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森林火灾预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森林火灾预防](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063474.jpg)
- 张思玉,张惠莲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4472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8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191页
- 主题词:森林防火-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森林火灾预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森林火灾预防的重要性1
绪论1
2 森林火灾的难控性2
3 森林火灾预防的学科性质4
4 我国森林火灾预防的现状4
第1章 森林火灾预防的基础9
1.1 依法管火、治火9
1.1.1 贯彻落实现行法律法规9
1.1.2 完善地方森林火源管理法规10
1.3 加强宣传教育11
1.1.3 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11
1.2 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11
1.3.1 宣传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12
1.3.2 对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进行强化教育13
1.3.3 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13
1.4 严控火源,分类施治14
1.4.1 火源的控制14
1.4.2 控制火源的措施14
1.5.1 森林可燃物概述15
1.5 森林可燃物管理15
1.5.2 森林可燃物管理的目的和措施20
复习思考题23
第2章 森林火灾预防的关键——火源控制24
2.1 森林火源的引燃机理24
2.1.1 森林可燃物的自燃25
2.1.2 森林可燃物的着火27
2.2 森林火灾的火源种类28
2.2.1 自然火源28
2.1.3 森林可燃物的燃烧历程(阶段)28
2.2.2 人为火源29
2.3 我国森林火源的分布31
2.3.1 人为火源分布的地区差异31
2.3.2 森林火源的时间分布32
2.4 我国森林火源的变化趋势33
2.4.1 生产性火源随生产季节变化而变化33
2.4.2 生产性火源随林区开发项目的增多而增加33
2.4.3 火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变化33
2.4.5 节假日的火源明显增加34
2.4.4 非生产性的火源在逐年增加34
2.4.6 火源随居民密度和森林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加35
2.5 森林火源管理35
2.5.1 森林火源管理的模式35
2.5.2 森林火灾的火源管理35
复习思考题39
3.1 安全用火的基础知识40
3.1.1 火的二重性40
第3章 以火防火的预防技术40
3.1.2 火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41
3.1.3 用火条件和火行为的可控性41
3.1.4 火是一种快捷、高效、经济的工具41
3.1.5 安全用火的概念42
3.1.6 安全用火的方式42
3.1.7 安全用火与森林火灾的区别42
3.2 安全用火途径43
3.2.1 以减少可燃物积累,降低燃烧性为目的的用火43
3.2.2 开设防火线(障)的安全用火45
3.2.4 以维护森林为目的的安全用火46
3.2.3 以维护生物防火林带,提高其阻火性能为目的的用火46
3.2.5 以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谐为主要目的的安全用火50
3.3 安全用火技术53
3.3.1 用火条件53
3.3.2 用火程序56
3.3.3 安全用火的点火方式59
3.4 我国典型的用火经验60
3.4.1 我国东北林区林冠下的计划火烧60
3.4.2 荒地和牧场上的生产性用火60
3.4.3 我国南方的炼山造林61
复习思考题62
第4章 生物防火措施63
4.1 构建生物防火林带的意义和作用63
4.1.1 生物防火的概念63
4.1.2 构建生物防火林带的意义与作用63
4.2 生物防火的基本原理68
4.2.1 衡量植物防火功能强弱的定性指标68
4.2.2 植物的相互作用69
4.2.3 利用动物和微生物调节森林易燃物70
4.3 生物防火树种选择71
4.3.1 我国主要防火树种71
4.3.2 生物防火树种选择方法72
4.4 生物防火林带的类别与营建原则74
4.4.1 生物防火林带的类别74
4.4.2 生物防火林带的营建原则75
4.4.3 我国防火林带主要类型及其规格76
4.5 生物防火林带的技术规范77
4.5.1 防火林带宽度和结构77
4.5.2 林带阻隔网密度78
4.6.3 规划的主要内容80
4.6.2 规划的基本原则80
4.6.1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依据80
4.6 林火阻隔网规划80
4.6.4 规划的方法和步骤81
复习思考题81
第5章 森林火灾预防的基本保障83
5.1 地面巡护83
5.1.1 地面巡护的任务83
5.1.2 地面巡护的组织形式84
5.1.3 地面巡护路线和时间的确定84
5.2.1 建瞭望台的目的和任务85
5.1.4 地面巡护路线的长度85
5.2 瞭望台瞭望85
5.2.2 瞭望台地点的选择86
5.2.3 瞭望台的观测面积和间距86
5.2.4 瞭望台的种类和形式87
5.2.5 瞭望台的设备87
5.2.6 罗盘仪的构造与使用88
5.2.7 起火地点经纬度的确定89
5.2.8 瞭望经验90
5.3.1 远程监测系统特点91
5.3 远程监测系统91
5.3.2 远程监测系统的组成92
5.3.3 林火远程监测的发展趋势93
5.4 航空护林94
5.4.1 国内外航空护林概况94
5.4.2 航空巡护98
5.5 卫星监测100
5.5.1 卫星监测概述100
5.5.2 卫星监测基本原理102
5.5.3 卫星监测设备103
5.5.4 卫星监测方法104
5.5.5 卫星监测的新进展105
复习思考题106
第6章 森林火灾预防的重要手段108
6.1 林火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108
6.1.1 基本概念108
6.1.2 林火预测预报的内涵110
6.1.3 林火预测预报的特点111
6.1.4 林火预测预报的发展概况112
6.2 林火预测预报的研究方法113
6.2.1 林火预测预报研究方法分类113
6.2.2 林火预测预报的研究方法述评117
6.2.3 林火预测预报方法述评120
6.2.4 林火预测预报研究中的有关问题121
6.3 林火预测预报的要素123
6.3.1 林火预测预报中的稳定因子124
6.3.2 林火预测预报的不稳定因子127
6.3.3 林火预测预报因子的选择131
6.4.1 实效湿度法132
6.4 国内常用的森林火险天气预测预报132
6.4.2 综合指标法134
6.4.3 全国森林火险等级137
6.4.4 多因子相关概率火险天气预报138
6.4.5 “801”森林火险天气预报系统140
6.5 国内常用的林火发生预测预报143
6.5.1 双指标法(着火指标和蔓延指标法)143
6.5.2 三指标林火预测预报146
6.5.3 人为林火发生预报150
6.6.1 加拿大森林火险等级系统152
6.6 林火预测预报的国外借鉴152
6.6.2 美国国家森林火险等级系统(NFDRS)162
6.7 林火预测预报的实施与展望170
6.7.1 林火气象与林火预测预报170
6.7.2 林火气象因子的观测171
6.7.3 林火气象观测站173
6.7.4 林火预测预报存在的突出问题175
6.7.5 林火预测预报的展望175
复习思考题177
参考文献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