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拜城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拜城县志
  • 车保安主编;拜城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08663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78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698页
  • 主题词:拜城县-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拜城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2

大事记6

第一编 建置 区划第一章 建置沿革42

第二章 行政区划43

第一节 清朝时期43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4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46

第三章 乡镇概况51

第一节 拜城镇51

第二节 铁热克镇52

第三节 黑英山乡53

第四节 克孜尔乡53

第五节 赛里木乡54

第六节 托克逊乡55

第七节 亚吐尔乡56

第八节 康其乡56

第九节 布隆乡57

第十节 米吉克乡58

第十一节 温巴什乡58

第十二节 大桥乡59

第十三节 老虎台乡60

第二编 自然环境62

第一章 地质62

第一节 地层特征62

第二节 褶皱与断层63

第三节 矿藏64

第二章 地貌66

第一节 冰川67

第二节 山地68

第三节 谷地 盆地72

第四节 平原 绿洲72

第三章 气候73

第一节 气候要素74

第二节 物候79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81

第四章 水文83

第一节 冰川融水83

第二节 地表水84

第三节 地下水88

第四节 降水89

第五节 水质89

第五章 土地 土壤90

第一节 土地90

第二节 土壤92

第三节 土壤成分93

第六章 动物 植物94

第一节 动物94

第二节 植物95

第三节 植被96

第三编 人口 民族 宗教第一章 人口100

第一节 人口发展100

第二节 人口变动形式101

第三节 人口分布102

第四节 人口构成103

第五节 人口控制109

第二章 民族116

第一节 维吾尔族116

第二节 汉族118

第三节 柯尔克孜族119

第四节 回族120

第三章 宗教121

第一节 佛教121

第二节 伊斯兰教121

第三节 基督教123

第四节 宗教事务123

第四编 党政群团127

第一章 中共拜城县地方组织127

第一节 县委127

第二节 党的基层组织130

第三节 党员131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137

第五节 宣传教育139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140

第七节 纪律检查140

第二章 群众团体14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群众团体14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群众团体143

第三章 国民党县党部151

第五编 政权 政协154

第一章 清朝、民国政权机构154

第一节 伯克制154

第二节 县公署155

第三节 县政府155

第四节 参议会157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157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57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158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163

第四节 选举171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172

第一节 县级机构172

第二节 基层机构173

第三节 施政方式176

第四章 政协177

第一节 机构177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179

第三节 政协工作183

第六编 军事188

第一章 军队188

第一节 清朝军队18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队18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机构及驻军189

第二章 兵役190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19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190

第三章 民兵192

第一节 领导体制192

第二节 民兵组织192

第三节 政治教育193

第四节 民兵训练194

第五节 民兵主要活动194

第四章 重大兵事195

第一节 大小和卓陷拜195

第二节 阿古柏侵拜195

第三节 驱逐白彦虎196

第四节 民族军两攻拜城196

第七编 政法200

第一章 公安200

第一节 机构200

第二节 镇压敌对势力202

第三节 刑事侦破204

第四节 治安管理205

第五节 综合治理210

第六节 户籍管理211

第七节 出入境管理212

第八节 交通管理213

第九节 消防214

第二章 检察215

第一节 机构215

第二节 刑事检察215

第三节 经济检察216

第四节 法纪检察216

第五节 监所检察217

第三章 法院217

第一节 机构217

第二节 刑事审判218

第三节 民事审判219

第四节 经济审判219

第五节 案件执行220

第六节 信访220

第四章 司法行政220

第一节 机构220

第二节 律师事务221

第三节 公证221

第四节 民事调解221

第五节 法制教育222

第八编 政事纪略224

第一章 民主建政224

第二章 抗美援朝224

第三章 镇压反革命225

第四章 减租反霸225

第五章 土地改革226

第一节 土改试点226

第二节 二期土改227

第六章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228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造运动228

第一节 实现农业合作化228

第二节 对手工业、私营小商小贩的社会主义改造229

第八章 肃清反革命 审查干部230

第九章 整风 反右230

第十章 大炼钢铁运动231

第十一章 “共产风”232

第十二章 反右倾和甄别平反233

第十三章 拜城事件233

第一节 超征超购,造成粮荒234

第二节 果断纠错,弘扬真理234

第三节 精心善后,以人为本235

第十四章 整风“三反”236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37

第一节 5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237

第二节 6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237

第三节 9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240

第十六章 “文化大革命”241

第一节 揭发与声讨241

第二节 红卫兵运动与群众组织242

第三节 “三支两军”与革命委员会成立242

第四节 上山下乡与“一打三反”242

第五节 整党建党243

第十七章 揭批查243

第十八章 落实政策244

第一节 落实“文化大革命”中的政策244

第二节 落实各类人员政策244

第十九章 创建民族团结、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县246

第二十章 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249

第九编 劳动人事252

第一章 劳动252

第一节 劳动就业252

第二节 职工队伍253

第三节 工人录用253

第四节 职业培训254

第二章 人事254

第一节 干部队伍254

第二节 干部录用255

第三节 干部管理256

第三章 工资259

第一节 工资制度259

第二节 工资调整259

第三节 津贴与补贴260

第四章 劳保福利262

第一节 劳动保护262

第二节 职工福利263

第三节 疾病医疗和丧葬补助263

第四节 待(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264

第五章 离退休人员待遇264

第一节 工人离退休待遇264

第二节 干部离退休待遇265

第十编 民政268

第一章 拥军优属268

第一节 优待抚恤268

第二节 复转军人安置270

第二章 社会福利271

第一节 救济271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275

第三节 收容安置275

第三章 婚姻登记管理276

第十一编 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280

第一节 机构280

第二节 生产计划编制280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281

第二章 统计282

第一节 机构282

第二节 统计管理282

第三节 统计内容282

第三章 审计283

第一节 机构283

第二节 审计监督283

第四章 物价285

第一节 机构285

第二节 商品价格285

第三节 物价管理287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288

第一节 机构288

第二节 农贸市场管理288

第三节 企业登记29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296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297

第六章 计量技术监督297

第一节 机构297

第二节 度量衡沿革297

第三节 计量监督管理298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299

第十二编 财政税务302

第一章 财政302

第一节 机构302

第二节 体制302

第三节 财政收入303

第四节 上缴与拨入303

第五节 财政支出304

第六节 公债 国库券307

第二章 税务308

第一节 机构308

第二节 赋税308

第三节 重点建设与调节基金312

第十三编 金融314

第一章 机构314

第一节 官钱局、商业银行办事处314

第二节 银行支行314

第二章 货币316

第一节 旧币316

第二节 人民币317

第三节 投放回笼317

第四节 货币管理318

第三章 存款 贷款319

第一节 储蓄319

第二节 单位存款320

第三节 贷款321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存款和贷款322

第四章 保险324

第一节 种类324

第二节 收支积累324

第十四编 农业328

第一章 农业体制 农业区划328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328

第二节 经营体制330

第三节 农业区划332

第二章 耕地 劳动力 农机具334

第一节 耕地、劳动力334

第二节 农业机具336

第三节 农机管理340

第三章 种植业341

第一节 粮食作物341

第二节 经济作物343

第三节 油菜344

第四章 种植技术348

第一节 耕作方法348

第二节 种植制度349

第三节 施肥350

第五章 作物保护351

第一节 病害351

第二节 虫害352

第三节 防治措施352

第六章 国营农场353

第一节 大宛其农场353

第二节 察尔齐农场354

第十五编 畜牧业356

第一章 草场 饲料356

第一节 草场356

第二节 饲草饲料357

第二章 品种与改良358

第一节 羊358

第二节 牛358

第三节 马359

第四节 驴359

第五节 猪359

第三章 疫病防治362

第一节 疫病362

第二节 防治363

第四章 投资与效益363

第一节 基本投资363

第二节 效益365

第五章 经营管理365

第一节 机构365

第二节 经营366

第十六编 林业370

第一章 森林分布370

第一节 分布370

第二节 树种371

第二章 造林372

第一节 育苗372

第二节 造林372

第三章 采伐375

第一节 天然林木采伐375

第二节 人工林采伐376

第四章 林业管理376

第一节 机构376

第二节 管理376

第十七编 园艺 养殖380

第一章 园艺380

第一节 果380

第二节 瓜384

第三节 蔬菜385

第二章 养殖386

第一节 鸡386

第二节 鱼386

第三节 蚕 桑387

第四节 蜂388

第十八编 水利390

第一章 水利工程390

第一节 引水工程390

第二节 蓄水工程392

第三节 提水工程393

第四节 排水工程393

第五节 防洪工程394

第二章 水能利用394

第一节 水磨394

第二节 水电395

第三章 水利管理396

第一节 机构396

第二节 灌溉管理397

第三节 水费征收398

第十九编 工业400

第一章 经营体制400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401

第二节 集体企业401

第三节 国营企业402

第二章 工业门类403

第一节 电力工业403

第二节 采掘 冶炼业403

第三节 铁木加工 修造405

第四节 建材工业406

第五节 服装 鞋帽 制革406

第六节 食品加工业407

第七节 其他工业408

第三章 主要工业企业简介409

第一节 榨油厂409

第二节 农机修造厂410

第三节 县盐厂410

第四节 县建材厂410

第五节 县乔格塔勒煤矿410

第六节 县矿产品公司411

第七节 亚阔坦电站411

第四章 生产经营413

第一节 机构413

第二节 生产设施413

第三节 产品产量413

第四节 工业产值413

第二十编 交通 邮电424

第一章 交通424

第一节 驿道424

第二节 公路425

第三节 桥梁430

第四节 运输432

第五节 管理434

第二章 邮电436

第一节 邮路与设施436

第二节 邮政业务438

第三节 电信440

第二十一编 商业444

第一章 集市贸易444

第二章 私营商业446

第三章 集体商业447

第一节 公私合营商业447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448

第四章 国营商业454

第一节 机构454

第二节 商品购销455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463

第一节 饮食业463

第二节 服务业464

第六章 对外贸易465

第一节 对外贸易商品465

第二节 商品收购466

第二十二编 粮食472

第一章 粮油购销472

第一节 粮食征购472

第二节 油料收购474

第三节 粮油供销475

第四节 议价议销479

第二章 加工485

第一节 粮食加工485

第二节 油料加工485

第三章 粮油储运486

第一节 粮油储存486

第二节 粮油调运487

第二十三编 城乡建设490

第一章 县城建设490

第一节 街道建设490

第二节 公共建筑及住宅492

第三节 供电 供热 供气496

第四节 供排水设施497

第五节 城区交通497

第六节 园林绿化497

第二章 乡村建设498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498

第二节 农村建设500

第三章 建筑业501

第一节 建筑单位501

第二节 建筑设计502

第四章 建设管理502

第一节 机构502

第二节 修订城镇发展规划503

第三节 建筑行业与施工管理507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508

第五章 环境保护512

第一节 环境污染512

第二节 环境保护管理512

第二十四编 教育516

第一章 旧式教育516

第一节 义塾516

第二节 学宫517

第三节 学堂517

第二章 普通教育518

第一节 学前教育518

第二节 小学教育518

第三节 中学教育522

第三章 专业教育524

第一节 职业学校524

第二节 师范、进修学校526

第四章 成人教育526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526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528

第三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528

第四节 函授、广播电视教育528

第五章 教师队伍及管理529

第一节 教师队伍529

第二节 教育管理529

第三节 经费529

第四节 教学设备530

第五节 勤工俭学531

第二十五编 科学技术534

第一章 科技组织534

第一节 科技机构534

第二节 科学团体535

第三节 科技队伍537

第二章 科学知识普及540

第一节 科普宣传540

第二节 培训班540

第三节 学术交流541

第四节 青少年科普活动542

第五节 科技服务542

第三章 科技投资与成果545

第一节 投资 项目545

第二节 科技成果547

第四章 气象测报 人工影响天气 地震测报550

第一节 气象测报550

第二节 人工影响天气550

第三节 地震测报551

第二十六编 文化554

第一章 机构554

第一节 维吾尔、汉文化促进会554

第二节 县文化局554

第三节 县文化馆555

第四节 县新华书店555

第五节 县档案馆555

第六节 电影机构556

第二章 民间文化557

第一节 歌舞557

第二节 文学创作559

第三节 著述编纂562

第四节 美术 摄影 书法563

第三章 广播 电视564

第一节 广播564

第二节 电视566

第二十七编 文物 胜地 旅游第一章 文物古迹570

第一节 石窟寺570

第二节 古城堡570

第三节 古墓葬571

第四节 冶炼遗址572

第五节 碑石刻572

第六节 岩画及其他遗址573

第七节 出土文物573

第二章 胜地575

第一节 克孜尔千佛洞575

第二节 千泪泉576

第三节 察尔齐雅丹地貌576

第四节 喀普斯浪河石脚印576

第五节 克孜尔魔鬼城577

第六节 铁热克温泉577

第七节 铁热克森林公园578

第八节 克孜尔湖滨度假村578

第九节 阿克布拉克草原578

第十节 老虎台、黑英山国际狩猎场579

第三章 旅游579

第一节 机构580

第二节 旅游项目580

第三节 旅游服务设施580

第二十八编 克孜尔石窟第一章 洞窟分布与分期584

第一节 分布584

第二节 分期585

第二章 形制 塑像 题文585

第一节 建筑形制585

第二节 石窟雕塑587

第三节 题记588

第三章 壁画艺术588

第一节 佛教人物画588

第二节 佛教故事画590

第三节 说法图592

第四节 壁画中的乐舞形象593

第五节 涅槃画594

第六节 天相图595

第七节 佛塔 法器595

第八节 山水 动物596

第九节 图案596

第十节 壁画绘制597

第四章 管理597

第一节 机构597

第二节 保护维修598

第三节 研究598

第二十九编 卫生600

第一章 医疗600

第一节 医疗机构600

第二节 医疗队伍602

第三节 医疗设备603

第四节 医疗技术605

第五节 医疗制度607

第二章 防疫609

第一节 机构609

第二节 护疫接种609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610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613

第三章 妇幼保健615

第一节 机构615

第二节 新法接生615

第三节 妇女保健616

第四节 儿童保健616

第四章 公共卫生防疫617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617

第二节 防病改水618

第三节 食品卫生619

第五章 药政619

第一节 药政管理619

第二节 药材收购620

第三节 药品供应620

第三十编 体育624

第一章 机构 设施624

第一节 机构624

第二节 设施625

第二章 群众体育625

第一节 职工体育625

第二节 农民体育627

第三章 学校体育628

第一节 体育教学628

第二节 学生运动会629

第三节 业余体校629

第四章 体育竞赛630

第一节 县级比赛630

第二节 在拜城举办的自治区、地区比赛632

第三节 参加邀请赛632

第四节 参加地区级比赛633

第五节 参加自治区、国家级比赛634

第六节 竞赛裁决636

第三十一编 人物638

第一章 人物传638

第二章 人物简介649

第三章 人物表651

附录662

拜城县乡土志662

诗文选666

编后记671

《拜城县志》机构及人员6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