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化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德化窑](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866695.jpg)
- 福建省博物馆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7501003831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瓷窑遗址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德化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图一 德化县古窑址分布示意图1
插图目录1
第一章 历史沿革和自然条件3
第二章 盖德碗坪仑瓷窑址5
第一节 瓷窑的位置与地理环境概况5
第二节 发掘经过及地层堆积情况与分期5
图二 盖德碗坪仑窑址T1、2、3与YⅠ、Ⅱ平面位置图6
图四 盖德碗坪仑T2西、北地层剖面图7
图三 盖德碗坪仑T1东、南、西地层剖面图7
图五 盖德碗坪仑T3西、北地层剖面图8
第三节 窑床的保存情况9
图六 盖德碗坪仑Y盖Ⅱ平、剖面图10
图七 盖德碗坪仑Y盖Ⅰ平、剖面图11
第四节 上下两层出土的遗物11
1.瓷碗12
(一)生活用具12
一、下层文化(北宋晚期)12
图九 一类碗内的雷电纹与云纹13
图八 一类碗内的云纹13
图一一 一类碗内的竹篦纹14
图一○ 一类碗内的草叶纹14
图一二 二类碗内的牡丹纹、雷电纹和卷草纹16
图一三 二类碗内的雷电纹和卷草纹17
图一四 二类碗内的云水纹17
图一六 二类碗内的雷电纹18
图一五 二类碗内的卷草纹18
图一七 二类碗内的竹篦纹19
图一八 二类碗心的团花20
图一九 三类碗20
图二○ 四类碗21
2.瓷盘23
图二一 碗23
图二二 一类盘Ⅰ型四瓣纹24
图二三 一类盘Ⅰ型莲花纹与牡丹纹25
图二四 一类盘Ⅰ型卷草纹25
图二五 一类盘Ⅰ型流云纹26
图二六 一类盘Ⅱ型篦纹、卷草纹、云电纹、流云纹27
图二七 一类盘Ⅲ—Ⅸ型28
3.瓷碟29
图二八 二类盘、碟、钵29
4.瓷钵30
5.瓷壶30
6.瓷瓶(附瓶盖)30
7.器盖30
图二九 壶31
图三○ 一类瓶、二类瓶盖、一、二类盖32
图三一 盖、洗33
(二)其它用具33
1.瓷洗33
图三二 象棋、炉34
2.象棋子34
3.瓷炉34
图三三 一类盒Ⅰ、Ⅱ型35
4.瓷盒35
图三四 二类盒Ⅰ型牡丹纹37
图三五 二类盒Ⅰ型莲花纹38
图三六 二类盒Ⅰ型菊花纹39
图三七 二类盒Ⅰ型兰花纹、马兰花纹40
图三八 二类盒Ⅰ型浮萍纹、草花纹41
图三九 二类盒Ⅰ型花鸟纹42
图四○ 二类盒Ⅰ型蜜蜂与鱼纹43
图四一 二类盒Ⅱ型牡丹纹46
图四二 二类盒Ⅱ型莲花纹47
1.托盘与托柱47
(三)窑具及其它47
图四三 二类盒Ⅱ型花草纹48
图四四 二类盒Ⅲ型四瓣卷草纹、牡丹纹、莲花纹49
图四五 二类盒Ⅲ型菊花纹51
图四六 二类盒Ⅲ型花心卷草纹51
图四七 二类盒底部反文与花草52
图四八 二类盒底部反文与花草拓片53
图四九 三、四类盒54
2.匣钵54
3.托座56
图五○ 窑具56
5.垫圈57
4.支圈57
6.垫饼57
8.擂钵58
9.把手模具58
7.火标58
二、上层文化(南宋时期)59
(一)生活用具59
1.瓷碗59
图五一 碗与碗盖61
2.瓷盘63
图五二 盘、碟63
3.瓷碟64
图五三 碟、钵、罐、盆65
4.瓷钵65
6.瓷盆66
5.瓷罐66
7.瓷壶66
图五四 壶与盅67
8.瓷盅68
9.瓷瓶68
图五五 瓶69
10.器盖70
图五六 器盖、炉、擂钵、砚71
(二)其它用具72
1.瓷炉72
2.瓷砚72
3.擂钵72
图五七 窑具73
(三)窑具及其它73
1.匣钵73
4.铁刀73
8.陶祖74
2.托座74
3.垫圈74
4.支圈74
5.垫饼74
6.圆饼74
7.模具74
9.火标75
(四)出土的铜钱76
图五八 铜钱76
第三章 浔中屈斗宫瓷窑址77
第一节 发现经过与地理变迁情况77
第二节 发掘坑位和地层堆积状况77
图五九 屈斗宫窑址发掘坑位平面图78
图六○ 屈斗宫窑址T7与T12东壁剖面图79
第三节 瓷窑遗址与保存情况79
图六一 屈斗宫窑基平面图*79—80
第四节 出土的遗物81
(一)生活用具81
1.瓷碗81
图六二 碗83
2.瓷盘85
3.瓷碟86
图六三 盘、碟86
4.瓷壶87
5.瓷罐87
6.瓷瓶87
图六四 壶、罐88
图六五 瓶89
8.瓷盅90
7.高足杯90
图六六 高足杯91
图六七 盅92
图六八 一类盅Ⅵ型花纹93
图六九 盅94
(二)其它用具95
9.瓷盖95
图七○ 壶盖95
1. 瓷洗95
图七一 洗96
3. 3.瓷盒97
2. 2.瓷炉97
图七二 炉98
图七三 一类盒腹花纹与拓片98
图七四 二类盒素心99
图七五 二类盒福、寿、般、?等100
图七六 二类盒卐103
图七七 二类盒金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长寿新船等104
图七八 二类盒莲花纹106
(三)模具107
4.瓷砚107
图七九 二类盒梅花纹107
5.陶埙107
图八○ 二类盒葵花、菊花、团花纹108
图八一 二类盒牡丹纹109
图八二 二类盒花鸟与人物纹110
图八三 二类盒花纹不清者111
1.支圈112
(四)窑具112
图八四 二类盒腹部花纹拓片112
图八五 盒、砚、陶埙113
图八六 窑具114
图八七 支圈与垫钵115
3.匣钵116
2.垫钵116
图八八 匣钵117
图八九 匣钵与盖119
5.托座119
4.匣钵盖119
6.垫具120
图九○ 窑具121
7.三足垫饼121
3.钵状器122
2.柱状器122
1.转盘122
(五)生产工具及其它122
8.垫圈122
(六)出土的铁器123
6.瓷圈123
5.插座123
4.器座123
结语133
附录一 再谈关于德化窑的问题 曾凡136
附录二 历代德化窑白瓷的研究 郭演仪、李国桢153
附录二156
图一 历代德化白瓷釉的分光反射率156
图二 历代德化白瓷胎的分光透光率156
图三 德化瓷石细颗粒部分的差热分析及失重曲线156
图四 德化瓷釉中K2O和caO的关系158
图五 德化瓷釉中Fe2O3和CaO的关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