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教育论文选编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文教育论文选编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2310700.jpg)
- 林治金主编 著
- 出版社: 青岛:青岛出版社
- ISBN:754361799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153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11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文教育论文选编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教学3
关于书法科学习心理之一斑(1926年7月) 俞子夷3
小学生识字教法(1927年5月) 俞子夷8
注音汉字的主旨在哪儿?——识字运动和13
儿童教育的利器(1935年4月27日) 黎锦熙13
短期小学教员和学生的国音训练(通信)(1937年2月13日) 黎锦熙16
纠正错别字的一种方法(1946年4月) 无名氏18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情况(1956年7月) 丛玉轩19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两个问题(1956年7月) 马英贞24
关于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问题(1957年1月25日) 辛安亭32
识字教学中的几个问题(1959年) 陆静山34
谈汉语拼音方法的“音节化”(1960年7月) 黎锦熙40
教儿童写字(1960年) 斯 霞43
革新汉语拼音教学法(1961年7月) 周有光46
我对小学集中识字的一些看法(1961年10月) 辛安亭52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心理学探讨——斯霞老师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教学方法(1962年4月) 萧毓秀 罗 珉58
识字教学的集中与分散问题(1962年6月) 胡寄泉63
谈谈识字教学(1978年11月) 斯 霞68
浅谈集中识字教学(1979年4月) 田本娜73
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1980年11月) 施 晓80
最常用一千字和识字教学(1981年9月) 殷焕先83
小学识字教学(1982年6月) 蒋仲仁88
多种形式识字法——小学低年级的识字训练(1982年8月) 莘乃珍 梁俊英 崔 峦97
关于培养识字能力的探讨(1982年8月) 许 汉102
《汉语拼音方案》在教学上的应用(1983年6月) 蒋仲仁111
拼音识字可以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1983年11月) 吕叔湘116
汉字与阅读(提纲)(1984年7月) 张志公118
汉字教学改革的回顾(1986年) 蒋仲仁124
谈汉语拼音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1989年4月) 莘乃珍129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1990年3月) 崔 峦132
简论“识繁写简”(1991年2月) 吕叔湘134
用什么样的汉字测定及估计小学生的识字量(1992年1月) 华东师大教育系识字量测试小组135
汉语拼音教学的历史与现状(1993年8月) 莘乃珍142
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必须以识字为重点(1994年3月) 田本娜147
中国汉字教育的现状与展望(1996年3月) 赵敏成155
汉字书写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1996年5月) 李刃非161
笔画指导与写字能力之关系(1996年9月10日) 顾大我164
国小书法学习策略教学研究(1996年9月10日) 洪文珍171
识字教学的回顾与展望(1997年) 崔 峦181
阅读教学187
国文教授私议(1914年4月) 钱基博187
读文的教学法(1925年) 吴研因192
小学读文教学的新贡献(1927年8月) 沈百英199
读法的心理(1932年) 吴研因202
阅读什么(1936年1月) 夏丏尊203
怎样阅读(1936年1月) 夏丏尊207
中小学国文国语诵读之重要(1936年11月1日) 黎锦熙211
常识和读书的联络(1937年7月) 俞子夷215
一、二学年复式国语教学(1939年8月) 俞子夷219
讲书——小学实际问题(1941年3月) 俞子夷225
读书——小学实际问题(1941年4月) 俞子夷229
读书的心理(1942年) 傅彬然234
读书和作文(1943年) 张世禄237
当前“长课文”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意见(1956年6月) 文以战242
课外阅读指导工作的初步体会(1956年7月) 哈尔滨市教育局247
常识性课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1956年7月) 黑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51
在阅读课中进行词语教学的一些经验(1956年7月) 四川省教育厅254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情况(1956年7月) 姚若惠257
关于小学高年级的长课文教学问题(1957年2月22日) 辛安亭265
略论小学小说教学(1961年)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函授部267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1962年1月22日) 叶圣陶275
阅读与作文(1962年7月) 斯 霞277
略论朗读与背诵(1962年10月) 蒋仲仁281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的词汇教学(1962年10月) 王企贤284
字和句的推敲(1962年12月) 袁微子288
再谈字和句的推敲(1963年3月) 袁微子292
谈诗歌教学(1963年6月) 袁微子296
讲语文必须联系学生写作实践(1963年12月) 单 权300
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步骤(1963年7月) 陆静山302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1964年4月) 田本娜310
论谜语对儿童的教育作用(1977年5月) 辛安亭318
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问题(1979年4月) 张志公 田小琳322
关于精讲及其他(1979年6月) 张志公326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上的一点探讨(1979年7月) 霍懋征329
论读书指导(1979年) 蒋仲仁334
略论默读教学(1980年11月) 高惠莹340
论寓言及其教学(1980年1月) 周仁济343
抓住文章思路,组织阅读教学(1981年9月) 李伯棠347
试谈小学阅读教学(1981年10月) 田本娜358
小学三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1982年4月) 章婉兴 吴也显 覃事敏364
应当建立一门阅读学(1982年4月) 韩雪萍 张春林 鲁宝元371
语文课堂提问的心理学问题(1982年4月) 朱作仁375
在讲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词句(1982年8月)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局二年级语文教研室384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智力(1982年8月) 查如棠389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1982年12月) 蒯福棣395
说说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1983年2月) 袁瑢399
阅读教学要抓学生的认识过程(1983年6月) 黄廷璋402
我对思路问题的理解(1983年6月) 袁微子405
试谈小学阅读教学的阶段性(1984年4月) 李伯棠407
阅读研究和阅读教学展望(1984年7月) 韩雪萍41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985年1月) 李秉德 杨爱程417
从信息论谈小学语文讲读课结构改革(1985年5月) 刘锦章423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感(1986年2月) 陈仲梁428
阅读过程非认识因素分析(1986年3月) 田本娜432
小学阅读教学课堂结构的改革(1987年1月) 戴宝云 高波琴 梁启虞438
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哪里(1987年1月) 蒯福棣445
明确阅读教学的特征,加强基本功训练(1987年) 朱敬本448
阅读教学过程(1989年5月) 田本娜457
阅读教学方法改革的回顾及其启示(1989年10月) 田本娜460
阅读的主体和客体(1990年2月) 沈大安466
学法指导与小学阅读教学内容的改革(1990年11月) 潘自由471
处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1990年12月) 蒯福棣475
阅读教学课堂结构改革现状研究(1991年1月) 雷 实478
试析阅读教学的三个误区(1992年2月) 陈明华484
语文教学过程模式研究(1994年9月) 田本娜488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几个问题(1996年4月) 丁培忠497
阅读教学的观察与思考(1996年6月) 权曙明500
内容深究策略新探——以《种子的力气》为例(1996年10月) 钟吉雄504
语言文字训练过程管窥(1996年11月) 祁明哲509
内容,还是形式?——关于阅读教学的人文思考(1997年1月) 万金党513
读书科课文深究的创造性教学(1997年6月) 钟吉雄519
作文教学527
小学作文教授法(1915年6月) 姚铭恩527
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1919年1月1日) 叶圣陶536
缀法教授之根本研究(1919年4月) 范祥善540
语言的教学方法(1925年) 吴研因545
《文章作法》绪言(1926年8月) 夏丏尊548
作文的基本态度(1926年8月) 夏丏尊549
作文论(1929年10月) 叶圣陶551
小学实际问题——低年级的作文与说话(1939年10月) 俞子夷571
作文——小学实际问题(1941年5月) 俞子夷575
文从写话起——想说什么,就写什么,话怎样说,就怎样写(1946年2月) 辛安亭578
“集体习作”(1946年8月19日) 于在春581
谈谈作文教学(1946年8月) 无名氏584
怎样指导记日记(1946年10月) 无名氏587
习作与批改(1946年) 蒋伯潜589
教作文课的九点经验(1947年) 无名氏596
谈谈小学低年级的作文问题(1947年) 白晓天597
关于作文教学(1950年) 无名氏600
谈谈批改作文(1950年) 无名氏603
小学作文教学的情况和问题(1956年7月) 钟 华 林佩燕605
培养低年级儿童的说话和写话能力(1960年6月) 斯霞609
多练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1961年7月) 袁微子613
从三百篇作文中看到的几个问题(1961年10月) 刘竺君618
指导与批改(1952年10月) 斯 霞624
试论作文批改的调节功能(1980年8月) 启扬 黄煜峰 吴承红627
怎样从教材中考虑作文命题(1981年2月) 王有声632
说话和作文(1981年) 蒋仲仁637
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问题(1982年6月) 袁微子642
小学一至三年级读写能力的训练(1982年8月) 陈国雄 常振家 刘新梅645
从作文教学到说写训练(1982年) 蒋仲仁649
作文指导断想(1983年2月) 崔峦652
小学作文训练的源与流(1984年1月) 李伯棠656
小学作文是书面表达训练(1984年2月) 张田若661
上海市三百名小学生口头言语表达能力的调查报告(1984年4月) 戴宝云 李济明664
要让学生“愿意写”(1984年5月) 何慧君667
学作文是为了用(1984年7月) 张志公670
引导学生爱作文(1984年) 蒋仲仁673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我们的研究任务(1986年4月) 高宗达675
对上海市三百名小学生听话能力的调查(1986年6月) 戴宝云 张雪珍678
必须重新认识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1986年9月) 李吉林682
口头语言的教学(1986年) 蒋仲仁685
小学作文教学新体系的框架(1987年3月) 袁微子688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1987年8月) 高宗达691
中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方法浅析(1988年7月) 吴立岗697
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1991年1月) 蒯福棣705
激发小学生作文动机的心理学分析(1992年3月) 吴立岗708
写作教学管窥(1992年9月) 刘国正712
培养智力技能是作文训练的保证(1993年3月) 吴立岗716
用活动心理学原理指导小学作文教学改革(1993年8月) 吴立岗723
由说话导入创作的语文教学(1993年) 张嘉真732
尽早实现说话训练向书面作文的转化(1994年1月) 吴立岗740
儿童作文评鉴的探讨(1994年6月) 徐守涛745
以儿童语言交际功能为主线构建小学作文训练序列(1994年9月) 吴立岗755
启发式与创造性思考作文教学之研究(1994年) 徐守涛 蔡雅泰 张丽丽770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1995年12月13日) 曹国棠780
采用“写话课”协助初小学生学习书面语的研究(1995年12月13日) 黄洁贞784
透过观看电视节目进行听说能力训练的方法(1995年12月13日) 邝锐强791
创意写作教学法成效评估(1995年12月13日) 李孝聪795
谈写作教学的两个问题——学习动机和教学目标(1995年12月13日) 鲁焕珍801
写作思维过程个案研究——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1995年12月13日) 谢锡金 岑伟宗808
学生汉语书面表达能力发展研究(1995年12月13日) 祝新华814
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1996年3月) 崔 峦821
香港小学作文测验(1997年9月) 董蓓菲826
语文教改实验833
小学高年级国语教学的两个研究(1929年5月) 吴增芥833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验方法的意见(1930年3月) 杜佐周839
作文指导方法的比较实验(1935年4月) 吴震春842
对于注音符号的教学实验意见(1936年6月13日) 黎锦熙853
谈随课文分散识字(1962年5月) 斯 霞857
集中识字二十年(1979年11月) 刘曼华 马淑珍 童正玉862
黑山县北关小学的语文教学改革(1980年) 李 铎867
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说写能力——一年级语文教学实验报告(1981年10月) 翟惠文 万云英 任美玉877
“素描”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改实验报告(1981年) 吴立岗887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第一轮实验报告(1983年11月) 丁义成 李 楠 包全恩899
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有益尝试——部件析形识字法的研究和实验(1984年1月) 苏静白 高景文908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实验研究——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1985年5月) 翟惠文 徐慧芳 吴翠龄913
以语文教学改革促进整体性改革的实验报告(1986年4月) 江苏省南京市琅玡路小学919
儿童听话和说话能力的因素分析及其测评研究(1991年6月) 张 敏924
读写结合教学的基本理论(1996年4月) 丁有宽933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之路——烟台市小学语文“双轨”教学实验简介(1996年5月) 李昌斌 张振国 沈培坤936
“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1997年3月) 李吉林939
语文教学研究活动949
中国语文诵读方法座谈会记录(1946年12月13日) 陈士林 周定一949
“中国语文学会”成立缘起(1947年2月14日) 陈望道954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1980年7月14日) 叶圣陶955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章程(1980年7月28日) 秘书处956
探讨阅读教学科学化的盛会—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侧记(1982年7月) 谭秀东 罗树华957
坚持“三个面向”,搞好阅读教学改革——记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年会(1984年10月) 周长秋 李振村960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讨会召开(1987年4月) 刘凤鸣965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举行年会(1989年5月) 成知辛966
十年回顾硕果累累,观摩活动群星灿烂——中国小语会十年工作回顾暨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纪实(1991年4月) 崛起赞967
海峡两岸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台北举行(1994年5月) 戴宝云969
在全国小语会第五届年会上的工作报告(1995年1月) 李吉林970
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新型小学语文教师——“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贺词(1995年10月10日) 高惠莹972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述评(1995年10月12日) 陈先云974
在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1995年10月12日) 崔 峦976
在全国小语会理事会暨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1996年11月13日) 崔 峦980
在“面向21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1997年5月11日) 崔 峦985
明确方向,深化改革——全国小学阅读教学研讨会综述(1997年8月) 陈先云988
创立中国特色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1997年10月15日) 高惠莹991
全国第二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开幕词(1997年10月15日) 李吉林996
在全国第二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闭幕式上的发言(1997年10月17日) 崔 峦997
语文教学的成绩、问题及改进办法座谈会综述(1998年5月) 《课程·教材·教法》记者1003
把适应时代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带入21世纪——语文教学研讨会纪要(1998年4月) 崔 峦 陈先云1006
传统语文教育1013
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研究(1961年9月) 张 耕1013
传统语文教育中的阅读训练(1962年1月) 张 耕1018
传统语文教育中的作文训练(1962年3月) 张 耕1022
谈传统语文教育——《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序和结语(1962年4月) 张志公1026
我国传统读书法(1983年5月) 高惠莹1032
试谈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语文教学(1983年11月) 李伯棠1037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1983年) 张志公1051
谈谈中国古代的儿童教材(1984年1月) 熊承涤1056
《传统蒙学丛书》序(1985年8月18日) 周谷城1061
汉代学校的教材与经学(1986年1月) 熊承涤1062
论秦代的教育(1987年5月) 朱启新1072
宋代的蒙学教材(1990年5月) 熊承涤1080
中国传统启蒙教材概观(1991年1月) 徐梓 王雪梅1085
中国传统蒙学述评(1991年3月) 徐 梓1095
《蒙学全书》序(1991年6月) 张志公1104
《中国语文教育史纲》序(1991年8月) 蒋仲仁1106
《中国语文教育史纲》序(1991年8月) 叶苍岑1108
《白话蒙学精选》前言(1991年10月2日) 汪茂和 蔡 翔1110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1996年2月) 刘国正1114
我国读写教学传统的再认识(1996年3月) 吴言明1116
试析我国古代蒙养教材的特点(1997年3月) 吴洪成1119
附录1122
《语文教育论文选编》卷论文作者姓名索引1122
《语文教育论文选编》卷所收报刊、论文集总览1147
后记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