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爱的运行模式:青年爱情社会心理透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爱的运行模式:青年爱情社会心理透视](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0240339.jpg)
- 吴鲁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 ISBN:7504808350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1MB
- 文件页数: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爱的运行模式:青年爱情社会心理透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青年爱情的本质、特征及其心理机能1
第一节 青年爱情的内涵和外延1
一 青年爱情的神话界定2
二 青年爱情的学科定义2
三 青年爱情的时代下限与上限5
第二节 青年爱情的本质7
一 爱情本质探寻的历史反思:“唯精神论”与“唯性欲论”的历史演进及其理论失足8
二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爱情本质观:爱情的双重结构10
三 青年爱情的本质15
第三节 青年爱情的特征16
一 爱情的一般社会心理特征:深层性、强烈性、排他性平等性、依存性16
二 青年爱情的最佳前景性20
三 青年爱情的多元性22
四 青年爱情的双重性23
五 青年爱情的创新性24
第四节 青年爱情的心理机能及其内在机制24
一 青年爱情的正功能与负功能25
二 青年爱情的显功能与潜功能26
第五节 青年爱情运行的社会形式27
一 自由的对象性关系结构中的运动27
二 稳定的对象性关系结构中的运动28
第二章 青年恋爱的性角色期待29
第一节 青年恋爱的性角色期待的发生29
一 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与求偶欲求的产生29
二 性角色期待在内心世界形成的历程31
第二节 青年恋爱的性角色期待的内参照系与外参照系31
一 内参照系——主体内部的心理背景32
二 外参照系——主体外部的社会环境34
第三节 青年恋爱的性角色期待的性别角色差异36
一 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女性角色期待36
二 女性心目中理想的男性角色期待38
第四节 青年恋爱的性角色期待的定型化及其潜在的危机40
一 性角色期待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40
二 性角色期待定型化潜在的危机40
三 典型分析:大姑娘的心理困惑及成因41
第三章 青年恋爱的社会知觉44
第一节 青年恋爱知觉的涵义及其基本类型44
一 恋爱知觉的涵义44
二 准恋爱知觉与狭义恋爱知觉45
三 对客体知觉与对主客体人际关系知觉46
第二节 青年恋爱知觉的社会渗透49
一 外显性知觉50
二 内隐性知觉52
第三节 青年恋爱知觉的偏见与准确性59
一 首因效应59
二 光环效应60
三 刻板效应61
四 投射效应61
五 情感效应62
第四章 青年恋爱的人际吸引63
第一节 青年恋爱吸引的实质及其主要类型63
一 恋爱吸引的实质63
二 准恋爱吸引与狭义恋爱吸引64
三 性吸引、爱情吸引与功利吸引64
四 外显性吸引与内隐性吸引66
第二节 青年恋爱吸引的一般规律67
一 青年恋爱吸引的邻近性67
二 青年恋爱吸引的相似性69
三 青年恋爱吸引的互补性70
四 青年恋爱吸引的渗透性71
第三节 青年恋爱吸引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在心理机制71
一 外貌吸引72
二 认知吸引72
三 人格吸引74
四 “罗密欧——朱丽叶”效应76
五 竞争效应77
六 吸引的内在心理机制:需要满足78
第四节 青年恋爱吸引的艺术78
一 适度的“自我暴露”78
二 “角色扮演法”79
第五章 青年恋爱的社会互动80
第一节 青年恋爱互动的涵义及其类型80
一 恋爱互动的涵义80
二 正向符号刺激——正向符号反应82
三 反向符号刺激——正向符号反应82
四 正向符号刺激——反向符号反应83
五 反向符号刺激——反向符号反应84
第二节 青年恋爱互动的技巧与方法86
一 互动景观的选择艺术——“约会”地点的最佳选择86
二 互动频率的选择艺术——“约会”时间间隔的最佳选择87
三 互动空间的选择艺术——“约会”中人际空间距离的最佳选择90
第六章 青年夫妻的角色认同93
第一节 青年夫妻角色认同的涵义及其心理机能93
一 夫妻角色认同的涵义93
二 夫妻角色认同的婚姻整合功能94
三 夫妻角色认同的个体心态平衡功能95
第二节 青年夫妻角色认同的历程96
一 夫妻角色认知阶段96
二 夫妻角色服从阶段96
三 夫妻角色顺从阶段97
四 夫妻角色同化阶段97
五 夫妻角色内化阶段97
第三节 青年夫妻角色心理的双重结构与新角色认同97
一 社会文化的双轨运行是产生夫妻角色心理双重结构的根源98
二 夫妻角色心理双重结构的正负心理功能101
三 夫妻新角色的确定与认同103
第七章 青年夫妻的相互知觉106
第一节 青年夫妻相互知觉的特点106
一 在原有“对象图式”的基础上建构新的“对象图式”106
二 知觉参照系的双重结构107
三 神秘的性知觉108
第二节 青年夫妻相互知觉的主要内容109
一 夫妻情感的相互知觉109
二 夫妻价值观知觉113
三 夫妻个性特征相互知觉115
第三节 青年夫妻相互知觉的途径116
一 直接知觉与间接知觉116
二 语言符号知觉与非语言符号知觉117
第四节 青年夫妻相互知觉的偏见与准确性118
一 “影子效应”119
二 “双向暴露效应”119
第八章 青年夫妻的相互吸引121
第一节 青年夫妻相互吸引的特点121
一 内隐性吸引——价值、能力、人格吸引自始至终占主导地位121
二 互补性吸引功能强化123
三 吸引的广度深度增强125
第二节 青年夫妻相互吸引的艺术126
一 男女双性化126
二 定势正功能化128
三 权力权威结构配置优化129
四 生活方式立体化130
五 性生活和谐131
六 适当地称赞对方132
七 角色扮演法133
第三节 青年夫妻相互吸引的心理障碍134
一 不良的个性心理特质134
二 现实爱人与理想爱人的差距太大135
三 被动地等待欲求满足136
四 期待值过高138
第九章 青年夫妻的互动139
第一节 青年夫妻互动的特点139
一 互动主客体关系的稳定性139
二 互动的高频率性139
三 互动的深层性140
四 互动空距的狭小性140
第二节 青年夫妻互动的主要类型141
一 直接互动与间接互动141
二 言语互动与非言语互动142
三 理智互动与情感互动142
四 正功能互动与负功能互动143
第三节 青年夫妻互动的艺术143
一 加强“印象管理”143
二 适当的空间分隔144
三 保持正功能互动145
第十章 青年夫妻的心理冲突146
第一节 青年夫妻心理冲突的功能及其基本类型146
一 夫妻心理冲突的正功能与负功能146
二 夫妻心理冲突的显功能与潜功能148
三 夫妻外显心理冲突与内隐心理冲突149
第二节 青年夫妻心理冲突的原因150
一 价值观相悖150
二 经济支出流向意见不一致151
三 性生活不和谐151
第三节 青年夫妻心理冲突的调适方法152
一 自我暗示法152
二 文饰作用152
三 幽默作用153
四 转移作用153
五 反向作用154
六 沟通与交流154
第十一章 青年夫妻的离婚问题155
第一节 国外的青年离婚问题155
一 青年离婚的趋势155
二 青年离婚率上升的主要社会因素159
第二节 我国的青年离婚问题161
一 青年离婚的趋势161
二 青年离婚率上升的主要社会因素163
三 青年离婚的原因165
四 青年离婚的正确导向167
第十二章 青年爱情的未来168
第一节 青年爱情的未来模式168
一 单一模式论168
二 多元模式论169
第二节 青年爱情发展的历史趋势及其导向170
一 爱情对象的选择更加自由170
二 爱情关系的维持主要取决于夫妻的心理整合171
三 性爱具有排他性171
附录 青年夫妻的性和谐173
第一节 夫妻性生理结构及性生理反应174
一 夫妻性生理结构——静态性生理174
二 夫妻性生理反应——动态性生理179
第二节 青年夫妻性和谐的艺术182
一 唤起双方的性冲动182
二 性交目标由性高潮导向性交中身体各部位的性快感183
三 性交体位多样化185
四 性交频率适度186
第三节 青年夫妻性和谐的性功能障碍188
一 早泄188
二 阳萎189
三 射精困难191
四 性交不适和性交疼痛191
五 阴道痉挛192
六 性欲缺乏和性感不足192
后记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