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2347539.jpg)
- 吴树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2223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高等学校-教材;“三个代表”思想-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2
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3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5
四、理论创新的范例6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8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8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9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1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1
二、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14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7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8
一、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18
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19
三、党的发展变化对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21
四、党的八十多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2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及主要内容2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2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27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32
一、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32
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4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36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南36
二、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7
三、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8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0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41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41
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44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46
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46
二、实事求是必须尊重实践、尊重群众48
一、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50
第三节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50
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53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57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58
一、邓小平理论的根本问题58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61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重大意义63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67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69
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7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79
一、邓小平关于中国国情的新判断7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81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85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85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88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91
四、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94
五、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97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00
一、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100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及主要内容102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103
一、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不平凡历程103
二、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105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108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09
第一节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109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11
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114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16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16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120
三、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22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24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27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27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29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32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3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36
一、中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13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3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14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44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47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52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52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55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61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62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162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64
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65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65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73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176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78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78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80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8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8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184
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8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18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18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90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191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191
二、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92
三、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94
一、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196
第四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96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198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00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01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01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204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206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208
第二节 按照“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208
二、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10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15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16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216
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218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20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220
二、开展全方位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227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230
第一节 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231
一、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段231
二、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233
三、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34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235
五、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36
一、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237
第二节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37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239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241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241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43
第四节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45
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245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47
三、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249
后记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