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以1949-1957年湖南醴陵县为个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以1949-1957年湖南醴陵县为个案
  • 陈益元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81833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农村-地方政府-建设-研究-醴陵县-1949~195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以1949-1957年湖南醴陵县为个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本书摘要1

导言1

《革命与乡村》总序 姜义华1

第1章 政权下移:国民党目标的落空21

第一节 民国初年醴陵乡村政权建设的混杂图景21

一、晚清时期醴陵乡村政权的架构21

二、旧基础既倒,新基础未立23

第二节 中共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初步展示:醴陵暴动与苏维埃运动25

一、共产党的力量26

二、醴陵暴动30

三、开全省先河的苏维埃政权组织32

第三节 制度和实践的脱节:国民党基层政权建设的“内卷”34

一、基层政权的下移:区机构、乡建制34

二、防“匪”:强化基层控制40

三、“寓保甲于自治之中”: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43

第一节 政权的变更:接管建政与干部队伍52

一、接管建政52

第2章 基层政权的新格局:社会一政治结构的重建52

二、干部来源56

三、干部待遇与结构59

第二节 支前委员会与保甲制:过渡组织的双重功能64

一、粮食问题的严重性65

二、支前委员会:过渡性的政权组织67

三、保甲制的衰亡75

一、共产党的组织77

第三节 乡村:社会政治结构的重建77

二、县机构80

三、划乡建政:乡村社会的重构83

第3章 民主建政的难局农民协会的权力92

第一节 农民权利的行使:理论建构与现实语境的紧张92

一、代表大会:社会动员的形式93

二、民主建政:表达与现实之间95

第二节 肃清敌对势力的“镇反”与农民视野中的乡村政治99

一、利剑出鞘:纯洁组织的“镇反”99

二、农民视野中的乡村政治104

第三节 乡村权势力量的转换:旧有格局的打破和农民协会的权力110

一、社会动员呈现的各种面相111

二、从贫农团到农民协会113

第4章 重组乡村权力结构构建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130

第一节 四步走策略:土改工作队的权力建构130

一、土改动员的多重考量131

二、土改工作队:重建乡村权力网络136

第二节 农民权力和国家意识的建构:诉苦、阶级的划分、新的政治精英的模塑145

一、“诉苦”:国家观念的形成145

二、阶级划分:权力意识的建构149

三、政治认同:新的政治精英的模塑160

第三节 土改、土改复查和查田定产: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厘定166

一、土改:乡村社会一政治结构的变动166

二、土改复查:纯洁队伍,稳固政权组织172

三、查田定产: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厘定174

第5章 互助运动:基层政权建设的转向187

第一节 新的话语:组织起来187

一、十字路口的抉择:发家致富抑或改造农民188

二、怎样组织:从劳动模范到互助组190

三、“组织起来”与农民政治195

第二节 互助运动:政权力量的助推和农民的反应197

一、互助方式:组织力量的控制198

二、互助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话语和党的力量208

三、乡村选举的操作:干部、农民的思想和行为214

第6章 合作化中的党、政府与农民225

第一节 统购统销:触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国家权力226

一、合作社的发展:基层政权的操略234

第二节 支部办社、阶级政策:根除“资本主义”因素234

二、农业社发展的真正动因和困扰所在244

三、阶级政策:保证政权建设方向的关键举措249

第三节 农业社的权力:管理委员会和评工记分的推行259

一、农业社组织权力的行使259

二、干部与社员的权力:集体制下的劳动控制与管理266

结 论287

参考文献299

后 记3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