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色彩构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色彩构成
  • 汪瀛,王任娟,蔡友主编;伊延波,罗红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170894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色调-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色彩构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色彩构成基础1

第一节 色彩基础2

一、色彩基础知识2

(一)色彩的概念2

(二)色彩的意义3

(三)色彩的作用4

二、光与色4

(一)光谱4

(二)单色光与复色光4

(三)可见光与不可见光5

(四)颜色的波长6

(五)光的三原色6

(六)颜料的三原色6

(七)色相与色相环7

第二节 色彩存在的客观因素9

一、光源色9

(一)光源9

(二)光源色9

二、物体色10

(一)物体色10

(二)平行反射10

(三)扩散反射10

(四)光的渗透10

(五)光源色与物体色的关系11

三、固有色12

第三节 色彩的思维方法14

一、分析色14

(一)原色14

(二)间色14

(三)复色14

二、色彩的属性15

(一)明度15

(二)色相16

(三)纯度16

(四)冷暖17

三、色彩性格18

(一)调整心理18

(二)色彩动感性格18

(三)色彩静感性格19

(四)原色性格20

(五)间色与复色性格22

第二章 色彩原则与体系31

第一节 色彩原则32

一、色彩传达信息32

(一)色彩能准确的传达视觉信息32

(二)色彩含义的源泉33

(三)接近色彩联想34

(四)利用特有色彩34

(五)色彩是一种对话35

二、创造色彩和谐36

(一)色彩的选择36

(二)色彩混合36

三、吸引受众者的注意37

(一)生理学对色彩的影响38

(二)视错觉影响色彩38

四、色彩对比影响一切38

(一)色彩都是相对的存在39

(二)色彩之间的靠近39

(三)光线影响色彩40

(四)色彩的相关性41

五、实践是色彩成功的捷径42

六、人们观察色彩的差异43

(一)色盲更多的出现在男性身上43

(二)因色彩感受的不同而舍弃原有色彩44

七、色彩帮助人们记忆44

(一)色彩联想能帮助人们思考44

(二)色彩符号表达与文化相关45

八、色彩合成46

(一)创意“个人色彩”46

(二)色彩合成46

九、应用标准的色彩体系47

(一)几种标准色彩系统的简介47

(二)印前色彩标准48

十、了解限制因素48

第二节 色彩体系51

一、色立体51

(一)孟塞尔的色立体51

(二)奥斯特瓦德的色立体52

二、色立体的作用52

第三章 色彩语言57

第一节 色彩语言58

一、色彩语言概念58

二、色彩语言表象59

三、色彩语言的直觉性60

四、色彩语言功能61

五、色彩语言分类61

(一)有彩色系61

(二)无彩色系61

(三)独立色系62

第二节 色彩色调64

一、明度构成色调64

二、色相构成色调65

三、纯度构成色调66

四、面积构成色调66

五、冷暖构成色调66

六、同类色构成色调66

第三节 色彩对比69

一、明度对比69

二、色相对比69

三、纯度对比69

四、面积对比69

五、冷暖对比69

六、同类色对比69

七、互补色对比70

八、有彩色与无彩色对比70

第四节 色彩调和71

一、色彩同一调和71

二、混入白色进行调和71

三、混入黑色进行调和72

四、混入灰色进行调和73

五、视觉生理的平衡73

第五节 色彩感觉分析77

一、色彩视觉的适应77

(一)明适应77

(二)暗适应77

(三)色适应77

二、色彩物理补色与生理补色77

(一)物理补色77

(二)生理补色77

三、色彩的混合78

(一)正混合78

(二)负混合78

(三)空间混合78

四、色彩五种感觉分析80

(一)视觉80

(二)听觉80

(三)嗅觉80

(四)味觉80

(五)触觉81

第四章 色彩心理87

第一节 色彩心理88

一、色彩心理分析88

二、色彩心理感觉88

(一)具体颜色分析88

(二)色彩空间感觉92

(三)色彩的形象与象征98

三、时尚心理阐释106

(一)时尚心理色调106

(二)时尚色彩与形状106

四、色彩情绪分析108

(一)色彩情绪的释义108

(二)色彩与多维文化的融合109

第二节 色彩表达的方法114

一、形象化114

(一)形象化的色彩能提高能见度114

(二)形象化的色彩能增加清晰度114

(三)形象化的色彩能增强感染力114

二、概括性116

(一)色彩受到媒体的限制116

(二)色彩表达的局限性116

(三)色彩鲜明才能突出第一信息116

三、工具与材料118

(一)设计前的准备118

(二)数码创意之前的准备工作118

第五章 色彩审美123

第一节 色彩审美124

一、色彩的视觉魅力124

(一)自然色彩124

(二)人为色彩125

二、审美126

(一)审美心理127

(二)审美心理过程127

(三)审美认识128

三、色彩能力的三要素129

(一)色彩感知力129

(二)色彩想象力130

(三)色彩理解力130

四、色彩意识131

(一)色彩在设计中的功能132

(二)色彩在设计中的视觉导引132

第二节 色彩直觉力与表现力135

一、直觉力的培养135

(一)观察135

(二)阅读135

(三)关心新科学与新技术135

二、表现力的培养与训练135

(一)手绘能力135

(二)计算机操作能力135

(三)软件操作能力136

第六章 色彩创意143

第一节 色彩创意144

一、创意定义144

二、创意的作用144

(一)创意有助于思维活动145

(二)创意有益于展示思维145

三、创意的特征145

四、创意元素146

五、创意的流派分类146

(一)理论型146

(二)实践型147

六、创意生成的内外条件148

七、创意人才的培养149

(一)创意能力150

(二)吸纳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能力150

(三)创意人才的特征150

(四)创意人才培养方向和内容151

(五)创意人才与文化产业的关系152

八、创意改变生活152

(一)创意引领生活方式153

(二)创意提高生活品质153

(三)创意融入人的思维中154

第二节 创意思维的培养156

一、创意思维156

二、创意思维的基本原理156

三、创意思维的分类157

四、创意思维的特征157

五、创意思维的技术名称和关键词157

(一)设计学与美术学的关键词157

(二)技术手段的术语158

(三)平面软件158

(四)印刷出版技术158

(五)摄影摄像技术158

六、环境影响创意思维158

七、创意思维与训练159

(一)观察和积累生活中的大量形态159

(二)训练方向160

(三)分析与综合的作用160

(四)创意与灵感160

(五)准备和训练灵感的集成160

(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160

第三节 发现创意163

一、联想163

(一)联想创意的过程163

(二)探索各种可能性163

(三)获取灵感的路径163

(四)沉浸在主题项目中164

(五)体悟颜料、纸、笔的乐趣165

(六)注意观察视觉信息166

二、提问166

(一)找问题166

(二)寻找创意环境167

三、行动力(执行力)167

四、借鉴168

五、建立种子档案168

(一)纸质档案169

(二)电子档案169

第四节 创意表达170

一、从想象到表达170

(一)培养和拓展想象力170

(二)三种常规思路171

(三)变换方向思考173

(四)掌握多种表达方法174

二、储存创意177

(一)创意意识177

(二)速记创意思路的方法178

三、寻找视觉语言的个性表达178

四、尽善尽美的创意表达180

五、创意人的素质180

第七章 色彩构成创意案例分析185

一、明度序列构成色调186

二、明度构成九种色调190

三、色相序列构成色调193

四、色相构成九种色调199

五、纯度序列构成色调204

六、纯度构成九种色调205

七、补色序列构成色调207

八、面积构成四种色调208

九、鲜灰构成四种色调209

十、色彩联想构成色调213

十一、色彩空间混合色调214

十二、自然启发构成色调215

十三、运用色彩搭配色调案例217

参考文献221

后记2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