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把根留住 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把根留住 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
  • 朱启臻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521331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41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把根留住 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言:理论与方法1

1.1 提出一个假设2

1.2 分析一个案例6

1.2.1 发展特色融合产业7

1.2.2 发现生态价值8

1.2.3 重视文化建设11

1.2.4 发挥乡村的教化作用14

1.3 形成一套方法16

1.3.1 整理乡村资源17

1.3.2 发现乡村价值18

1.3.3 价值放大22

1.3.4 制度创新23

1.3.5 要素引进24

第2章 村落与农业生产26

2.1 农业特性决定村落格局27

2.1.1 村落的近地原则27

2.1.2 村落的形态与边界32

2.1.3 农业对村落空间结构的影响35

2.2 村落特点影响农业生产39

2.2.1 耕地利用多样化39

2.2.2 资源利用综合化41

2.2.3 耕地利用精细化42

2.2.4 抵御农业风险45

2.2.5 农耕经验积累46

2.3 没有了乡村会怎样47

2.3.1 楼下养猪与楼顶养鸡47

2.3.2 乡村多样化产业消失48

2.3.3 农民主体地位弱化50

第3章 村落的生态价值55

3.1 村落生态的特殊性57

3.1.1 自然生态系统58

3.1.2 乡村的资源60

3.2 村落的生态循环63

3.2.1 农业生产的有机循环64

3.2.2 村落循环遇到了问题65

3.3 村落对耕地的保护70

3.3.1 村落有助于耕地维护70

3.3.2 村落有助于地力的培养74

3.4 村落与生态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存76

3.4.1 村落有利于生态修复76

3.4.2 村落维持生物多样性77

3.5 村落中的“天人合一”理念80

3.5.1 “天人合一”在村落建筑上的体现82

3.5.2 村落的风水观念84

3.5.3 “天人合一”在农业生产上的体现87

第4章 村落的生活价值90

4.1 村落是村民的生活空间91

4.1.1 农户庭院结构与生活91

4.1.2 村落是获取生活资料的空间96

4.1.3 村民的公共交往空间100

4.2 闲暇与娱乐空间102

4.2.1 村落闲暇生活的内容102

4.2.2 村落闲暇生活的特点106

4.3 民俗传承的空间108

4.3.1 村落文艺生活109

4.3.2 村落节日活动111

4.4 村落乡土知识的价值114

第5章 村落文化122

5.1 村落景观文化123

5.1.1 村落景观是田园综合体124

5.1.2 村落景观文化的营造128

5.2 德孝文化的传承与保存133

5.2.1 民居形态与孝文化传承133

5.2.2 丧葬文化与孝文化传承138

5.3 村落的风土人情142

5.3.1 节日的欢腾142

5.3.2 别样的感受145

5.3.3 乡村艺术149

第6章 村落的教化价值155

6.1 农业劳动过程的教化156

6.1.1 农业劳动的教育价值156

6.1.2 农业劳动体现综合人性160

6.2 家风与村规164

6.2.1 家风影响村风164

6.2.2 乡规民约统一村民的行为169

6.3 习俗与节日的教化功能171

6.3.1 村落习俗与教化171

6.3.2 村落节日与教化174

6.4 村落教化的条件178

6.4.1 透明的农户178

6.4.2 村落的监督181

6.4.3 周期性强化183

第7章 村落与乡村手艺189

7.1 种类繁多的乡村手艺190

7.1.1 生产类乡村手艺190

7.1.2 生活类乡村手艺193

7.1.3 信仰与娱乐类乡村手艺195

7.2 乡村手艺的价值198

7.2.1 创造物质财富198

7.2.2 满足生活与精神需求201

7.2.3 体现智慧与创造202

7.2.4 传承工匠精神205

7.3 乡村手艺与乡村的关系206

7.3.1 乡村为手艺提供原料207

7.3.2 乡村为手艺提供施展的空间209

7.3.3 乡村手艺复活的思考212

第8章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216

8.1 建设产业兴旺的乡村216

8.1.1 特色与融合产业217

8.1.2 可持续的农业制度223

8.1.3 家庭农场的优势227

8.2 建设有文化的乡村231

8.2.1 从一棵古树说起233

8.2.2 “文化下乡”与“文化驻乡”236

8.3 建设和谐乡村242

8.3.1 和谐的村民关系242

8.3.2 和谐的干群关系246

8.3.3 人与环境的和谐249

第9章 如何建设乡村252

9.1 “小组微生”252

9.1.1 “小组微生”的内容253

9.1.2 “小组微生”的实践效果255

9.2 “粮画小镇”261

9.2.1 “粮画小镇”是如何发展起来的261

9.2.2 “粮画小镇”的启示265

9.3 来自对乡村的自信270

9.3.1 立足乡土建设美好家园272

9.3.2 立足本村资源实现产业振兴274

9.3.3 立足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治理276

9.4 一个人与一个村的故事278

9.4.1 创意“画家村”279

9.4.2 “坐在床上看风景”282

9.4.3 “柿子红了”284

第10章 专家视角288

10.1 乡村兴衰的逻辑288

10.1.1 工业文明逻辑:中国乡村文明面临消失的命运289

10.1.2 中华文明历史:乡村是五千年文明之根系290

10.1.3 生态文明时代: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本292

10.1.4 生态文明:乡村不可替代的六个功能293

10.1.5 乡村振兴:给乡村文明留下复生的根296

10.1.6 我们的梦:共建诗意乡村与田园城市、美丽中国298

10.2 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299

10.2.1 现实所有的触角都伸向了这个家庭300

10.2.2 看不到前景的家庭命运303

10.2.3 回馈乡村何以可能308

10.3 传统文化最后的容身之地:传统村落312

10.3.1 承载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最核心的价值312

10.3.2 传统文化的余音渐行渐远313

10.3.3 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320

后记3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