年检234
四、佛寺教育与国民教育234
七、对外交往235
六、抵制境外宗教渗透235
五、打击非法传教和邪教活动235
第三篇 土司始末237
第一章 土司起源237
第一节 泐西双邦盟主237
第二节 茫乃政权勐泐王237
第三节 景陇王国召片领238
第二章 土司沿革238
第一节 元代土司238
第二节 明代土司240
第三节 清代土司242
第四节 民国时期土司246
第五节 土司制度的终结249
第一章 入侵与反入侵251
第一节 洞吾王朝入侵251
第四篇 重大史事251
第二节 木疏入侵252
第三节 嘎于腊入侵254
第二章 民族上层相互争斗254
第一节 刀庄帕与刀三宝勒傣争位254
第二节 刀钧福与刀钧安争位255
第三节 勐遮战乱256
第三章 各族人民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斗争258
第一节 赶走英国斯格得“探测队”258
第二节 反法国掠夺勐乌、乌德258
第三节 捣毁美国教堂259
第四节 抗击日军侵略259
第五节 抗击泰军进犯260
第六节 抗击法军侵犯260
第二节 茶山反清斗争261
第四章 少数民族反抗压迫的斗争261
第一节 “舍卡喝毫”抗暴261
第三节 火烧召勐司署263
第四节 驱逐勐龙土司263
第五节 基诺族起义263
第六节 勐混哈尼族起义267
第五篇 人物269
第一章 人物传269
帕雅真(叭真)269
刀坎(召坎勐)269
刀暹答270
刀兴国272
刀正宗273
车罗274
刀栋刚274
松溜·阿嘎牟尼曼峨275
刀栋宇275
刀承宗276
盘四276
松溜·阿嘎牟尼景洪277
召贺怀278
刀栋庭278
波玉温279
刀宗汉280
召龙西里281
刀定国282
搓约283
白腊兹283
康朗英284
刀桂庭285
桑卡拉扎285
刀福汉285
黄三老二285
刀自强286
石大287
唐家寿288
邵永刚289
丹格290
刀有良291
岩拉292
邓跃坤292
都龙曼费293
李有新293
亚铁294
岩龙295
第二章 人物名录295
第六篇 民族乡简介调查报告第一章 西双版纳州民族乡简介300
第二章 调查报告303
西双版纳州边境民族地区团结稳定问题调查报告303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调研报告307
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情况调查报告314
附录326
一、文件 决议 决定 公约云南省西双版纳首届各族人民代表会议决议(摘录)326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团结爱国公约326
关于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平等,严禁诬害劳动人民为“琵琶鬼”的决议327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几点意见328
关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保护婴儿、禁止杀害双胞胎和有生理缺陷的婴儿的决议328
关于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平等,严禁诬害劳动人民为“琵琶鬼”的决议331
关于重申禁止杀害双胞胎和生理有缺陷婴儿的决定331
关于使用老傣文的决议332
关于确定嘎汤帕节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哈尼族传统节日的决定332
关于批准“特懋克”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族传统节日的决定333
关于批准“拉祜扩”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拉祜族传统节日的决定333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决定333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办公室、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州委统战部、州民宗局关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338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州民宗局、州统计局《关于规范使用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称谓和有关少数民族数据的意见》的通知343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345
二、条例350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350
后记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