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新理念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新理念 第2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2382597.jpg)
- 周宏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90000798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新理念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人的主体性与教育5
第一节 人的主体性的提出5
第二节 人的主体性6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6
二、 人与社会的关系6
三、 人与自身的关系7
第三节 在发扬人的主体性方面的几个关系问题8
一、 主动与受动的关系8
二、 目的与工具的关系8
第四节 教育在培养人的主体性中的作用9
三、 索取与奉献的关系9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13
第四章 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基本特征21
第一节 为“我”性24
第二节 自主性25
第三节 能动性26
第四节 创造性28
第五章 主体性教育的基本规定31
第一节 主体性的教育31
一、 宏观教育的主体性35
第二节 教育的主体性35
二、 微观教育的主体性38
第三节 主体性教育原则42
一、 本体性原则43
二、 价值性原则44
三、 实践性原则46
第六章 主体性教育的本体规定47
第一节 作为自在的存在47
第二节 作为自为的存在50
第三节 作为文化的存在52
第四节 作为生活的存在54
第五节 作为社会的存在57
第六节 作为历史的存在60
第七章 主体性教育的价值规定63
第一节 真的教育与教育真63
第二节 善的教育与教育善67
一、 德育是把受教育者发展为道德主体的活动67
二、 善的教育和教育的善70
第三节 美的教育与教育美77
一、 自由是人追求的最高价值80
第四节 自由的教育与教育自由80
二、 自由的教育和教育的自由83
第八章 当代主体的主体间性与交往的教育过程85
第一节 交往与主体间性85
一、 交往的丧失:对占有性个人主体性的批判85
二、 交往实践的界定87
三、 交往是主体间性生成的内在根源91
四、 交往构建着交互主体,普遍交往是类社会和类主体的特征94
第二节 交往的教育过程观96
一、 教育过程中“主体——客体”两极模式的缺陷96
二、 类主体教育的过程100
三、 交往的教育学意义104
第三节 教育过程中的交往领域108
一、 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的场域: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109
二、 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112
三、 教育中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的断裂与整合118
第四节 教育过程中的交往关系122
一、 教育过程中交往关系的类型122
二、 教育过程中师生交往的应然选择126
三、 师生交往的异化举要133
第五节 语言与教育交往136
一、 教育过程中的交往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精神交往137
二、 “言语的有效性基础”是教育交往发生的前提138
三、 语言是教育交往的存在形式140
四、 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和非言语形式142
第九章 当代主体教育的课程观145
第一节 当代主体教育的“成人”课程观146
第二节 人的完整世界与整合的课程150
一、 生活世界153
二、 科学世界155
三、 人文世界157
四、 建立一种以经验为生长点的整合化的课程159
第三节 人的自由与主体性课程观的确立163
一、 由符合性知识转变到解释性知识165
二、 由注重目标转变到注重过程169
三、 由“认同性”课程转变到“创新性”课程174
第四节 当代主体教育的课程编制取向178
一、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178
二、 整合和完整的课程结构182
三、 课程内容的策略性、结构性、综合性和时代性185
四、 课程实施的活动教学观188
五、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191
第十章 主体性教育的目的观193
第一节 什么是主体教育193
一、 科学性196
二、 民主性197
三、 活动性197
四、 开放性198
第二节 主体性教育的目的性199
一、 提倡主体性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205
第一节 主体性教育过程探讨205
第十一章 主体性教育的过程观205
二、 提倡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教育反思的结果207
三、 提倡主体性教育,也是对国际性教育改革趋势的回应208
第二节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现实教育210
一、 主体性教育: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过程210
二、 主体性教育:理性教育和非理性教育相统一的过程211
三、 主体性教育: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213
第十二章 主体性心理结构与有关教育217
第一节 主体性心理结构217
第二节 主体性与教育实践219
第十三章 现代化与主体性225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与人的主体性问题225
第二节 主体性教育理论及其实验中的假说228
一、 从主体性素质构成之共性角度提出的假说229
二、 从主体性素质组成的相同性和相异性(即个性化表现)角度提出的假说230
三、 从主体性素质的某一些特征入手的实验假说230
四、 从自变量角度陈述如何发展主体性的假说231
第三节 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231
二、 将发展主体性与遵守素质基础统一于个体化过程之中232
一、 在弘扬主体性与反省主体性之间保持一种精神张力232
三、 协力解决理论构思与技术分解的双重难题233
第十四章 主体性教育的实验研究235
第一节 表征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实验235
一、 从自学能力培养入手,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性236
二、 从情感因素入手,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动性237
三、 从创新能力培养入手,发展学生的积极创造性237
第二节 整体上把握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实验239
第三节 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240
第十五章 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与教师主导作用的辩证统一243
第一节 意识是主体性发展的基础243
第二节 教学过程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244
第三节 激励是主体性发展的推动力245
第四节 自我认识规定着主体性发展的方向246
第五节 内外因共同作用是主体性发展的条件247
第十六章 主体性发展观与教育变革249
第一节 主体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249
第二节 主体性发展与时代精神253
第三节 主体性发展与教育变革255
第十七章 素质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的生长与造就257
第一节 主体性思想的发展与主体性生长的一般规律257
二、 类主体性——主体性的知性抽象258
一、 个性主体性——主体性的感性直观258
三、 社会主体性——主体性的辩证综合260
第二节 学生主体性生长的一般过程与规律260
一、 自我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蹒跚起步260
二、 他我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中介过渡261
三、 群体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较高阶段261
第三节 学生主体性生长与造就的现实思考262
一、 对主体性生长的客观公正评价问题*262+++二、 主体性与主动性、合作性263
三、 内在需要是主体性生长原动力263
四、 主体性与批判精神的生长264
第十八章 主体性·人的发展与启发式教学观265
第一节 主体性人本观在启发式教学思想中的形成和发展265
一、 古代理性能动性的发展265
二、 近代唯理性主体观的发展267
三、 现代马克思主义主体观的确立269
第二节 启发式教学的主体性规律270
一、 强调了教与学的双主体的规律270
二、 强调了主体性教育教学合目的性与合工具性的统一272
第三节 主体性特点对启发式教学的客观规定275
一、 主导主体性276
二、 民主性277
三、 过程性278
四、 综合性278
附:281
调动师生主体性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着力点281
自我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与至高境界287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体系、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290
“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体系、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294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301
“学生的主体性”的实验报告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