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石渠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石渠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257691.jpg)
- 石渠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5006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石渠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建置沿革41
第一章 历史沿革41
第二章 政区43
第一节 疆域演变43
第二节 区划44
第三节 镇乡45
第二篇 自然地理57
第一章 地质57
第一节 地层57
第二节 构造58
第三节 岩浆岩59
第四节 变质岩60
第二章 地貌61
第一节 基本特征61
第二节 地貌类型61
第三节 地貌分区62
第四节 主要山脉、河流63
第三章 气候65
第一节 基本特征65
第二节 主要气象要素66
第三节 气候分区73
第四章 资源74
第一节 矿产资源74
第二节 土地资源77
第三节 水资源79
第四节 生物资源80
第五节 能源83
第六节 旅游资源84
第五章 灾害85
第三篇 人口91
第一章 人口状况91
第一节 人口演变91
第二节 人口结构93
第二章 计划生育96
第一节 计生概况96
第二节 计生措施98
第四篇 经济管理101
第一章 经济概况101
第二章 计划管理102
第三章 统计管理103
第一节 报表管理104
第二节 专业统计104
第四章 基本建设104
第五章 物资105
第一节 机构105
第二节 管理105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106
第一节 集市贸易106
第二节 企业登记107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107
第七章 物价管理107
第八章 国土管理107
第一节 开发利用108
第二节 土地征用108
第三节 土地监察109
第五篇 农牧业110
第一章 生产关系的变革11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生产关系110
第二节 农业合作社111
第三节 人民公社111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12
第二章 牧业生产112
第一节 畜种资源及改良利用112
第二节 管理126
第三节 草地资源及改良利用130
第四节 牲畜疫病防治与检疫139
第五节 畜牧业产量与产值157
第六节 科教兴牧160
第三章 农业163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163
第二节 土地面积和种类164
第三节 主要作物及分布164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166
第五节 农作物保护及肥料168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169
第七节 农业规划171
第八节 洛须农业综合开发172
第六篇 林业174
第一章 林业资源174
第一节 资源现状174
第二节 森林调查及林区划分175
第二章 林业生产176
第一节 引种176
第二节 育苗177
第三节 更新造林177
第四节 采伐177
第五节 经销178
第三章 森林资源保护178
第一节 护林防火178
第二节 封山育林178
第三节 育林基金179
第四节 依法治林179
第四章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180
第七篇 工业 交通 城乡建设181
第一章 工业181
第一节 工业概况181
第二节 县内主要工业企业183
第三节 乡镇工业企业186
第二章 交通187
第一节 古道187
第二节 渡口 桥梁188
第三节 公路192
第四节 运输195
第五节 公路养护197
第六节 管理197
第三章 城乡建设199
第一节 机构199
第二节 建设200
第三节 建筑204
第四节 管理206
第五节 环保208
第八篇 邮电209
第一章 机构209
第二章 邮政210
第一节 邮路210
第二节 邮政业务211
第三章 电信213
第一节 线路与设备213
第二节 电信业务214
第九篇 商业217
第一章 早期商业217
第二章 国营商业218
第一节 管理218
第二节 购进220
第三节 销售222
第四节 商业网点224
第三章 私营商业226
第四章 集市贸易226
第五章 饮食 服务227
第十篇 粮油228
第一章 粮政机构228
第一节 田赋粮政机构228
第二节 解放后粮政机构228
第二章 粮食征购229
第一节 粮赋229
第二节 粮食征购230
第三章 粮油供应231
第一节 牧区粮食供应231
第二节 城镇粮油供应232
第四章 粮油调运与保管234
第一节 粮油调运234
第二节 仓储保管236
第十一篇 金融238
第一章 机构238
第一节 人民银行、农业银行238
第二节 建设银行240
第三节 信用社240
第二章 货币242
第一节 种类242
第二节 流通242
第三节 现金管理243
第三章 金融活动247
第一节 存款247
第二节 信贷252
第三节 公债 国库券255
第四节 结算256
第十二篇 财税258
第一章 机构沿革258
第一节 民国时期258
第二节 解放以后258
第二章 财政收入260
第一节 解放前财政收入260
第二节 解放后财政收入261
第三章 财政支出266
第一节 行政事业支出266
第二节 其他事业费267
第三节 企业投资267
第四节 支农资金267
第五节 社会抚恤救济费268
第六节 基本建设投资268
第七节 其他支出268
第四章 财税管理271
第一节 财政管理271
第二节 税务管理272
第三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273
第五章 审计273
第十三篇 党政群团 政协27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274
第一节 中共石渠县工作委员会274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278
第三节 中共石渠县委员会工作286
第四节 党的基层组织292
第五节 中共石渠县纪律检查委员会305
第二章 国民党石渠县党部307
第三章 权力机关308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0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309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313
第四节 选举315
第四章 行政机关315
第一节 土司 部落315
第二节 清末政权机构设置319
第三节 民国政权机构设置319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320
第五节 基层政权323
第五章 政协325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325
第二节 政协工作329
第六章 群众团体331
第一节 工会331
第二节 妇联333
第三节 共青团336
第十四篇 军事340
第一章 机构340
第一节 解放前武备340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341
第三节 驻军343
第二章 兵役344
第一节 解放前兵役344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344
第三章 民兵345
第一节 组织345
第二节 训练346
第三节 作用347
第四章 重要兵事349
第一节 赵尔丰剿灭昂翁降白仁青349
第二节 平息武装叛乱350
第三节 九团温波寺攻坚战斗352
第四节 从石渠渡江发起的昌都战役353
第十五篇 政法355
第一章 公安356
第一节 机构356
第二节 安全工作 刑事侦查 警卫357
第三节 治安管理358
第四节 预审 看守362
第五节 武警363
第二章 检察363
第一节 检察机关363
第二节 刑事检察364
第三节 法纪、控申检察366
第四节 经济检察366
第五节 监所检察367
第三章 法院368
第一节 机构368
第二节 刑事审判368
第三节 民事审判370
第四节 经济审判371
第五节 案件复查373
第六节 其他工作374
第四章 司法375
第一节 法制宣传376
第二节 公证376
第十六篇 民政 劳动人事378
第一章 民政机构378
第二章 行政区划管理379
第一节 行政区划调整379
第二节 地名普查与规范380
第三节 处理行政区域界线争议380
第三章 救灾救济381
第一节 严重自然灾害赈济381
第二节 抗御1996年特大雪灾383
第三节 扶贫帮困工作389
第四章 优抚安置390
第一节 拥军优属390
第二节 退伍安置391
第三节 革命烈士褒扬391
第五章 婚姻登记管理392
第六章 劳动人事机构392
第七章 干部职工393
第八章 人事管理395
第九章 就业安置398
第十章 劳动安全监察399
第十一章 社会保险400
第十七篇 教育401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管理401
第一节 机构401
第二节 体制401
第三节 学校内部管理402
第二章 教育种类及方式403
第一节 幼儿教育403
第二节 小学教育403
第三节 中学教育407
第四节 扫盲教育408
第三章 教学内容与方法409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409
第二节 德育教育412
第三节 双语教学413
第四节 勤工俭学414
第四章 学生415
第一节 招生与巩固415
第二节 考试、升学与流向416
第五章 教师417
第一节 队伍形成417
第二节 待遇和地位418
第六章 经费 设备419
第一节 经费419
第二节 校舍及设备422
第十八篇 卫生424
第一章 机构424
第一节 行政机构424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425
第三节 医学教育机构427
第二章 医疗服务427
第一节 医疗队伍427
第二节 医疗管理429
第三节 设施及经费430
第三章 疫病防治432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432
第二节 地方病及慢性病防治435
第三节 公共卫生437
第四章 妇幼保健439
第一节 新法接生439
第二节 妇幼保健439
第十九篇 文化体育441
第一章 文化441
第一节 民族语言文字441
第二节 群众文化442
第三节 图书 档案444
第四节 电影 广播 电视446
第五节 民间文艺447
第六节 建筑、绘画及民间工艺455
第七节 名胜古迹459
第二章 体育461
第一节 学校体育461
第二节 民间体育462
第三节 职工体育464
第四节 体育竞赛465
第二十篇 藏传佛教467
第一章 传入与发展468
第一节 苯波教468
第二节 宁玛派468
第三节 萨迦派469
第四节 格鲁派469
第五节 噶举派469
第二章 藏传佛教寺庙470
第三章 寺庙组织机构及管理474
第一节 寺庙组织机构474
第二节 寺庙经济474
第三节 教务活动475
第四章 寺庙文化艺术476
第五章 政府对寺庙的管理478
第一节 宗教事务工作机构478
第二节 佛教协会479
第三节 寺庙民主管理机构479
第二十一篇 乡风民俗481
第一章 生产习俗481
第一节 牧区生产习俗481
第二节 农区生产习俗483
第二章 生活习俗484
第一节 服饰484
第二节 饮食486
第三节 住所489
第四节 用品491
第三章 民俗492
第一节 家庭492
第二节 婚姻493
第三节 节日494
第四节 娱乐496
第五节 礼俗497
第六节 丧葬497
第七节 谚语498
第八节 禁忌500
第二十二篇 人物502
第一章 人物传略502
扎·巴格·尔金久美却吉旺波502
居·米旁·郎杰嘉措503
仁青贝503
噶玛拨曲504
隆朵嘉措505
工却邓珠505
洛布招登505
更登降措505
拉节西珠506
嘎玛巴·日必多吉506
邓天庆507
尼麦曲加508
第二章 英名录508
一、石渠县本籍烈士名录508
二、石渠县外籍烈士名录511
附录514
一、文摘514
二、风情563
后记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