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全新增修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明远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09358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知识分子-生活-研究-中国-近代~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全新增修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启蒙起点之一:清末洋务学堂的“膏火银”1
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端1
洋务学堂并不景气6
同文馆的师资薪水8
同文馆的经济生活8
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在洋务学堂的生活10
洋务派学堂的规模和局限12
启蒙起点之二:清末民办报刊的售价、稿酬及版税14
上海最早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15
影响深远的《申报》16
官商合办的《汇报》和《新报》17
近代第一份白话报刊——《民报》18
《沪报》——从英商到日商19
我国最早的画报——《点石斋画报》20
《新闻报》和“申、沪、新”三足鼎立21
报馆街——上海望平街21
编辑有薪金,投稿无稿酬23
王韬的经济生活26
19世纪中叶上海的生活水平28
清末五所大学的状况及教职员薪俸31
甲午战后中国的“西文热”32
“圣约翰”——从书院到大学34
四所公立大学的创办36
天津北洋大学堂的学习条件37
北洋大学堂的教师待遇39
上海南洋公学的学习条件39
南洋公学教职员待遇41
两度浩劫下的京师大学堂41
京师大学堂的教员薪俸42
京师大学堂学生的优惠待遇43
京师大学堂的腐败风气44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臭名昭著45
中西合办的山西大学堂是怎样创立的47
清末山西大学堂的发展49
此后山西大学几经改组50
20世纪上半叶我国留学生的留学费用52
跨世纪的六代留学生52
蔡元培“爬格子”自筹留学费用56
1902年王国维赴日本留学59
周氏兄弟在日本留学59
郭沫若在日本留学60
田汉在日本留学62
庚子赔款留学(1909~1940)的来由62
“庚款留学生”的全国考选63
赵元任留学美国期间的生活64
闻一多留学美国期间的生活65
1920年夏衍在日本留学68
日本人主考庚子赔款留学生68
20世纪20~30年代出国留学的费用69
“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20世纪20年代留法半工半读的生活69
英、法、比等国陆续退庚子赔款赞助留学(1933~1944年)70
庚款留学生考试72
出版业巨头: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74
商务印书馆——文化人的出版阵地74
南洋公学与商务印书馆的亲缘75
鲁迅发表的第一篇小说77
商务印书馆与作者的经济关系77
商务印书馆付给梁启超的优厚稿酬78
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合同79
商务印书馆职员的经济状况80
“经济自立”的觉醒82
顾颉刚在商务的待遇83
每年年终的“花红”84
商务印书馆的劳资纠纷84
1932年日寇炸毁商务印书馆85
中华书局的筹备和崛起86
“教科书革命”89
中华书局的编辑待遇和作者稿酬92
中华书局元勋陆费逵93
20世纪上半叶的稿酬版税——出版社和作者的利益分成95
举世闻名的上海文化街——四马路95
满清末年初订的稿酬标准97
《著作权律》和《著作权法》及其施行细则99
民国初年的稿酬和版税幅度100
20世纪20年代上海市新闻出版界的薪金标准100
20世纪20~30年代的稿酬与版税102
一个典型的版税合同103
民国初年书画界润笔105
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用稿酬买地107
20世纪30年代上海新闻出版界的待遇108
报刊稿酬109
《申报·自由谈》给鲁迅的优惠稿酬111
新闻出版界具体收入记载111
新闻出版业的工人工资113
戏剧、电影业的兴起及从业人员的酬劳114
文化人进入娱乐剧影圈114
北京最老的戏园子广和楼115
1934年的变化117
京剧演员的酬劳117
买票看戏118
陈大悲创导“美的”戏剧运动121
话剧先行者:余上沅、赵太侔、闻一多122
附一:演习所开办费支出表125
附二:暂定职员薪金表(按月计算)125
附三:剧券价目表126
南国社:田汉126
从照相馆到影片公司128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现代电影院130
20世纪30年代电影演员的经济生活133
电影工作者加入文化人的行列138
五四前后北京文化人群体的经济状况141
五四前后中国文教状况141
李大钊论经济权142
“独立进款”的理想144
留学生创办出版物——群益书社与《新青年》145
《新青年》同人为何不要稿费147
《新青年》、《新潮》等杂志的费用150
五四前后来北京求学的生活状况151
1918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读的待遇153
胡适的教授职称是哪一级?155
《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157
教师资格的晋升159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薪俸考159
北京大学薪俸存根160
1919年北京大学教职员薪俸的具体数额162
五四前后北京大学教员待遇164
20世纪20年代北大、清华经济状况167
1921年吴宓归国后的教学生涯167
1921年北京大学本科、预科、旁听生的学费168
教育界为索取欠薪向政府抗争168
1925年北大教员的薪金拖欠账目170
1927年颁布的大学教员薪俸标准及其实施171
北京大学教职员的住房176
清华学校研究院的待遇178
王国维在清华研究院的生活状况180
纠正所谓“梁启超力荐陈寅恪”的误读181
梁启超的几处故居183
北京大学的校园生活184
清华学校的校园生活186
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生活水准187
自由撰稿人的经济状况192
自由撰稿人的言论自由192
坚韧卓绝的自由撰稿人之路193
民办出版社和自由撰稿人194
民办文化企业的典型——创造社和新月社195
鲁迅——从公务员到自由撰稿人196
自由撰稿人鲁迅的人格独立201
柔石——中国左翼自由撰稿人的典型203
丁玲的经济生活208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些初出茅庐的作家生活210
大学生的文艺刊物211
20世纪20年代上海底层贫民状况213
20世纪20年代上海市的一般生活水平215
20世纪30年代大、中学校经济状况218
20世纪30年代银圆(或国币)的购买力219
抗战以前学者的教学收入220
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学费221
1934年上海一些大学的费用225
学费占平民家庭收入的份额226
20世纪30年代北平的中学生活228
20世纪30年代北平专科和中等学校的费用230
中小学教员的待遇231
抗战前夕北平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233
60年前文化万元户233
北京大学1935年教授清册及其分析237
20世纪30年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241
中国的“拉丁区”247
20世纪30年代北平一般生活费用248
20世纪30年代北平娱乐场的票价249
抗战前夕上海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254
四类作家的收入标准254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文化人的居住条件256
“左联”成员的经济状况之一257
“左联”成员的经济状况之二259
田汉的经济生活263
夏衍的经济生活265
阳翰笙的经济生活266
胡风的经济生活267
周扬的经济生活268
沈从文的经济生活270
李金发的经济生活272
周巍峙的经济生活273
丰子恺出售漫画的“润例”273
陶行知卖艺274
瞿秋白在上海的经济生活276
1930·小知识者的生活277
1933年上海生活费用实录279
附:1933年上海工人生活状况281
附录一:近代中国的货币284
附录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各地银圆购买力303
附录三:《文化人的经济生活》评论综述314
初版后记:算清旧账319
修订再版附记:谈“启蒙”与“救亡”321
修订三版附记324
新版修订说明325
新版后记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