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与工业化 中下合卷 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再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与工业化 中下合卷 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再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2368485.jpg)
- 张培刚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92829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业与工业化 中下合卷 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再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关于“工业化”的重新认识1
一、对“工业化”定义的重新表述和进一步探讨2
二、工业化的基本特征7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10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潮流的兴起及其基本内容12
五、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必然联系16
第二节 农业国工业化与发展经济学的主题19
一、发展经济学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19
二、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与西方发展经济学27
三、农业国工业化仍然是发展经济学的主题30
第三节 新型发展经济学的建立32
一、新型发展经济学的由来32
二、农业国工业化仍然是新发展经济学的主题34
三、对传统发展经济学的革新途径35
四、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首要地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方面来考察,探根溯源37
五、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还必须从发展中国家的本国国情出发,制定发展战略38
六、新型的发展经济学应当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有关问题42
第四节 分析方法再论43
一、唯物论的观点与辩证法的观点44
二、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55
三、数量分析方法58
附录1-1 关于工业化定义的思考65
附录1-2 理解中国,需十分谨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71
附录1-3 懂得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80
附录1-4 从系统论看农业国工业化理论89
第二章 工业化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再论100
第一节 引论100
第二节 企业家创新管理才能105
第三节 技术进步112
一、外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和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113
二、技术进步在发展中国家以及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17
三、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119
第四节 制度创新125
一、制度及其功能126
二、经济发展中的几种重要的制度:产权、市场、国家与意识形态129
三、从东亚经济看制度的作用132
四、发展中国家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135
第五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138
一、人口因素138
二、自然资源与地理环境对工业化的影响140
三、环境退化问题143
四、可持续发展145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的互动关系149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关于农业作用的观点149
一、农业消极论151
二、农业贡献论155
三、农业发展论159
四、农业宏观论167
五、小结:农业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169
第二节 农业对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作用171
一、直接的劳动力投资173
二、课税的方式173
三、通过工农产品的差价,或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来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174
四、通过外贸,出口农产品,换取外汇,为工业化启动和工业发展积累资金177
第三节 农产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78
第四节 土地改革与经济发展183
一、土地制度的分类184
二、不同土地制度的效率189
三、土地制度改革及其效果191
一、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发展概述196
第五节 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发展196
二、中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成因211
三、中国工业化进一步深入过程中农业的转变219
第四章 工业化过程中的结构调整与变动237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调整238
一、产业及其划分238
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240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245
第二节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252
一、人口的职业转移——从农业转入其他生产部门252
二、中国劳动力转移的阻碍因素254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257
一、区位与区域经济理论260
第三节 区域结构的变化260
二、大国的多元经济特征266
三、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269
第五章 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工业化272
第一节 外贸与工业化274
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275
二、外贸对工业化的“引擎”作用280
三、新贸易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285
第二节 外资与工业化294
一、利用外资对工业化的作用295
二、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303
一、东亚的两种对外开放模式324
第三节 东亚“外贸主导型”与“外资主导型”开放模式的比较324
二、两种开放模式的实际运行机制326
三、中国对外开放模式的调整332
第六章 计划、市场与经济体制转型341
第一节 计划与市场的矛盾及其有条件的结合——“主辅结合”论342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下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50
第三节 计划经济下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56
第四节 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的相互转换362
一、体制结合与体制转换363
二、早期社会经济的体制转换365
三、现代社会经济的体制转换368
第五节 “主辅结合”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70
参考文献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