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三经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十三经概论
  • 夏传才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720102934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十三经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和经学1

第一节 什么是“经”1

第二节 孔子与六经4

第三节 从六经到十三经6

六经的次第7

六经存五经9

东汉的七经11

唐代的九经13

开成十二石经15

宋十三经和四书五经16

第四节 经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8

儒学和经学18

训诂之学20

义理之学22

考据之学25

经学丛书27

第五节 经学主要流派的发展——汉学系各派29

汉代今文学与古文学之争30

魏晋的郑学与王学之争35

南北朝的南学与北学之争37

唐代经学统一的利弊38

第六节 经学主要流派的发展——宋学系各派41

思辨学派41

程朱理学43

陆王心学45

河东学派与姚江学派之争47

第七节 经学主要流派的发展——新汉学系各派49

浙西学派和浙东学派50

乾嘉学派52

清今文学派55

第二章 《周易》58

第一节 《易经》59

《易经》的组织结构59

卦爻辞的分类63

《易经》的时代和作者66

占筮之法68

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70

社会史料和思想史料75

爻辞的文学价值79

第二节 《易传》80

《易传》的时代和作者81

《十翼》是讲什么的83

《易传》的哲学思想体系85

《易传》的社会政治思想88

第三节 《周易》的解说和研究90

汉儒象数和魏晋玄理91

宋学图书派和义理派92

现代《易》学95

第三章 《尚书》98

第一节 《尚书》的时代和体例98

第二节 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101

今文《尚书》101

古文《尚书》103

伪古文《尚书》105

《尚书》的辨伪107

第三节 《虞书》和《夏书》109

《尧典》109

《皋陶谟》113

《禹贡》115

《甘誓》118

第四节 《商书》119

《汤誓》120

《盘庚》121

《高宗肜日》、《西伯勘黎》、《微子》123

第五节 《周书》124

《洪范》125

《无逸》、《召诰》、《立政》127

《大诰》、《多士》、《多方》、《吕刑》129

《康诰》、《酒诰》、《梓材》、《文侯之命》132

《洛诰》、《君奭》134

《金滕》、《顾命》135

《牧誓》、《费誓》、《秦誓》136

第六节 《尚书》的训诂、版本和义理研究138

古代的研究138

现代三派142

第四章 《诗经》145

第一节 诗三百篇产生的时代和地域145

三《颂》的时代145

二《雅》的时代147

《国风》的时代和地域148

第二节 三百篇的采集、应用和编订150

采诗和陈诗150

朝会宴享和赋诗言志151

幸运和厄运153

孔子删《诗》说154

孔门诗教155

第三节 六义156

风、雅、颂157

笙诗、四始和风雅正变说158

赋、比、兴159

第四节 三家《诗》、《毛诗》和《毛诗序》160

三家《诗》161

《毛诗》163

《毛诗序》165

第五节 《颂》——西周的颂歌169

歌颂和神化开国先王170

农事诗171

仁德的神172

第六节 二《雅》——贵族的诗173

周人开国史诗174

贵族政治讽喻诗176

怨刺诗178

第七节 《国风》——民间歌辞179

劳者之歌179

行役之怨181

情诗恋歌182

妇女婚姻186

国家兴亡187

民俗风习189

讽刺民谣189

没落哀歌191

第八节 《诗经》的语言艺术192

语言、句法和章法192

自然韵律194

赋、比、兴并用195

第九节 《诗经》的注疏和研究196

第五章 三礼200

第一节 《周礼》200

《周礼》成书的时代、作者和影响201

六官202

《周礼》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205

《周礼》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210

第二节 《仪礼》215

礼的起源和礼制215

《仪礼》的成书和流传218

十七篇解题和主要注本220

冠礼和婚礼222

五服224

第三节 《礼记》226

《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227

《礼记》篇目分类228

《礼运》232

《大学》233

《中庸》237

《学记》241

《乐记》245

第六章 《春秋》三传249

第一节 《春秋经》249

《春秋》解题249

《春秋》的时代和史料价值252

《春秋》大义和《春秋》笔法253

第二节 《左传》256

《左传》的作者和成书时代256

经后之传、无经之传和异经之传258

《左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倾向260

《左传》的文学成就266

第三节 《公羊传》268

《公羊传》的作者、时代及其流传268

《春王正月》269

《宋人及楚人平》271

公羊学273

第四节 《谷梁传》275

《谷梁传》的作者、时代及其流传275

《郑伯克段于鄢》277

第七章 《论语》279

第一节 孔子和孔门弟子279

孔子生平279

孔子的形象280

孔门弟子283

第二节 今、古文《论语》和注本288

《论语》成书的时代289

今文《论语》和古文《论语》290

《论语》的注释291

第三节 《论语》论仁293

爱人和忠恕293

孝悌为仁之本294

克己复礼为仁297

仁为理想人格298

修身达仁299

第四节 《论语》论礼301

不学礼无以立301

仁礼制约303

尊尊亲亲304

正名305

第五节 《论语》论中庸306

过犹不及306

和而不同307

不可则止308

第六节 《论语》论政治310

尊王忠君310

富民节用312

重德省刑314

贤人政治315

第七节 《论语》论教育318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318

全面教育,德育为先319

启发教学,因材施教320

师生平等,教学相长321

第八节 孔子研究应注意的问题323

第八章 《孝经》325

第一节 作者和写作时代及版本325

第二节 十八章内容大要327

开宗明义327

五孝328

以孝治天下330

孝亲、事君和谏诤332

发扬孝道,感动天地334

第三节 《孝经》的批判335

第九章 《尔雅》338

第一节 作者、成书时代和篇数339

第二节 《尔雅》的内容和分类341

语言类341

人文关系类344

建筑器物类348

天文地理类349

植物动物类358

第三节 《尔雅》的体例和训诂方法364

第四节 《尔雅》的价值和使用367

第五节 《尔雅》的注疏和“群雅”371

主要注疏本371

“群雅”372

第十章 《孟子》376

第一节 孟子其人其书377

孟子生平378

《孟子》书的作者和篇数379

孟子的历史命运380

第二节 孟子的政治思想382

民本思想382

仁政纲领384

王道理想389

贤能政治391

第三节 孟子的哲学思想394

性善论394

尽心知性398

天命观401

历史观405

第四节 孟子的教育思想408

教育的目的和作用408

道德教育409

教育与学习的原则和方法410

第五节 孟子的文艺思想414

与众乐乐,与民同乐414

文艺为政治教化服务416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417

知言养气419

第六节 《孟子》的注疏和研究422

附录:参考引用书目举要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