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运动生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锡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0538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运动生理-生理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运动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运动生理学是科学训练的重要内涵1
第一章 运动训练与运动生理2
第一节 运动活动的最终执行者是肌肉2
第二节 运动活动的能量供应与心肺功能3
第二章 运动训练对人体作用的生理规律6
第一节 科学训练必须遵循人体运动时的一般规律6
第二节 运动训练中的过度训练8
第三章 科学训练的实施10
第一节 科学训练目标的确立10
第二节 科学训练的原理11
第三节 训练效果的评定方法16
第二篇 运动员的选材20
第一章 运动员的专项选材年龄21
第一节 不同专项的选材年龄和选材阶段21
第二节 选材的方法和阶段24
第二章 身体素质遗传性的实验研究以及专项选材必测项目26
第一节 对某些身体素质遗传性的实验研究26
第二节 不同专项选材时的必测项目30
第三篇 运动训练状态34
第一章 运动训练与生理应激35
第一节 概述35
第二节 近代生理学对生理应激的解释及机制的研究36
第三节 应激与适应37
第二章 训练或比赛的生理反应和准备活动40
第一节 比赛前静止状态下的生理反应40
第二节 训练或比赛前的准备41
第三章 训练或比赛开始后人体机能的动员和适应过程44
第一节 运动的快速反应44
第二节 对运动的长期生理适应47
第四章 运动性疲劳51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51
第二节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54
第四篇 运动训练辅助手段59
第一章 运动训练辅助手段60
第一节 机械学和生物力学辅助手段60
第二节 营养学辅助手段65
第三节 生理和物理学辅助手段70
第四节 心理学辅助手段72
第五节 药理学辅助手段74
第二章 补充碳水化合物对运动训练作用的再认识81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在运动训练和恢复中的作用81
第二节 运动与碳水化合物的补充85
第五篇 运动训练的恢复92
第一章 运动训练与恢复的基本理论93
第一节 训练与恢复的基本理论93
第二节 运动员恢复适应的评定概述96
第三节 运动员恢复状况的评定98
第二章 根据恢复情况决定训练102
第一节 运动量的评定102
第二节 根据运动员恢复状况进行训练的应用举例104
第三节 营养物质补充对运动后恢复的促进作用105
第六篇 运动员的停训和比赛前的调整109
第一章 停训110
第一节 停训对运动能力的影响110
第二节 停训对心肺功能的影响112
第二章 赛前的训练减量115
第一节 训练减量对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的影响115
第二节 训练减量的原则116
第七篇 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与运动成绩120
第一章 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特点121
第一节 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特点121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成分的测定方法123
第二章 运动员体重控制129
第一节 运动员体重控制的分类与方法129
第二节 运动员快速减体重时机体的变化和快速减重的原则130
第三节 运动员长期控制体重132
第八篇 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136
第一章 运动训练生理监控的原则及设计思路137
第二章 心率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139
第一节 心率监测的历史发展过程139
第二节 利用心率指标进行运动训练监控的具体方法139
第三节 影响心率指标监控准确性的因素143
第四节 心率指标监控过度训练145
第三章 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146
第一节 概念146
第二节 乳酸阈值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147
第三节 血乳酸反应曲线的测定148
第四节 利用血乳酸指标对训练监测的示例150
第五节 基于血乳酸数据的训练计划150
第四章 尿蛋白测定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157
第一节 运动性尿蛋白的概念157
第二节 影响运动性尿蛋白的因素158
第三节 蛋白尿等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160
第五章 最大摄氧量指标的间接测定及其应用161
第一节 最大摄氧量指标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161
第二节 最大摄氧量指标的间接测定及其应用162
第六章 运动训练负荷监控的其他指标简介163
第七章 运动训练生理监控的实例分析166
第九篇 运动训练与特殊环境172
第一章 运动训练与特殊环境173
第一节 人与环境概述173
第二节 体温调节、环境和运动174
第三节 在热环境中运动178
第四节 在冷环境中运动181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运动184
第二章 生物钟与运动186
第一节 生物钟节律与运动能力186
第二节 人体体能的近似生物钟昼夜节律特征187
第十篇 运动体适能的生理学分析之一191
第一章 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关系192
第二章 力量193
第一节 力量的概念和分类193
第二节 与力量有关的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195
第三节 影响力量发展的生物学因素199
第四节 发展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201
第五节 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204
第三章 爆发力206
第一节 爆发力概念和影响爆发力的生理因素206
第二节 爆发力测验方式207
第十一篇 运动体适能的生理学分析之二209
第一章 长距离耐力训练的生理学分析210
第一节 无氧耐力的生物学基础210
第二节 有氧耐力的生物学基础211
第三节 发展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的方法213
第四节 有氧与无氧耐力训练的生理学分析215
第五节 耐力素质的评价方法217
第二章 速度训练的生理学分析220
第一节 速度素质的概念及分类220
第二节 速度素质训练的生化生理特点221
第三节 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223
第四节 动作速度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224
第五节 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225
第六节 速度与力量的关系及训练方法226
第七节 速度素质的测验与评定227
第八节 提高速度素质训练的原则及训练方法228
第十二篇 运动体适能的生理学分析之三233
第一章 柔韧素质234
第一节 关节结构的生物学基础234
第二节 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235
第三节 柔韧素质的评价方法236
第二章 灵敏238
第一节 灵敏素质的生物学基础238
第二节 发展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239
第三节 灵敏素质的测试方法240
第三章 平衡243
第一节 平衡的概念和分类243
第二节 维持平衡的器官243
第三节 平衡能力的评估245
第四节 提高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246
第四章 协调247
第一节 协调的概念和影响协调素质的因素247
第二节 提高协调素质的方法248
第三节 协调素质的测试方法248
第五章 反应250
第十三篇 运动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253
第一章 特殊环境训练法254
第一节 高住低练训练法254
第二节 间歇性低氧训练法255
第二章 运动训练法的传统分类256
第一节 间歇训练法256
第二节 持续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257
第三章 改变运动技术难度的训练法259
第一节 降低技术难度训练法259
第二节 相似技术训练法260
第四章 其他训练方法261
第一节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说方法261
第二节 反馈训练法262
第三节 模拟训练法263
第十四篇 儿童少年运动训练的生理学266
第一章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267
第一节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267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269
第三节 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272
第四节 儿童少年发育程度的评定和发育类型274
第五节 儿童少年结构、功能特征和运动训练279
第二章 儿童少年的性别差异与运动能力285
第一节 运动能力的性别差异285
第二节 女子月经周期问题287
第十五篇 健康体适能的生理学基础291
第一章 身体活动与健康体适能292
第一节 身体活动与健康292
第二节 运动锻炼的潜在危险及其预防297
第二章 健身运动的一般原则以及训练计划的制定303
第一节 健身运动的训练原则303
第二节 提高心肺功能的训练原则305
第三节 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训练原则312
第十六篇 运动中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317
第一节 运动瘾318
第二节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防治新进展318
第三节 过度训练新解320
第四节 运动性猝死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