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力坝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重力坝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810599.jpg)
- 美国垦务局著;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译 著
- 出版社: 水利出版社
- ISBN:15047·4104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50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5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力坝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论述范围1
1-2重力坝的分类1
1-3基本尺寸1
1-4有关重力坝的术语1
目录1
1-5参考文献2
二、地形图和航摄照片3
2-4测量控制3
2-3概述3
2-5提供资料的范围3
2-2提供资料的范围3
2-1概述3
一、建坝地区的情况3
第二章 设计条件3
三、水文资料4
2-6提供资料的范围4
2-7水文调查研究5
2-9各类库容分配的定义7
2-8概述7
四、库容和水库调度7
2-10提供资料的范围9
五、气候因素10
2-11概述10
2-12提供资料的范围10
六、建筑材料10
2-13混凝土骨料10
2-17坝址选择的因素11
七、坝址选择11
2-16概述11
2-14施工用水11
2-15提供资料的范围11
八、坝体外形12
2-18非溢流坝剖面12
2-19溢流坝剖面12
九、坝基勘探12
2-20勘探目的12
2-21现场勘探12
2-22施工期间的地质工作15
2-23坝基分析的方法15
2-24现场试验15
十、施工16
2-27概述16
2-28施工进度表16
2-25实验室试验16
2-26资料的统一表述16
十一、其他条件17
2-29提供资料的范围17
2-30其他设计条件18
十二、参考文献19
2-31参考文献19
二、混凝土20
3-2混凝土特性20
一、导言20
3-1基本假定20
第三章 设计资料和准则20
三、坝基22
3-3概述22
3-4坝基变形22
3-5坝基强度22
3-8温度25
3-7库水和尾水25
四、荷载25
3-6坝基的渗透性25
3-9内部静水压力26
3-10静荷载27
3-11冰27
3-12泥沙27
3-13地震27
五、荷载组合28
3-14概述28
3-15正常荷载组合28
3-16非常和极端荷载组合28
3-17其他荷载组合的研究和调查28
六、安全系数29
3-18概述29
3-19容许应力29
3-21开裂30
3-20抗滑稳定30
3-22坝基稳定31
七、参考文献32
3-23参考文献32
第四章 布置与分析33
4-1概述33
一、布置34
4-2非溢流剖面34
4-3溢洪道剖面34
4-4超高34
二、应力和稳定的重力分析法34
4-5重力法及其应用34
4-6假定35
4-7正常水库荷载情况采用的符号36
4-8水平地震情况采用的符号37
4-9作用在悬臂梁单元上的力和力矩38
4-10应力与稳定方程38
三、试载分析法42
1.试载扭转分析法(伸缩缝不灌浆)42
4-11概述42
4-12理论42
4-13符号44
4-14地基常数45
4-15单元选择51
4-16荷载、力和力矩51
4-17悬臂梁初始变位和单位变位51
4-18扭转结构垂直单元由单位扭转力偶引起的单位转动52
4-19扭转结构水平单元的单位变位54
4-21由水平单元上的试荷载引起的垂直扭转单元的角位移55
4-20试荷载55
4-22扭转结构的变位56
4-23悬臂梁结构的变位56
4-24应力与稳定系数56
2.试载扭转分析法(收缩缝灌浆)56
4-25分析法说明56
4-26假定59
4-27水平梁单元59
4-28符号59
4-29方程59
3.曲线形重力坝分析62
4-30分析方法62
四、动力学分析62
4-31概述62
4-32自振频率与振型62
4-34水平地震加速度荷载63
4-33地震反应63
4-35垂直地震加速度效应64
五、有限元法65
4-36概述65
1.二维有限元程序65
4-37用途65
4-38方法65
4-39输入66
4-40输出66
4-41性能66
4-42应用范围67
4-43近似假定67
4-44在重力坝设计上的应用67
2.三维有限元程序67
4-45应用67
4-47输入68
4-46性能和应用范围68
4-48输出69
六、坝基分析69
4-49目的69
1.稳定分析69
4-50适用的方法69
4-51二维分析法69
4-52三维分析法70
2.其他分析法73
4-53不均匀位移分析法73
4-54由于跨越软弱带而引起应力集中的分析74
七、参考文献74
4-55参考文献74
5-3导流洪水标准的选择75
5-2河道流量特性75
5-1概述75
第五章 施工导流75
一、导流标准及要求75
5-4上游已建坝的流量调节76
5-5河水浑浊和水质污染的防止76
二、导流方式77
5-6概述77
5-7隧洞导流78
5-8坝内底孔导流81
5-9渡槽82
5-10分期导流83
5-11围堰84
三、发包说明书的要求85
5-12施工承包人的职责85
5-13设计人员的职责85
6-2坝基整修86
6-3齿槽处理86
第六章 坝基处理86
6-1概述86
一、开挖86
6-4管涌的防止89
二、灌浆89
6-5概述89
6-6固结灌浆90
6-7帷幕灌浆90
三、排水94
6-8坝基排水94
四、参考文献94
6-9参考文献94
7-2体积变化95
7-1目的95
一、导言95
第七章 混凝土的温度控制95
7-3考虑的因素96
7-4设计资料96
7-5裂缝97
二、温度控制措施99
7-6预冷99
7-7后期冷却99
7-8水泥的用量和品种100
7-9火山灰的利用100
7-10其他各种措施100
三、温度研究101
7-11一般研究范围101
7-12混凝土温度的变幅102
7-13温度梯度106
7-14温升107
7-15人工冷却108
7-16其他问题的研究112
四、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112
7-17浇筑温度112
7-18封闭温度113
7-19浇筑块尺寸113
7-20混凝土冷却系统114
7-21块体高差118
7-22浇筑层厚度118
7-23浇筑层之间的间歇期119
7-24封闭槽119
五、施工管理119
7-25温控管理119
7-26坝基不平整度121
7-30保温122
7-29养护122
7-27坝内孔洞122
7-28模板及其拆除122
六、参考文献123
7-31参考文献123
第八章 建筑物的接缝124
8-1目的124
8-2收缩缝124
8-3膨胀缝124
8-4施工缝125
8-5接缝间距125
8-6键槽127
8-7止水(止浆)片129
8-8接缝排水管130
8-9灌浆系统130
8-10灌浆操作133
第九章 溢洪道134
一、一般设计原理134
9-1功用134
9-2入库设计洪水的选择134
9-3超高库容与溢洪道泄流能力的关系135
9-4洪水演算136
9-5溢洪道尺寸型式的选择138
二、溢洪道的组成和类型140
9-6溢洪道布置的选择140
9-7溢洪道的组成140
9-8溢洪道型式142
9-9堰顶控制145
9-11无闸门控制的反弧形堰顶上的溢流流量147
三、控制建筑物147
9-10无闸门控制的反弧形堰顶147
9-12按小于最大水头设计的无闸门控制的反弧形堰顶152
9-13有闸门控制的反弧形堰顶155
9-14有闸门控制的反弧形堰顶的流量155
9-15孔口控制结构156
9-16侧槽式控制建筑物156
四、泄水槽水力学159
9-17概述159
9-18明槽160
9-19隧洞式泄水槽162
9-20混凝土表面的空蚀164
五、消能建筑物的水力计算164
9-21水跃消力池164
9-22挑流戽174
9-23淹没式消力戽175
9-24跌水塘177
六、喇叭口竖井式溢洪道的水力计算177
9-25一般特性概述177
9-26堰顶溢流177
9-27堰顶剖面181
9-28孔口控制183
9-29隧洞设计188
七、结构设计189
9-30概述189
八、参考文献190
9-31参考文献190
第十章 泄水工程及发电输水道191
一、绪言191
10-1类型与用途191
10-3布置192
二、发电输水道以外的其他泄水工程192
10-2概述192
10-4进水口建筑物193
10-5输水道197
10-6闸门与泄水控制设备198
10-7消能设施199
1.泄水工程的水力设计199
10-8概述199
10-9输水道中的有压流200
10-10有压管流的水头损失202
10-11渐变段型式206
10-12消能设施207
10-14概述208
10-15拦污栅208
2.泄水工程的结构设计208
10-13泄水工程中的明渠水流208
10-16输水道209
10-17阀或闸门室209
10-18消能设施209
三、发电输水道209
10-19概述209
10-20布置209
10-21进水口结构211
10-22压力管道214
10-23闸门或阀214
10-24发电输水道的水力计算214
10-25发电输水道的结构设计215
四、参考文献216
10-26参考文献216
11-3位置与尺寸217
11-2目的217
第十一章 廊道与通道217
11-1概述217
11-4廊道内的排水沟222
11-5预留排水管222
11-6配筋222
11-7维修设施与公用设施223
11-8其它细节223
第十二章 其它附属建筑物224
12-1电梯塔和电梯竖井224
12-2坝顶桥梁228
12-3坝顶布置229
12-4鱼道229
12-5休息室232
12-6服务性设施232
13-2观测计划的拟订234
第十三章 坝的结构性能观测234
13-1观测范围和目的234
13-3观测系统235
13-4埋入式仪器观测237
13-5辅助性实验室试验243
13-6变形观测仪器243
13-7其它观测246
13-8观测计划的实施249
13-9资料整理250
13-10成果251
13-11参考文献251
第十四章 混凝土施工252
14-1概述252
14-2设计要求252
14-3混凝土的成分253
14-4配料与拌和254
14-5浇筑前的准备工作254
14-6混凝土浇筑254
14-7养护和保护255
14-8平整度和修整255
14-9施工的容许误差255
14-10混凝土的修补256
第十五章 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考虑257
一、导言257
15-1概述257
15-2规划的制订257
二、对鱼类和野生生物问题的考虑258
15-3概述258
15-4对鱼类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考虑258
15-5对野生生物环境问题的考虑261
三、游乐方面的考虑262
15-6概述262
15-7游乐事业的发展262
四、设计方面的考虑263
158概述263
15-9美化环境方面的考虑264
15-10防护方面的考虑264
15-11施工方面的考虑265
五、参考文献266
15-12参考文献266
附录一 坝体应力和稳定的重力分析法267
附1-1重力分析法实例:弗赖恩特坝267
附1-2设计条件267
附1-4最终成果269
附1-5提要和结论269
附1-3计算和表格269
附录二 试荷载扭转分析(接缝已灌浆)292
附2-1扭转分析(接缝已灌浆)实例:渡口峡坝292
附2-2设计数据292
附2-3坝肩常数292
附2-4单位荷载引起的线变位和角变位294
附2-5悬臂梁在初始荷载下的变位294
附2-6荷载试分配294
附2-7悬臂梁变位294
附2-8扭转结构变位308
附2-9水平梁结构变位308
附2-12水平梁应力311
附2-13悬臂梁应力311
附2-11水平梁在试荷载下的弯矩和剪力311
附2-10总变位311
附2-14最后成果314
附录三 有限元分析法321
一、二维有限元分析321
附3-1概述321
附3-2问题的提出321
附3-3网格和编号系统321
附3-4输入321
附3-5输出321
二、三维有限元分析329
附3-6概述329
附3-7布置和编号系统329
附3-8输入332
附3-9输出332
附4-1概述337
附4-2板比拟法337
附录四 非线性应力分析的特殊方法337
附4-3网格比拟法338
附4-4模型试验341
附4-5光弹模型342
附录五 重力法和试荷载法分析结果的比较344
附5-1应力与稳定系数344
附5-2坝的结构特性及用重力法和试荷载法分析求得的最大应力344
附录六 水力学数据和图表378
附6-1符号和换算系数一览表378
附6-2明渠水流380
附6-3管道水流392
附6-4水跃397
附6-5参考文献399
附录七 入库设计洪水研究400
附7-1概述400
附7-3流量资料401
一、洪流估算所需的水文资料401
附7-2概述401
附7-4降水资料403
附7-5流域资料403
二、基本水文资料分析403
附7-6概述403
附7-7从降雨估算径流404
附7-8河川流量资料分析415
三、综合单位过程线426
附7-9用滞时无因次-过程线法计算综合单位过程线426
附7-10过去洪水的还原试算429
附7-11计算综合单位过程线的其他方法429
四、河川流量演算429
附7-12概述429
附7-13河川流量演算的实用方法430
附7-14概述434
五、设计暴雨分析434
附7-15可能最大暴雨分析435
附7-16平原地区暴雨极大化的计算435
附7-17设计暴雨—一个流域可能最大降雨量(PMP)或可能最大暴雨量(PMS)的估算437
附8-15混凝土施工的允许公差439
附7-19实例-西经105°以东流域的初步入库设计洪水过程线445
附7-18概述445
六、初步入库设计洪水(仅考虑降雨)445
附7-20西经105°以西流域初步入库设计洪水估算461
附7-21通过拟建水库的初步设计入库洪水演算的建议464
七、融雪径流对入库设计洪水的影响464
附7-22概述464
附7-23与可能最大暴雨径流组合的融雪季节内的较大融雪径流465
附7-24可能最大融雪洪水与大降雨洪水组合467
附7-25可能最大雪上降雨入库设计洪水的估算468
附7-27概述469
八、外包线469
附7-26特殊情况469
附7-28概述470
附7-29制定施工导流方案所需的流量过程线470
九、统计分析一洪水出现频率的估算470
十、最终入库设计洪水的研究471
附7-30概述471
附7-31洪水演算准则471
十一、参考文献471
附7-32参考文献471
附录八 混凝土设计说明书(样本)474
附8-1概述474
附8-2承包单位的混凝土工厂、设备和施工程序474
附8-3混凝土的组成475
附8-4水泥477
附8-5火山灰478
附8-6外加剂479
附8-7水480
附8-8砂481
附8-9粗骨料481
附8-10砂和粗骨料的生产483
附8-11配料484
附8-12拌和485
附8-13混凝土温度487
附8-14模板487
附8-16钢筋与钢筋网491
附8-17浇筑前的准备工作492
附8-18混凝土浇筑493
附8-19混凝土的修补495
附8-20修整和修整度495
附8-22养护497
附8-21防护497
附8-23混凝土的计量498
附8-24混凝土费用的支付499
附8-25参考文献499
附录九 水质和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说明书样本500
附9-1适用范围500
一、水质污染的预防500
附9-2概述500
附9-3浑浊度的控制500
附9-4浑浊度控制方法501
附9-5费用502
二、消除大气污染502
附9-6概述502
附9-7除尘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