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结构与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结构与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3025609.jpg)
- 徐栋,任东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50840425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结构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述1
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
1.2 什么是操作系统2
1.2.1 操作系统作为虚拟机2
1.2.2 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管理器3
1.3 操作系统发展历史4
1.3.1 第一代计算机(1945~1955):真空管和插板4
1.3.2 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5):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4
1.3.3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80):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5
1.3.4 第四代计算机(1980~现在):个人计算机7
1.4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9
1.4.1 Windows 2000的市场需求9
1.4.2 Windows 2000设计目标11
1.5 Windows 2000的系统结构15
1.5.1 Windows 2000模型15
1.5.2 Windows 2000结构20
1.5.4 本机服务23
1.5.3 环境子系统23
1.5.5 国际化24
1.5.6 结构化异常处理26
1.6 小结28
第二章 Windows 2000新特性30
2.1 活动目录30
2.2 分布式安全性扩展31
2.3 加密32
2.6 NTFS扩展33
2.5 分布式文件服务33
2.4 安全配置编辑程序33
2.7 Microsoft管理控制台34
2.8 Microsoft软件安装程序35
2.9 存储管理35
2.10 IntelliMirror36
2.11 应用程序的开发36
2.12 作业对象37
2.13 Alpha上的大容量内存38
2.14.1 Windows 2000终端服务器的组件41
2.14 Microsoft终端服务器41
2.15 即插即用和电源管理42
2.14.2 Windows 2000中的操作系统支持42
2.15.1 即插即用的发展43
2.15.2 在Windows 2000中的实现43
2.15.3 驱动程序的更改44
2.15.4 Windows 2000即插即用结构44
2.16 小结47
第三章 实现Active Directory48
3.1 Active Directory概述48
3.1.1 什么是Active Directory48
3.1.2 Active Directory特性48
3.2 Active Directory结构和同步复制50
3.2.1 逻辑结构50
3.2.2 物理结构53
3.3 Active Directory概念54
3.3.1 模式54
3.2.3 站点内的同步复制54
3.3.2 全局目录55
3.3.3 名字空间55
3.3.4 命名约定56
3.4 规划Active Directory的实现56
3.4.1 规划名字空间57
3.4.2 规划站点57
3.5.1 Active Directory安装向导58
3.5 安装Active Directory58
3.4.3 规划组织单元58
3.5.2 数据库和共享系统卷59
3.5.3 域模式59
3.6 管理多域环境60
3.6.1 信任关系60
3.6.2 安全性60
3.6.3 规划一个树61
3.7 小结61
4.1 执行体对象62
第四章 对象管理62
4.1.1 使用对象63
4.1.2 对象结构66
4.1.3 对象类型67
4.2 管理对象68
4.2.1 对象名69
4.2.2 对象句柄73
4.2.3 对象方法75
4.3 保护对象77
4.3.1 存取令牌78
4.3.2 存取控制表79
4.4 小结80
第五章 进程和线程81
5.1 进程81
5.1.1 进程的定义81
5.1.2 进程本质82
5.1.3 CreateProcess函数82
5.1.4 进程的创建过程86
5.1.5 进程间的通信95
5.1.6 进程调度102
5.1.7 进程的结束110
5.2 线程110
5.2.1 CreateThread()函数111
5.2.2 CreateThread()流程112
5.2.3 线程调度114
5.3 小结125
6.1.1 虚拟内存126
第六章 内存管理126
6.1 Windows 2000内存管理简介126
6.1.2 文件映像129
6.1.3 堆管理131
6.2 地址空间分布132
6.2.1 用户地址空间布局133
6.2.2 系统地址空间布局133
6.3.2 调整内存管理器136
6.3.1 组件136
6.3 深入内存管理器136
6.4 地址转换137
6.4.1 转换虚拟地址138
6.4.2 页目录(page directory)138
6.4.3 进程和系统页表139
6.4.4 页表项139
6.4.6 转换后备缓冲区141
6.5 页错误处理141
6.4.5 页面内的字节141
6.5.1 无效的PTE142
6.5.2 原形PTE142
6.5.3 入页I/O143
6.5.4 冲突页错误144
6.5.5 页面文件144
6.6 虚拟地址描述符144
6.7 工作集145
6.7.1 页面调度策略145
6.7.2 进程工作集146
6.7.4 系统工作集148
6.7.3 平衡集管理器和交换程序148
6.8 页帧数据库149
6.8.1 页面列表动态149
6.8.2 更改页面写入程序150
6.8.3 PFN数据结构151
6.9 区域对象152
6.10 小结153
7.1.1 高端文件系统需求154
第七章 Windows 2000文件系统154
7.1 NTFS的设计目标和特性154
7.1.2 NTFS的其他特性156
7.2 NTFS的内部结构158
7.3 NTFS在磁盘上的结构159
7.3.1 卷159
7.3.2 簇159
7.3.3 主控文件表(MFT)160
7.3.5 文件记录161
7.3.4 文件引用号161
7.3.6 文件名162
7.3.7 常驻属性和非常驻属性163
7.3.8 文件名索引164
7.3.9 数据压缩165
7.4 可恢复支持166
7.4.1 文件系统设计的发展167
7.4.2 记录169
7.4.3 恢复172
7.5 容错支持175
7.5.1 卷管理特性175
7.5.2 容错卷176
7.5.3 NTFS坏簇恢复177
7.6 小结179
第八章 I/O系统180
8.1 I/O系统结构和模型180
8.1.2 I/O函数181
8.1.1 I/O管理器181
8.2 设备驱动程序183
8.2.1 驱动程序结构184
8.2.2 同步185
8.3 数据结构186
8.3.1 文件对象186
8.3.2 驱动程序对象和设备对象187
8.3.3 I/O请求包188
8.4.1 对单层驱动程序的I/O请求189
8.4 I/O处理189
8.4.2 对分层驱动程序的I/O请求190
8.5 小结191
第九章 COM体系结构192
9.1 软件的发展192
9.1.1 剪贴板(Clipboard)和动态数据交换(DDE)192
9.1.2 OLE 1.0193
9.1.3 VBX组件194
9.1.4 COM和OLE 2.0194
9.1.6 OLE的扩展195
9.1.5 OCX组件195
9.1.7 ActiveX196
9.1.8 对象超集:COM+197
9.1.9 对象技术的现状198
9.2 COM理论199
9.2.1 COM思想概述199
9.2.2 COM的优点200
9.2.3 COM的需求204
9.2.4 COM的接口206
9.2.5 COM的公共接口IUnknown209
9.2.6 COM库服务210
9.3 小结213
第十章 网络基础214
10.1 网络结构215
10.1.1 ISO开放系统互连模型215
10.1.2 网络API217
10.1.3 网络术语219
10.1.4 数据信号传输220
10.2 局域网223
10.2.1 局域网参考模型224
10.2.2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226
10.2.3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协议231
10.2.4 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协议236
10.2.5 FDDI网239
10.2.6 基于交换技术的网络242
10.2.7 千兆位以太网244
10.2.8 ATM局域网246
10.2.9 无线局域网247
10.3 广域网250
10.3.1 计算机交换分机(CBX)250
10.3.2 CBX的结构251
10.3.3 ISDN交换系统253
10.3.4 X.25分组交换网253
10.3.5 高速广域网发展的动因254
10.3.6 帧中继网255
10.3.7 ATM网259
10.3.8 ATM LAN仿真262
10.4 网络管理264
10.4.1 局域网管理技术264
10.4.2 网络管理标准265
10.4.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67
10.5 小结267
第十一章 网络管理协议269
11.1 NetBEUI269
11.2.1 IP寻址271
11.2 TCP/IP协议271
11.2.2 多点传送寻址272
11.2.3 IP数据报272
11.2.4 端口274
11.2.5 用户数据报协议275
11.2.6 传输控制协议275
11.3 IPX/SPX协议292
11.4 DLC协议294
11.5.1 AppleTalk低层协议295
11.5 AppleTalk协议295
11.5.2 AppleTalk中层协议296
11.5.3 AppleTalk上层协议296
11.6 网络驱动程序的NDIS环境296
11.7 分布式应用程序环境297
11.8 小结300
第十二章 网络服务技术301
12.1 电子邮件传递301
12.1.1 RFC 822邮件格式302
12.1.2 邮局协议303
12.1.3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305
12.1.4 SMTP扩展306
12.1.5 网际消息访问协议版本4307
12.1.6 多用途的网际邮件扩充310
12.1.7 安全/多用途的网际邮件扩充协议312
12.1.8 增强的私密电子邮件313
12.1.9 高度保密314
12.1.11 新闻和Usenet315
12.1.10 邮件列表和列表服务器315
12.2 文件传输和文件系统318
12.2.1 文件传输协议319
12.2.2 一般文件传输协议321
12.2.3 公用网际文件系统322
12.2.4 WebNFS323
12.3 文本会谈323
12.3.1 Internet在线聊天324
12.3.2 多用户网络游戏326
12.3.3 基于Web的聊天327
12.4 高级服务327
12.4.1 Microsoft事务服务器327
12.4.2 Microsoft消息队列334
12.4.3 Microsoft群集服务器340
12.5 公司范围内的联网和分布式安全性345
12.6 小结347
第十三章 Windows 2000的安全性348
13.1.1 安全机制349
13.1 安全基础349
13.1.2 安全模型350
13.2 安全保护对象351
13.2.1 安全保护对象351
13.2.2 安全描述器和访问控制352
13.2.3 访问令牌与模仿354
13.3 安全审核355
13.4.2 登录356
13.4.1 安全问题的产生356
13.4 登录356
13.4.3 存取控制359
13.4.4 NTFS文件系统安全功能360
13.5 提高安全的策略360
13.5.1 用户口令的设置361
13.5.2 访问许可权的设置361
13.5.3 RAS安全362
13.5.4 服务器的安全性363
13.6 小结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