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通信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通信技术
  • 潘新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2643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通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C C(计算机与通信)1

第1章 绪论1

1.2 通信系统模型2

1.3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3

1.3.1 消息、信息、数据和信号3

1.3.2 模拟通信系统5

1.3.3 数字通信系统6

1.4 计算机通信和通信网8

1.4.1 数据通信网及其分类8

1.4.2 计算机通信网和计算机网9

1.5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10

1.6 标准化组织11

1.6.1 国际标准化组织11

1.6.4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12

1.6.2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12

1.6.3 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12

1.6.5 电子工业联合会13

1.6.6 贝尔中心13

本章小结13

习题113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15

2.1 数据传输的概念及分类15

2.1.1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15

2.1.2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16

2.1.3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17

2.1.4 传输速率20

2.2 传输损耗22

2.2.1 衰损22

2.2.2 失真24

2.2.3 噪声25

2.2.4 信噪比27

2.2.5 香农定理27

2.3 数据编码方法28

2.3.1 几种常用的编码28

2.3.2 码型及其编码方式32

2.4 通信传输介质39

2.4.1 双绞线39

2.4.2 同轴电缆41

2.4.3 光纤42

2.4.4 短波传输45

2.4.5 地面微波传输46

2.4.6 卫星微波通信47

2.4.8 蜂窝电话49

2.4.7 红外线传输49

本章小结51

习题252

第3章 差错控制技术55

3.1 差错控制基本概念55

3.1.1 差错控制基本原理56

3.1.2 差错控制编码的特性和能力57

3.2 流量控制59

3.2.1 停止等待流量控制60

3.2.2 滑动窗口流量控制60

3.3 常用差错控制编码方法65

3.3.1 奇偶校验65

3.3.2 恒比码66

3.3.3 方阵校验67

3.3.4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69

3.3.5 卷积码73

3.4 差错控制方法76

3.4.1 自动请求重发(ARQ)方式77

3.4.2 前向纠错(FEC)方式89

3.4.3 混合纠错(HEC)方式90

3.4.4 信息反馈(IRQ)方式90

3.4.5 其他差错控制方式91

3.5 差错控制的性能估算及其应用93

3.5.1 差错控制性能估算方法93

3.5.2 差错控制的应用95

本章小结96

习题397

第4章 多路复用技术101

4.1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101

4.2.1 FDM原理103

4.2 频分多路复用(FDM)103

4.2.2 FDM应用系统105

4.3 波分多路复用(WDM)106

4.4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TDM)107

4.4.1 TDM原理108

4.4.2 TDM数据复用方式113

4.5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DM)115

4.5.1 STDM原理116

4.5.2 STDM帧结构120

4.6 码分多址复用(CDMA)121

4.7 多路复用技术的比较121

4.7.1 时分多路复用与频分多路复用的比较122

4.7.2 比特交错和字符交错复用方式的比较122

4.7.3 同步时分复用与统计(异步)时分复用的比较123

本章小结124

习题4125

第5章 频带传输及调制技术129

5.1 二进制振幅键控调制(2ASK)129

5.1.1 2ASK信号的产生129

5.1.2 2ASK信号的解调130

5.1.3 2ASK所需带宽132

5.2 二进制频率键控调制(2FSK)133

5.2.1 2FSK信号的产生133

5.2.2 2FSK信号的解调136

5.2.3 2FSK所需带宽140

5.3 二进制相位调制141

5.3.1 二相绝对移相调制(2PSK)141

5.3.2 二相相对移相调制(2DPSK)144

5.4.1 多进制振幅键控调制(MASK)146

5.4 多进制调制技术146

5.4.2 多进制频率键控调制(MFSK)147

5.4.3 多进制移相调制(MPSK)148

5.5 现代调制技术152

5.5.1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SC)152

5.5.2 正交幅度调制(QAM)153

5.5.3 幅度相位混合调制155

5.5.4 最小频移键控(MSK)156

本章小结158

习题5159

第6章 数据交换技术161

6.1 电路交换方式162

6.1.1 电路交换原理162

6.1.2 电路交换机163

6.1.3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167

6.2.1 报文交换原理168

6.2 报文交换方式168

6.2.2 报文交换的优缺点170

6.3 分组交换方式170

6.3.1 分组基本格式及长度选取171

6.3.2 分组交换原理172

6.3.3 数据报173

6.3.4 虚电路174

6.3.5 分组交换的优缺点176

6.4 帧中继177

6.4.1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178

6.4.2 帧中继的特点181

6.5 ATM技术182

6.5.1 ATM基本原理183

6.5.2 ATM交换机187

6.5.3 ATM的特点188

本章小结189

习题6190

第7章 物理层接口及标准194

7.1 物理层接口总线概述195

7.2 RS-232-C/CCITT V.24196

7.2.1 RS-232-C电气特性197

7.2.2 RS-232-C机械特性199

7.2.3 RS-232-C功能特性200

7.2.4 RS-232-C过程特性203

7.2.5 RS-232-C的应用205

7.3 RS-449/RS-423-A/RS-422-A/RS-485208

7.3.1 RS-449208

7.3.2 RS-423-A/RS-422-A211

7.3.3 RS-485212

7.4.1 X.21建议215

7.4 X.21标准215

7.4.2 X.21功能特性216

7.4.3 X.21过程特性217

7.4.4 X.21电气特性219

7.4.5 X.21机械特性219

7.4.6 X.21bis建议219

7.5 通用串行总线(USB)220

7.5.1 USB规范221

7.5.2 USB体系结构224

7.5.3 USB的应用232

7.6 ISDN接口233

7.6.1 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结构234

7.6.2 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配置235

7.6.3 ISDN标准236

7.6.4 ISDN用户接口协议237

7.6.5 ISDN的连接方式238

本章小结241

习题7242

第8章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244

8.1 二进制同步通信规程(BSC)245

8.1.1 控制字符245

8.1.2 帧格式248

8.1.3 数据透明性和同步253

8.1.4 数据链路结构及建立255

8.2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258

8.2.1 HDLC概述259

8.2.2 HDLC的帧结构262

8.2.3 HDLC帧类型和功能266

8.2.4 HDLC操作规程271

8.2.5 其他数据链路控制协议278

本章小结281

习题8282

第9章 计算机通信设备285

9.1 终端设备286

9.1.1 终端设备的组成286

9.1.2 终端设备的功能287

9.1.3 终端设备的分类287

9.1.4 终端设备的工作特性288

9.1.5 ISDN中的终端设备288

9.1.6 终端设备的连接289

9.2 调制解调器290

9.2.1 调制解调器的构成290

9.2.2 调制解调器的作用、功能和通信过程291

9.2.3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293

9.2.5 调制解调器与电话网的连接295

9.2.4 调制解调器的主要性能指标295

9.2.6 调制解调器的选择296

9.3 中继器296

9.3.1 中继器的原理与作用297

9.3.2 中继器的功能和特点297

9.3.3 中继器的优缺点298

9.4 集线器298

9.4.1 集线器的结构与作用299

9.4.2 集线器的分类299

9.4.3 集线器的级联和堆叠300

9.5 网桥302

9.5.1 网桥的概念302

9.5.2 网桥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02

9.5.3 网桥的功能309

9.5.4 网桥的分类310

9.5.5 网桥的优缺点311

9.6 路由器312

9.6.1 路由器的构成312

9.6.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313

9.6.3 路由器的功能314

9.6.4 路由器的分类315

9.6.5 路由器的优缺点315

9.6.6 路由器的选择316

9.6.7 网桥与路由器的区别316

9.7 交换机316

9.7.1 以太网交换机的原理317

9.7.2 以太网交换机的分类317

9.7.3 交换机的应用318

9.7.4 交换机的优点319

9.8.1 网关的概念320

9.8 网关320

9.8.2 常见网关321

9.8.3 网关的特点322

9.8.4 网关与其他设备的比较322

9.9 集中器和复用器323

9.9.1 复用器323

9.9.2 集中器328

9.9.3 集中器与复用器的比较331

本章小结332

习题9332

附录A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35

附录B 常见英文缩略语及释义341

附录C 虚拟通信实验系统主要内容344

参考文献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