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代文学与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代文学与文化
  • 吴志达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7705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44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662页
  •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明代;文化史-中国-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代文学与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元明之交文学的民本思想、英雄崇拜与审美追求1

二、封建专制主义的帝王文化与文学低潮6

三、明代文学流派众多,理论建设超唐越宋14

四、明中叶以后文学与文化的特质——中国特色的文艺复兴18

(一)历史转折时期促成的文学革新19

(二)资本主义萌芽与启蒙思潮的兴起22

(三)文艺变革浪潮的特色及其弱点24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等历史小说与史文化28

一、《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轨迹与作者问题30

二、《三国志演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33

三、历史的反思 时代的心声37

(一)全书的结构37

(二)《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形象40

四、壮美与优美的统一 共性与个性的契合53

五、金戈铁马 诗意盎然58

六、历史小说的流变62

第二章 《水浒传》等英雄传奇与游侠文化76

一、《水浒传》的成书轨迹和作者问题76

二、官逼民反 替天行道83

(一)关于《水浒传》的结构85

(二)《水浒传》的系列人物形象87

三、《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与民族风格102

四、《水浒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15

第三章 文言小说的复苏120

一、文言小说的变迁120

二、《剪灯新话》与文言小说的复苏126

三、《觅灯因话》与明后期文言小说的再兴142

四、文言小说总集的编纂及理论研究149

五、明代文言小说的地位与影响155

第四章 南戏的发展与地域文化159

一、南戏发展概貌159

二、《琵琶记》与儒士文化162

(一)《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世界观162

(二)关于《琵琶记》的论争164

(三)《琵琶记》的思想倾向166

(四)《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与南戏的中兴173

三、《拜月亭记》及其他南戏177

第五章 明前期黯淡冷落的剧坛188

一、封建专制主义的帝王文化与戏曲的畸形发展188

二、贵族文化与杂剧的异化190

三、传奇的八股化193

(一)传奇的源流和体制193

(二)明初传奇创作的八股化194

(三)八股戏风中的变奏曲197

第六章 明前期诗文的变迁与文化专制200

一、乱世之音——王冕与杨维桢的诗歌200

二、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文章205

三、勋臣之悲——刘基的功业与文学创作209

(一)历经坎坷,宁折不弯209

(二)峥嵘岁月,帷幄奇谋211

(三)性刚嫉恶,品格高尚215

(四)烈士暮年的悲剧217

(五)杰出的文学家218

四、诗人厄运——高启和吴中诗坛228

五、盛世颂歌——“台阁体”与台阁文化237

六、低潮中的浪花——于谦及其他诗人240

七、诗坛之陈涉——李东阳及茶陵派245

八、八股文与科举文化250

(一)科举文化的演变250

(二)明代科举文化的特产——八股文254

第七章 神魔小说《西游记》与“三教归一”文化内涵266

一、《西游记》题材的演化与吴承恩的主要贡献266

二、《西游记》主题的矛盾性与统一性270

三、神魔形象中所得到的启示275

(一)孙悟空形象的文化内涵275

(二)猪八戒形象的现实性279

四、《西游记》神话艺术的幻想性与怪诞美281

第八章 神魔小说《西游记》续书及其文化内涵289

一、《西游记》嫡派书两种289

二、神魔小说集——《四游记》291

三、历史小说与神魔小说的融合——《封神演义》和《西洋记》293

(一)《封神演义》反暴君苛政的民主思想294

(二)瑰丽奇特的神话艺术299

(三)《西洋记》的本事与创作意图302

(四)董说及其《西游补》304

第九章 世情小说《金瓶梅》与市井文化305

一、明后期世情小说的兴盛305

二、《金瓶梅》的作者与创作背景306

三、《金瓶梅》的写实主义精神308

(一)地主、商人、官僚的统一体西门庆309

(二)被环境扭曲了的女性潘金莲312

(三)市民群象与风俗世情314

四、《金瓶梅》平淡无奇的写实艺术315

五、《金瓶梅》的版本及其续书324

第十章 短篇白话小说的繁荣与雅俗文化的融合327

一、短篇白话小说繁荣状况及其原因327

二、杰出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与“三言”331

(一)冯梦龙的生平与小说理论331

(二)“三言”中明人作品的时代特色334

(三)“三言”在小说艺术上的发展与创新343

三、凌濛初的“二拍”及其他拟话本349

(一)凌濛初的生平与小说理论349

(二)“二拍”的成就与缺憾351

(三)明末其他拟话本363

第十一章 传奇的发展与戏曲文化的变革366

一、传奇发展概貌366

(一)对明前期南戏发展的反思366

(二)南戏四大声腔的流布367

(三)传奇创作风气的转变368

二、传奇的新局面369

三、昆腔的兴起及其剧本374

四、《鸣凤记》与士人正气的张扬381

五、弋阳腔及其流变385

六、沈璟与吴江派388

第十二章 启蒙主义戏曲家汤显祖398

一、汤显祖的世界观与创作398

二、“至情”的颂歌——《牡丹亭》409

三、《牡丹亭》“以虚而用实”的艺术特色420

四、汤显祖在戏曲史上的地位与影响426

五、“玉茗堂派”其他作家427

(一)爱情对神圣宗教的挑战——《玉簪记》427

(二)对堕落世风的针砭——《东郭记》430

(三)争人权与反暴政的悲歌——《红梅记》432

(四)以身殉情的大悲剧——《娇红记》434

(五)揭露假名士与科举弊端的讽刺喜剧——《绿牡丹》439

(六)步趋临川而失其精神者——《燕子笺》与《春灯谜》442

第十三章 启蒙文化思想与杂剧的南曲化446

一、杂剧的新生——《曲江春》和《中山狼》447

二、杂剧的变异——短剧的兴起451

三、一代怪杰——徐渭及其杂剧创作452

四、锋利的匕首——讽刺剧《一文钱》及其他457

五、爱情的颂歌——《桃花人面》及其他461

第十四章 戏曲文化与戏曲理论建设468

一、戏曲理论研究的开创时期468

二、戏曲理论研究的新局面470

三、戏曲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478

四、曲学大师王骥德及其《曲律》483

第十五章 明中叶后诗文革新与启蒙文化(上)490

一、卓然自立的名士风流——吴中诗人491

二、以复古求革新——前后七子498

(一)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498

(二)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511

三、空无依傍自树一帜——王守仁、杨慎与徐渭、戚继光519

第十六章 明中叶后诗文革新与启蒙文化(下)530

一、对“文必秦汉”的反拨——唐宋派530

二、启蒙主义思想家、文学革新理论家——李贽538

三、诗文革新的健将——公安派544

(一)袁氏三兄弟的生平特点545

(二)公安派的文学主张547

(三)公安派的创作557

(四)公安派的影响566

四、公安派的盟军与诤友——竟陵派569

五、兼公安竟陵之长的散文家——张岱及其他577

六、复古旗下的斗士风范——复社和几社作家583

第十七章 明代民歌和散曲596

一、明代民歌的繁荣与大众文化的兴盛596

二、大众的心声 时代的镜子599

(一)反抗封建剥削与压迫的最强音599

(二)对农民起义的热情赞颂603

(三)对爱情的大胆歌唱604

三、新颖多样、巧妙精湛的艺术美607

(一)塑造了新型的妇女形象607

(二)灵巧多样的艺术手法608

(三)语言准确、简洁,清新活泼609

四、明代民歌对作家的影响611

五、明代散曲的民歌化615

(一)对元人散曲的反思615

(二)明代散曲概貌616

(三)明中叶以后散曲创作特色616

主要参考文献625

明朝纪元表637

后记638

附录:1991年版《明清文学史·明代卷》结束语641

一、关于明代文学史的分期和体例642

二、全书的结构方式和论述方法642

三、如何处理文学史与学术史的关系6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