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0257809.jpg)
- 袁桂林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41699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德育-理论-西方国家-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回顾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卢梭的道德教育理论2
一 儿童生而具有善性,这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出发点3
二 情感重于理智是道德教育的典型特征3
三 遵从自然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4
四 爱国主义教育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进行6
第三节 康德的道德教育理论7
一 儿童先天具有两面性7
二 受教育过程由三个步骤构成7
三 道德教育中若干具体要求8
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9
一 道德教育的地位10
二 道德教育的内容10
三 道德教育与管理、训育和教学的关系12
第五节 边沁、穆勒的功利主义道德观15
第六节 斯宾塞的道德教育理论16
一 判断道德行为的准则17
二 道德教育的原则17
三 道德教育方法18
第七节 涂尔干的社会道德教育理论19
一 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分离19
二 道德教育实质是社会教育20
三 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21
四 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权威性与道德教育方法22
第八节 杜威的实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23
一 “道德观念”与“关于道德的观念”24
二 社会性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使命24
三 道德教育应通过各科教学进行25
四 讲求道德教育方法26
五 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道德教育27
第九节 历史的课题与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29
一 历史上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涉猎的几个主要课题29
二 历史课题在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的继续和发展31
第二章 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33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33
第二节 “我——你”关系论35
一 “我——你”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真正的人际关系35
二 “我——你”关系是一种“包容”关系37
第三节 “自我存在”论40
一 世界由无数个自我主观性构成40
二 主观情感是选择道德行为的依据41
第四节 相对主义的个别化道德教育模式43
一 学校不应设置统一的道德教育科目44
二 学校不应规定统一的纪律45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46
一 基本特征46
二 简短的评价50
第三章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52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52
第二节 对相对主义道德教育观的批评58
一 道德教育社会化学说58
二 所谓“正确价值观”道德教育理论59
三 “美德袋”理论60
四 价值观澄清学说61
第三节 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62
一 阶段的划分及其特征62
二 两难故事法的应用策略65
第四节 道德教育的公正群体途径67
一 道德气氛与扮演角色68
二 伙伴文化70
三 群体的本质71
四 公正群体的核心机构72
五 评估公正群体途径73
六 道德判断与道德责任感76
七 增强集体意识,将伙伴压力作为教育资源77
八 道德发展的第二层次目标79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80
一 基本特征80
二 简短的评价82
第四章 价值观澄清理论87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87
第二节 澄清偏见89
一 几种流行的偏见及其实质89
二 说服法剖析91
第三节 价值观澄清过程94
一 澄清过程的阶段划分95
二 澄清过程若干注意事项98
三 “价值观显示器”99
第四节 价值观澄清策略举隅101
一 价值观地理102
二 自传的几页104
三 填写价值单107
四 群体谈话108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123
一 基本特征123
二 简短的评价124
第五章 理性为本道德教育理论127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127
第二节 价值观概念129
一 对价值观概念的解释129
二 “价值观”与“价值判断”的区辨130
三 价值观既是认知的也是情感的130
四 价值观不是什么131
五 价值观存在于个人头脑之中132
第三节 价值观种类133
一 道德的价值观134
二 非道德的价值观136
三 内在的价值观138
四 工具性价值观139
第四节 价值观理论在学校实践中的应用140
一 道德价值观是学校教学的核心目的141
二 审美价值观教育不宜强迫推行141
三 工具性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保障142
四 在动态中领会价值观143
五 教师的作用143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144
一 基本特征144
二 简短的评价146
第六章 道德符号理论149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149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151
一 “道德”如是说151
二 过程与内容分离152
三 社会氛围下的个人153
四 教师观154
第三节 道德符号及符号的含义155
一 应用符号的意义155
二 道德符号系统概述156
三 道德符号与知、行、情的关系158
第四节 直接教学法160
一 采用直接教学法的缘由160
二 对反对直接教学法的反驳163
第五节 学校社会法167
一 结合社会生活学习道德符号知识167
二 学校应参照家庭模式168
第六节 特征与评价170
一 基本特征170
二 简短的评价171
第七章 逻辑推理价值观教育理论174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174
第二节 价值判断的不同角度176
一 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关系176
二 不同类型的价值判断178
三 价值判断应优先从道德角度考虑问题180
第三节 价值推理结构与价值原则检测181
一 价值推理结构181
二 价值原则检测法183
第四节 设计的若干实践活动例选187
一 填空练习188
二 组织学生讨论189
三 组织学生判断189
四 讨论两难故事192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198
一 基本特征198
二 简短的评价198
第八章 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201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201
第二节 榜样示范理论203
一 行动的和言语的示范203
二 象征性示范204
三 抽象的和参照的示范205
四 参与性示范205
五 创造性示范206
六 抑制或延迟的示范206
第三节 观察学习过程207
一 注意过程208
二 保持过程209
三 运动再生过程210
四 动机过程211
第四节 几个典型的专题研究212
一 攻击性行为学习研究212
二 儿童道德判断实验研究213
三 抗诱惑实验研究214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216
一 基本特征216
二 简短的评价218
第九章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220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220
第二节 自我实现理论与道德教育223
一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223
二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226
第三节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道德教育229
一 罗杰斯论传统教学特征229
二 以学生为中心非指导性教学主张230
第四节 特征与评价233
一 基本特征233
二 简短的评价234
第十章 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236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236
第二节 什么是完善的人格237
一 完善的人格概述237
二 完善的人格构成要素分析238
第三节 学校进行完善人格教育的十大原因243
一 美国青少年道德行为现状分析243
二 学校应承担完善人格教育的重任246
第四节 论道德价值观教育249
一 道德价值观概述249
二 道德价值观教育内容条目分析250
第五节 完善人格教育的实践途径252
一 教师应成为关心者、榜样和学生的良师益友252
二 创造教室内部的道德交往253
三 实施道德纪律254
四 召开班会255
五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道德价值观教育257
六 利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道德价值观教育258
七 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感259
八 鼓励道德反应260
九 教会学生解决冲突261
十 促进学生对教室以外世界的关心262
十一 建立积极的校内道德文化263
十二 学校、家长和社区配合进行道德价值观教育264
第六节 特征与评价265
一 基本特征265
二 简短的评价266
第十一章 体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269
第一节 人物背景简介269
第二节 实践调查得到的启示271
一 人际关系是调查的主题271
二 调查结果分析272
三 几点建议275
第三节 《生命线》教材277
一 《生命线》教材简介277
二 《生命线》教材的特点278
三 《生命线》教材应用建议280
第四节 母爱式的关心途径283
一 思想认识背景283
二 母爱式关心途径的实践应用285
第五节 特征与评价288
一 基本特征288
二 简短的评价289
第十二章 对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综合分析292
第一节 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认识根源292
一 社会背景简析292
二 思想认识根源293
第二节 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若干总体特征298
一 注重微观研究298
二 注重操作模式研究298
三 人本主义被普遍接受299
四 都反对灌输300
五 派别众多,各执己见301
第三节 值得借鉴的几个方面302
一 借鉴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302
二 具体可以借鉴的若干方面308
附录 道德两难故事选312
主要参考文献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