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哲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简明哲学通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2398777.jpg)
- 孙正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7796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哲学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哲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哲学的自我理解1
第一节 进入哲学思考1
一、“爱智”的哲学1
二、对“自明性”的分析4
三、品味黑格尔的比喻9
第二节 拓宽哲学视野15
一、“普遍规律说”15
二、“认识论说”16
三、“语言分析说”17
四、“存在意义说”18
五、“精神境界说”18
六、“文化批判说”19
七、“文化样式说”20
八、“实践论说”21
第三节 面向生活之思23
一、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23
二、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25
三、人类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28
小结31
第二章 哲学的思维方式33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33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33
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思想内涵35
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39
四、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41
第二节 哲学的反思活动44
一、反思的维度44
二、反思的思维47
三、反思的对象48
四、反思的特性51
第三节 哲学的前提批判53
一、反思的层次53
二、思想前提及其特性55
三、前提批判的方式与基础57
四、前提批判的历史发展59
五、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60
小结62
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64
第一节 常识、科学和哲学64
第三章 超越常识的哲学64
二、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66
第二节 人类生活的常识基础68
一、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68
二、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70
三、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72
第三节 哲学对常识的超越74
一、常识的经验性与哲学的超验性75
二、常识的表象性与哲学的概念性76
三、常识的有限性与哲学的无限性78
四、常识的非批判性与哲学的批判性80
五、哲学的常识化与常识的哲学化81
小结83
第四章 反思科学的哲学85
第一节 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85
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85
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86
三、哲学对科学的前提批判90
一、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92
第二节 哲学反思科学的主要内容92
二、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96
三、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98
四、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101
五、反思科学的社会功能103
第三节 反思当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105
小结109
第一节 “本体”问题110
一、“本体”和“本体论”的概念解析110
第五章 寻求本体的哲学110
二、本体论的三重内涵114
三、本体论的自我批判与现代重建117
第二节 “真”的问题120
一、“真”的概念解析121
二、“真理”与“思想的客观性”123
三、思想客观性问题的扩展与深化125
四、思想客观性的辩证唯物论理解129
五、真理观的哲学视野131
一、“善”的哲学追问133
第三节 “善”的问题133
二、价值和价值论134
三、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136
第四节 “美”的问题137
一、美与人的存在方式137
二、美的存在与创造139
三、美的发现与体验141
第五节 关于人的哲学142
二、人的存在与人的世界143
一、哲学与“认识你自己”143
三、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144
小结145
第六章 哲学的派别冲突147
第一节 全面认识哲学的派别性147
一、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看哲学的派别冲突147
二、哲学理论的派别性与层次性148
三、反思现代哲学的派别冲突150
第二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51
一、“本原”问题152
二、“认识路线”问题153
三、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154
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57
第三节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60
一、辩证法的概念解析160
二、辩证法的自在性与自为性164
三、辩证法的批判性与形而上学的非批判性167
一、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170
第四节 经验论与唯理论170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172
三、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175
第五节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178
一、科学主义的概念解析178
二、人本主义的概念解析180
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与融合183
小结185
第七章 哲学的历史演进187
第一节 哲学发展史的涵义187
一、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透视哲学史189
第二节 哲学发展的多重透视189
二、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透视哲学史191
三、从哲学寻求崇高的进程透视哲学史193
第三节 哲学发展的基本特征195
一、哲学观的变革与哲学理论的发展195
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197
三、哲学问题的自我相关和自我超越198
小结199
第一节 现代哲学的理论前提201
第八章 哲学的现代革命201
第二节 “实践转向”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204
一、“实践转向”的哲学论纲204
二、“实践转向”的哲学革命208
三、实践论的反思方式211
第三节 “语言转向”与现代西方哲学212
一、“语言转向”的根据与意义212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反思方式215
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217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哲学改革与哲学走向220
小结222
第一节 哲学的品格224
一、向上的兼容性:深厚的历史感224
第九章 哲学的修养与创造224
二、时代的容涵性:强烈的现实感225
三、理论的系统性:巨大的逻辑感226
四、思想的开放性:博大的境界感227
第二节 哲学思维的训练229
一、哲学的求真态度229
二、哲学的反思取向232
四、哲学的创新意识233
三、哲学的批判精神233
五、哲学的分析方式234
六、哲学的辩证智慧236
第三节 哲学态度的培养237
一、高举远慕的心态238
二、慎思明辨的理性239
三、永无止境的求索241
小结243
后记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