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联的环境监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苏联的环境监测
  • 刘培哲编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苏联的环境监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监测3

一、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3

(一)水3

(二)大气5

(三)土壤9

二、环境监测是人类认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11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11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12

(三)环境监测的分类13

第二章 苏联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环境监测的科学基础16

一、苏联的环境科学技术16

(一)环境管理17

(二)环境科学技术22

二、环境监测的科学基础29

(一)自然环境信息与环境污染信息29

(二)环境监测的功能30

第三章 苏联及发达国家的环境监测系统34

一、监测组织34

(一)苏联环境监测的国家机构34

(二)其他发达国家的环境监测网络36

(三)苏联的环境监测系统38

二、环境质量评价标准40

(一)苏联的极限允许浓度ПДК标准40

(二)美国的水质基准与水质标准67

三、污染源监测69

(一)水污染源的监测72

(二)大气污染源的监测75

(三)污染源监测实验室89

四、大气污染监测90

(一)大气污染监测站点的分类91

(二)大气污染监测项目92

五、地表水污染监测93

(一)监测站网的任务及设置原则94

(二)水质监测内容96

(三)观测站网的分级96

(四)其他国家的地表水监测97

六、海洋污染监测105

(一)海洋污染监测的基本任务105

(二)海洋监测站点的分级及站网布设106

(三)石油产品对海洋的污染问题108

(四)苏联的沿海水域卫生防护112

(五)海洋污染监测的国际合作114

七、土壤污染监测115

(一)土壤污染监测的特点115

(二)土壤污染监测对象的分类117

(三)土壤污染监测原则的几点说明117

第四章 背景监测120

一、背景监测发展概况120

二、主要污染物的全球背景含量水平123

(一)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背景含量水平123

(二)水体中重金属背景含量水平134

(三)苯并(a)芘和有机氯农药的背景含量水平138

三、硫化物的背景监测148

(一)清洁大气中含硫化合物的动态变化150

(二)硫化物的测定方法151

(三)硫化物在苏联国土上的分布152

四、臭氧的背景监测156

(一)大气中臭氧的来源156

(二)臭氧监测方法157

(三)臭氧背景浓度的变化规律157

五、苯并(a)芘在环境中总体循环模型160

(一)苯并(a)芘在环境中循环的数学模式160

(二)模式参数的评定162

(三)天然产生苯并(a)芘的总体循环164

(四)人为活动产生苯并(a)芘的总体循环166

六、伏尔加河重金属的背景监测167

(一)伏尔加河上游水体重金属背景值168

(二)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输送对地表水元素背景含量的影响170

(三)河流水系化学元素的平衡模式172

(四)莫斯科河上游土壤、沉积物、悬浮物及水生生物元素组成及含量179

第五章 生态监测182

一、生态监测的任务与途径182

(一)水生生态与污染183

(二)海洋生态与污染184

(三)陆生生态与污染185

(四)生态监测的途径186

(五)各种水平下的生态监测189

二、生态监测与生物监测的关系192

(一)生态监测与生物监测192

(二)水生生物监测194

三、苏联生物保护区的生态监测196

(一)自然环境污染及其他人为影响因素的监测197

(二)生物对人为影响的响应监测199

四、卫星系统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200

第六章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203

一、大气污染自动监测203

(一)必要性203

(二)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的功能任务205

(三)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的分析206

(四)自动监测方法和仪器213

二、水质污染自动监测220

(一)水质污染自动监测的必要性问题220

(二)水质污染自动监测系统229

第七章 环境监测的国际合作230

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31

(一)大气监测232

(二)水质监测233

(三)食品污染监测234

(四)生物监测实验项目234

二、东欧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234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35

四、世界气象组织237

五、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237

六、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239

七、世界卫生组织240

八、联合国粮农组织241

九、国际原子能委员会242

十、双边合作2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