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艺学与语文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艺学与语文教育](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2374431.jpg)
- 王纪人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3867X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语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艺学与语文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人类想象力所构思的世界”1
——文学观念的变革与语文教育1
目 录1
第一节文学认识的维度之一——世界的一扇“窗口”2
一 质地上的纹彩和捕鱼工具:文与道2
二 给生活照一照镜子4
三 文学不是呆板的快照和机械的蜡像7
四 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的文学10
五 怎样看待语文教育中的“文”“道”之争13
第二节文学认识的维度之二——心灵的绚丽之花17
一 诗意天国源何方17
二 美妙的直觉和叵测的思想“物态化”19
三 欲望的化妆舞会和原型的历史沉响23
四 语文教育和审美情感的培养28
一 文学之为文学的奥秘32
第三节文学认识的维度之三——奇特的语言之果32
二 细读之下大有文章35
三 掩藏着的结构模式40
四 语文教育和文本分析45
第四节 文学认识的维度之四——创作过程由读者完成48
一 “文本”与“作品”的不等式48
二 “召唤”和“期待”的互动50
三 无止境的意义创造54
四 语文教育和文学的接受57
第二章精神之光的追索和体验64
——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64
第一节追寻作品灵魂的踪影65
一 语文教学中对作品主题的理解65
二 主题与题材70
三 主题与创作意图73
四 主题的特性76
第二节剖析意义的内核80
一 语文教学中对作品意义的认识80
二 作品意义的构成87
三 意义的探索与发现92
第三节寻求理解之路94
一 语文教学中意义分析的切入94
二 意义与作品系统101
三 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113
四 作品的意象和意境116
第四节点燃作品精神之光121
一 作品意义是主客体对话的产物121
二 意义的理解与学生的接受图式127
三 语文教学对意义的摄取方法131
——语文教学中的形式分析134
第三章打开文学作品的内宇宙134
第一节作者的替身演员——叙述者135
一 “隐含的作者”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实例分析135
二叙述者的多重角色139
三叙述者与人称144
第二节花样百出的叙述技巧150
一 多种多样的叙述视角150
二 两种根本不同的叙述态度158
三 叙述方式:讲述、显示、议论164
四 叙述语调的三种基本类型170
第三节文学语言的革新173
一 语文教学与文学语言的革新173
二 作为交际手段的符号175
三 新潮小说的语言实验179
四 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185
一传统意义上的结构与中学语文教学193
第四节结构的理解193
二 现代观念孕育出的文学作品新结构195
三 结构主义对结构的新阐述199
第四章文学是“人”学208
——语文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208
第一节人物形态分析209
一人物形态种种209
二 “熟悉的陌生人”:典型理论简介218
三 散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23
四 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态228
第二节人物塑造的技巧分析231
一 肖像描写231
二行动描写235
三语言描写239
四 心理描写243
五 课堂上如何进行角色塑造的分析246
第三节人物塑造的关系分析248
一 局部关系249
二整体关系258
三 语文教学中的人物关系分析264
第四节人物形象的价值判断265
一 真实性判断265
二 道德判断267
三 审美判断271
第五章规范与创造:文学的风格系统276
——语文教学中对风格、体裁和创作方法的把握276
第一节文学的风格系统的有机构成277
一 文学的风格系统及其内部联系277
三 文学鉴赏的指导要点280
二 文学的风格系统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281
三 文学的风格系统与中学语文教学283
第二节文学的风格287
一 文学风格与语言287
二 文学风格的生成291
三 风格的多样性及教学分析298
第三节文学的体裁304
一 文学在艺术世界中的位置304
二 文学体裁的分类谱系及其规定性313
三 语文教学特点与写作要求的对应性331
第四节文学的创作方法337
一 创作方法的复杂性与历史发展337
二 历史的主旋律及其特征342
三 创作方法与语文教学344
第六章 “接近”与“超越”的永恒运动347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和批评347
第一节文学鉴赏的基本要求与心理过程348
一 学生如何联结知识之链348
二 文学书目:经典名著的力量351
三 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360
第二节文学鉴赏的要素和指导363
一 阅读的步骤及方法363
二 文学鉴赏的三个层次367
第三节文学批评的特征和现状388
一 什么是文学批评388
二 文学批评的现状与趋势389
三 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述评396
第四节文学批评的实践与教学406
一 文学批评的要求与中学生406
二 多渠道的批评实践活动409
三 批评视角的多元化与可能性413
新版后记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