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血管疾病的无创检查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血管疾病的无创检查技术
  • 李佳,谢荣盛,沈景霞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85111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心脏血管疾病-诊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血管疾病的无创检查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解剖要点1

一、心脏1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

二、主动脉2

三、冠状动脉2

四、心脏传导系统2

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3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3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6

三、自主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11

一、心动周期的概念13

第三节 心动周期与心脏射血13

二、心脏泵功能的评定15

三、决定心排血量的主要因素16

第四节 血管17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17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18

三、微循环20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1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21

第六节 冠状动脉循环22

五、自身调节22

一、冠状动脉循环的解剖特点22

二、心血管的中枢支配22

四、正常体液调节22

三、心血管反射22

二、冠状动脉血流的特点23

三、冠状动脉血流量的调节23

第二章 正常心电图及诊断要点25

第一节 正常心电图25

一、正常心电图25

三、测定电轴偏移的意义26

二、电轴26

四、决定电轴偏移的因素27

第二节 常规心电图诊断要点27

一、导联方法27

二、心电图各波与兴奋传导过程的关系27

三、心电图波形的特点与疾病的关系28

四、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要点31

五、心电图对判断相关动脉梗死范围方面的探索32

六、常规心电图对心力衰竭的判断价值37

一、活动平板试验39

第三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39

二、Q-Tc间期延长运动试验45

三、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45

第三章 心电图技术的诊疗进展48

第一节 信号叠加心电图48

一、检查方法及判读要点48

二、阳性标准49

三、临床意义与应用49

四、临床评价49

二、临床应用价值及优点50

一、基本概念50

第二节 心电向量图的基本知识与临床应用50

三、分析方法51

四、正常心电向量图52

五、常见异常心电向量图简介53

六、心电向量图检查的临床评价57

第三节 心率变异性与QT离散度57

一、发展简史58

二、工作原理与意义58

三、测定方法58

四、临床应用59

五、心电图与QT离散度的临床应用60

一、适应证62

第四节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62

二、动态心电图的分析要点63

三、室性心律失常63

四、室上性早搏与其心律失常64

五、Q-T间期及其离散度64

六、正常人群心律失常的变异65

七、ST-T的评价65

九、有必要进行治疗的Holter所见异常66

十、Holter对常见心律失常的判断要点66

八、Holter所见的正常范围66

第四章 超声显像诊断的基础知识及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临床运用69

第一节 超声基础知识69

一、超声波的物理特性69

二、人体组织声学类型70

三、超声诊断仪的类型71

第二节 正常超声心动图72

一、M型超声心动图72

二、二维超声心动图73

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73

四、三维超声心动图74

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75

六、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76

七、负荷超声心动图76

八、心肌超声组织定征77

九、组织多普勒成像78

十、声学定量技术78

十一、彩色室壁动态技术79

第三节 超声显像诊断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运用79

一、常见瓣膜性心脏病的检测与诊断79

二、先心病的检测与诊断85

五、冠心病的诊断87

四、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87

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87

六、原发性心肌病的诊断88

七、其他心血管病的超声检查89

第五章 特殊情况下的超声心动图检测91

第一节 心脏超声检测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重量的研究与应用91

一、高血压的一般超声诊断要点91

二、高血压LVH的超声心动图定量方法91

三、超声检测用作LVH和左心室重构的评价92

四、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的可推荐超声检查94

一、左心功能测定95

第二节 心脏功能测定95

二、右心功能测定100

第三节 全身性疾病的超声心动图异常101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病变101

二、甲状腺疾病103

三、糖尿病性心肌病106

四、心脏淀粉样变106

五、尿毒症性心脏病变108

第六章 负荷超声心动图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110

第一节 负荷超声心动图110

二、室壁运动与缺血111

一、负荷方式111

三、室壁运动异常的解释112

四、室壁运动异常的鉴别112

五、室壁运动的分析113

六、实际操作113

七、临床应用价值114

八、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115

九、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116

第二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120

一、TEE主要探头的研制120

二、患者的选择与一般准备工作121

三、常用标准切面与其解剖知识123

四、TEE的临床应用价值125

五、TEE的常见并发症与处理127

第七章 超声心动图特殊技术的进展129

第一节 心肌声学造影129

一、声学造影剂129

二、超声显像技术131

三、心肌血流灌注的定量测定134

四、临床应用134

五、心肌血流灌注的估价135

第二节 三维超声心动图136

第三节 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139

一、基本原理140

二、成像模式及观测方法140

三、DTI用于正常心脏的研究142

四、多普勒组织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143

第八章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147

第一节 监测方法147

一、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147

二、注意事项147

第三节 临床应用148

一、检测、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148

五、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48

二、评估高血压严重程度148

三、评价与指导高血压治疗148

第二节 参数及正常参考值148

四、血压变异系数148

三、血压负荷值148

二、最高血压值与最低血压值148

一、血压平均值148

四、分析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诱因149

第四节 常用动态血压监测仪149

第五节 临床评价要点149

第六节 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149

一、24h动态血压均值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149

二、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150

三、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150

四、24h血压负荷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151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的X线检查152

第一节 普通X线检查方法152

一、一般检查152

二、特殊检查153

三、X线造影检查154

四、X线诊断的原则、步骤与防护155

第二节 心脏阴影的评价157

一、心脏阴影构成的因素157

二、心脏阴影构成因素变化的主要原因157

三、主要心血管疾患胸部X线诊断要点158

第三节 肺野的评价161

一、肺血管阴影161

二、肺水肿161

三、肺血减少161

五、肺动脉栓塞与肺梗死162

四、胸膜的改变162

第十章 心磁图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163

一、心磁的检测163

二、有关心磁图的基础概念163

三、病人准备与检查164

四、适应证164

五、禁忌证164

六、常用的分析方法164

八、异常心磁图图像165

九、心磁图的临床应用165

七、正常心磁图165

十、展望168

第十一章 X线CT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169

第一节 普通CT169

一、发展简史169

二、基本原理及方法170

三、主要设备171

四、检查方法172

五、影响CT成像的因素174

六、X线CT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75

七、评价与展望180

第二节 电子束CT简介181

一、技术强度181

二、技术缺陷181

三、产品研制182

四、小结182

第三节 心脏的多层螺旋CT检查183

一、背景183

二、MSCT的技术原理183

三、心脏MSCT的临床应用价值184

四、多层螺旋CT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186

一、电子束CT的设计187

第一节 电子束CT的基本概念187

第十二章 电子束CT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187

二、操作的扫描方式189

三、获取程序189

第二节 电子束CT实施特征190

一、放射照射剂量190

四、对比分辨力191

五、一致性的问题191

六、Hounsfield单位直线性191

三、空间分辨力191

二、时间分辨力191

七、几何用形的精确性192

第三节 电子束CT的设备与运用192

一、电子束CT192

二、造影剂的投入作用193

三、边界检测的原则193

四、心肌收缩力194

第四节 电子束CT评价心脏功能的进步195

一、心脏腔室容积相关项目的测量196

二、电子束CT评估心脏功能的缺陷或不足199

第五节 运用电子束CT检查冠心病的临床价值200

一、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价值201

二、电子束CT用于评价搭桥血管通畅性的价值202

三、电子束CT试用于评价心肌血流灌注203

四、电子束CT心脏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203

五、电子束CT对冠状动脉三维重建作用204

六、心肌缺血及梗死的电子束CT所见205

七、临床应用限度及不足205

第十三章 磁共振显像的基础知识及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临床运用206

第一节 发展简史206

第二节 基本原理206

一、物理学原理206

二、磁共振信号强度207

第三节 主要设备209

一、磁体系统209

二、核磁共振波谱仪210

三、计算机图像重建及显示系统210

第四节 检查方法210

一、病人准备210

二、一般成像技术211

三、心脏大血管成像技术213

四、心肌标记的应用与价值214

三、常见心血管病MRI断层切面的实际运用214

二、标准的心脏长轴与短轴位显像214

第五节 正常心血管MRI扫描的断面选择214

一、采用与人体轴线一致的MRI断面214

第六节 结合应用的心脏药物负荷试验215

第七节 评价与展望215

第八节 磁共振显像在后天性心血管病中的应用216

一、冠心病的MRI诊断216

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MRI检查218

三、原发性心肌病的MRI检查218

四、常见慢性心瓣膜病的检查219

五、肺心病与肺血管病的MRI检查220

一、先心病诊断的节段分析法222

第九节 先天性心血管病的磁共振显像222

二、常见以心脏为主的畸形223

三、常见重要大血管畸形225

第十四章 MRI显像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232

第一节 超快速MRI显像232

一、进展方向232

二、心脏MRI电影技术233

三、磁共振血管造影233

四、超快速磁共振显像的进展234

第二节 磁共振波谱分析及其在评价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242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学243

二、心肌疾患的31磷磁共振波谱分析244

三、缺血性心脏病的局部心脏功能245

四、心肌缺血负荷磁共振显像的局部心功能测定245

五、心肌缺血可存活心肌的评估246

六、磁共振造影剂在心肌缺血中的应用246

七、急性心肌梗死使用Gd-DTPA的临床评价和诊断248

八、心肌灌注运用超快速磁共振显像的评估249

第十五章 临床心脏核医学251

第一节 基础知识251

一、核物理基础251

二、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基础252

第二节 心肌灌注显像253

一、显像剂254

二、显像方法254

三、图像采集及处理255

四、图像分析256

五、临床价值257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257

一、显像剂257

二、显像方法257

第四节 心脏神经受体显像258

三、图像分析258

四、临床价值258

一、显像剂259

二、显像方法259

三、图像分析259

四、临床价值259

第五节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260

一、常用显像剂260

二、临床价值260

三、正常影像261

四、异常影像及临床价值261

一、显像剂及显像剂注射法261

二、显像方法261

第六节 核素大动脉造影261

第七节 核素静脉造影262

一、显像剂262

二、显像方法262

三、正常影像262

四、异常影像及临床价值262

一、数字X线成像技术264

第二节 基本原理264

第一节 发展简史264

第十六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264

二、数字减影的形成265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主要设备266

一、X线球管和高压发生器266

二、影像增强器266

三、电视系统267

四、影像处理器267

五、数据的传递和储存267

二、检查操作步骤268

一、检查方法及其选择268

第四节 检查技术268

三、并发症及其防治269

第五节 DSA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269

一、胸部血管成像269

二、心脏成像270

第六节 DSA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271

一、血管成形术271

二、血管栓塞术271

三、药物灌注272

第七节 评价与展望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