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 套装上、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韩大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5193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076页
- 文件大小:461MB
- 文件页数:1087页
- 主题词:宪法-法制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 套装上、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导论1
一、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基本概念1
二、中国宪法学说史与宪法发展8
三、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基本脉络9
四、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基本内容11
五、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基本特点13
六、中国宪法学说史的研究方法17
七、中国宪法学说史的研究意义18
背景篇21
第一部分 中国宪法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国内背景23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宪政学说的发展23
第一节 近代中国移植宪政的途径24
第二节 宪政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历程36
第三节 近代中国宪政之误区40
第四节 近代宪政中传统的缺位49
第二章 近代宪法学说体现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62
第一节 近代关于宪法、宪政的基本学说62
第二节 各派观点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74
第二部分 中国宪法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国外背景88
第一章 法国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90
第一节 法国政治法律思想对于法治近代化的意义90
第二节 法国宪法学说传入中国的路径考察92
第三节 法国宪法学说在中国的继受与发展100
第四节 小结124
第二章 美国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126
第一节 清末美国宪政思想的输入及其途径126
第二节 清末各派政治力量对美国宪政思想的回应141
第三节 美国宪政思想影响下的民国时期本土言说159
第三章 日本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186
第一节 日本宪法学在清末鼎盛的原因186
第二节 清末输入日本宪法学的途径188
第三节 清末输入日本宪法学的载体190
第四节 清末输入日本宪法学的内容203
第五节 日本宪法学对中国的影响205
第六节 小结217
第四章 英国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218
第一节 由中国人撰写的介绍英国宪法的书籍219
第二节 介绍英国宪法的外文书籍的译著221
第三节 外国人及清末外交大使为中国引入的英国宪法学说222
第四节 对英国宪政的第一次官方考察224
第五节 小结235
第五章 德国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236
第一节 德国国家法及宪法学说发展史236
第二节 德国宪法学说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253
第六章 苏联宪法学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255
第一节 苏联时期宪法学说的形成及沿革255
第二节 苏联宪法学说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268
历史篇300
第一章 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发展概况301
第一节 中国宪法学说发展的历史背景301
第二节 中国宪法学说发展的阶段划分314
第二章 清末民初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宪法学说326
第一节 中国宪法学说的起源326
第二节 中国宪法学说的初步形成353
第三节 中国宪法学说的初步发展390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宪法学说445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的宪法学说445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宪法学说470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宪法学说483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的宪法学说483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的宪法学说502
第三节 进入21世纪后的宪法学说519
下册547
范畴篇547
第一章 人权概念及其演变549
第一节 人权语词的传入549
第二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权”概念552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前后“人权”概念的发展564
第四节 人权运动中的“人权”概念575
第五节 三四十年代的制度性“人权”概念585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人权呼吁598
第七节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人权”概念609
第二章 基本权利概念及其演变653
第一节 基本权利概念的形成654
第二节 基本权利概念在1954年宪法文本上的确立664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的基本权利概念665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基本权利概念671
第三章 制宪权概念及其演变674
第一节 清末的制宪权理论674
第二节 国会制宪权的确立与衰落(1912—1914)684
第三节 行政制宪权理论697
第四章 基本义务概念及其演变709
第一节 义务与基本义务概念的引入70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义务概念的发展716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基本义务概念论争720
第五章 公民概念及其演变728
第一节 公民概念的引入728
第二节 公民概念的发展749
第三节 公民的本质760
第六章 宪政概念及其演变772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宪政”概念772
第二节 毛泽东的“宪政”概念779
第三节 20世纪40年代“宪政”与“民主”的表达786
第四节 “宪政”与“民主”:曲调未谐的变奏798
第五节 “法统”与“宪政”、“民主”805
第六节 当代中国有关“宪政”概念的研究818
第七章 民主概念及其演变822
第一节 关注“民主”概念822
第二节 中国式“民主”概念的形成823
第三节 中国“民主”概念的发展829
第四节 中国宪法中的“民主”概念837
第五节 从“民权主义”到“人民民主专政”848
第六节 “民主”与“宪政”的中国语境881
第八章 立宪主义概念及其演变884
第一节 “立宪主义”概念在中国的提出884
第二节 立宪主义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兴起889
第三节 “立宪主义”概念在当代中国的发展898
第九章 共和概念及其演变905
第一节 共和思想的源与流905
第二节 中国对共和思想的继受917
第十章 地方自治概念及其演变942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地方自治观942
第二节 政治学叙述中的地方自治950
第三节 法学叙述中的地方自治959
第四节 地方自治与联省自治967
第五节 小结979
第十一章 宪法学方法论的演变981
第一节 导论981
第二节 清末时期宪法学方法的运用状况983
第三节 民国时期宪法学方法的运用状况992
第四节 宪法学方法的运用状况(一)1023
第五节 宪法学方法的运用状况(二)1047
第六节 小结1065
主要参考书目1067
后记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