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Multisim 10&Ultiboard 10原理图仿真与PCB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Multisim 10&Ultiboard 10原理图仿真与PCB设计
  • 唐赣,吴翔,苏建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05577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165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电子电路-电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Multisim 10、Ultiboard 10;印刷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Multisim 10&Ultiboard 10原理图仿真与PCB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认识Multisim 10软件1

1.1 Multisim 10概述2

1.1.1 Multisim 10简介2

1.1.2 Multisim 10运行环境2

1.1.3 安装Multisim 10软件2

1.2 Multisim 10软件界面3

1.3 工具栏4

1.4 快捷菜单4

1.4.1 不选择元件时的鼠标右键快捷菜单5

1.4.2 选中元件或仪器时的鼠标右键快捷菜单6

1.4.3 选中线段时的鼠标右键快捷菜单7

1.4.4 选中文本块或图形时的鼠标右键快捷菜单8

1.4.5 选择标题块时的鼠标右键快捷菜单8

1.4.6 选中注释或仪器探针时的鼠标右键快捷菜单9

1.5 设置原理图捕获参数10

1.6 设计工具盒12

1.7 定制界面12

练习题14

第2章 原理图捕获基本设置15

2.1 原理图捕获简介16

2.2 多电路窗口16

2.3 在元件数据库中定位元件16

2.4 放置元件17

2.4.1 使用元件浏览器放置17

2.4.2 放置虚拟元件19

2.4.3 使用“In Use List”20

2.4.4 Two-Pinnded Passives20

2.4.5 选择已放置的元件21

2.4.6 移动已放置的元件21

2.4.7 复制已放置的元件22

2.4.8 重置已放置的元件22

2.4.9 设置元件颜色22

2.5 为元件配线23

2.5.1 为元件自动配线24

2.5.2 手工配线24

2.5.3 自动配线与手工配线结合运用25

2.5.4 放置无连接标记25

2.5.5 在工作区中直接放置配线26

2.5.6 设置配线参数27

2.5.7 修改配线路径27

2.5.8 设置配线颜色27

2.5.9 移动配线27

2.6 手动添加节点28

2.7 旋转、翻转元件28

2.8 在电路中查找元件29

2.9 设置标签30

2.9.1 修改元件标签和特征30

2.9.2 修改网络标志31

2.9.3 添加标题块31

2.9.4 添加混合文本33

2.9.5 添加注释33

2.9.6 图形注释34

2.9.7 捕获屏幕区域35

2.10 电路描述工具盒36

2.10.1 格式化电路描述工具盒36

2.10.2 仿真过程中的轴卷事件39

2.11 链接一个表单到电路40

2.11.1 创建表单40

2.11.2 创建链接41

2.11.3 设置提交表单选项41

2.11.4 完成表单42

2.12 打印电路42

练习题42

第3章 原理图捕获高级设置45

3.1 元件属性46

3.1.1 设置元件的识别信息46

3.1.2 查看已放置元件的值和模型46

3.1.3 在分析中设置元件的属性49

3.1.4 编辑已放置元件的用户自定义信息50

3.2 为元件指派错误信息50

3.2.1 设置已放置元件的错误信息50

3.2.2 使用自动错误信息选项51

3.3 数据表格视图51

3.3.1 数据表格视图“Results”标签页51

3.3.2 数据表格视图“Nets”标签页52

3.3.3 数据表格视图“Components”标签页52

3.3.4 数据表格视图“PCB Layers”标签页53

3.4 标题块编辑器53

3.4.1 输入文本54

3.4.2 标题代码55

3.4.3 标题块编辑器数据表格视图55

3.5 电气规则检查55

3.5.1 ERC选项标签页56

3.5.2 ERC规则标签页57

3.5.3 元件引脚标签页58

练习题58

第4章 大型电路设计61

4.1 平铺多个电路设计图表62

4.2 设计层次电路62

4.2.1 嵌套电路63

4.2.2 嵌套电路中元件编号63

4.2.3 嵌套电路中网络编号64

4.2.4 全局网络标志64

4.2.5 添加层次块64

4.2.6 添加子电路65

4.2.7 查看母表66

4.3 重命名元件环境66

4.4 总线67

4.4.1 放置总线68

4.4.2 总线属性69

4.4.3 合并总线70

4.4.4 为总线配线71

4.4.5 总线矢量连接72

4.5 产品变种73

4.5.1 设置产品变种74

4.5.2 在产品变种中放置元件75

4.6 项目管理器与版本控制79

4.6.1 项目操作79

4.6.2 操作项目中包含的文件80

4.6.3 版本控制80

练习题81

第5章 元件83

5.1 元件数据库的结构85

5.1.1 数据库标准85

5.1.2 元件分级85

5.2 在数据库中定位元件86

5.3 元件存储的信息类型88

5.4 管理数据库88

5.4.1 筛选元件88

5.4.2 删除元件89

5.4.3 复制元件89

5.4.4 保存放置的元件89

5.4.5 在数据库间移动元件90

5.4.6 管理元件族90

5.4.7 修改用户自定义的信息标题及注释91

5.4.8 显示数据库信息92

5.5 转换数据库92

5.6 从数据库中更新元件93

5.7 合并数据库94

5.8 元件编辑简介95

5.9 使用“Component Wizard”创建元件95

5.9.1 创建模拟元件95

5.9.2 创建数字元件100

5.9.3 创建VHDL元件101

5.9.4 在符号编辑器中用符号文件创建102

5.10 编辑元件102

5.11 编辑元件常规属性103

5.12 编辑元件符号103

5.12.1 复制元件符号103

5.12.2 在符号编辑器中创建和编辑元件符号104

5.13 编辑元件模型110

5.13.1 创建模型110

5.13.2 为元件创建SPICE模型111

5.13.3 加载模型114

5.13.4 修改模型数据114

5.13.5 从一个元件中复制模型到另一个元件114

5.14 模拟动作模型和控制源语法115

5.14.1 用ABM表达式设置访问网络电压和支路电流115

5.14.2 ABM表达式(支持的函数、运算和常量)115

5.14.3 控制源SPICE语法117

5.15 编辑元件引脚模型119

5.16 编辑元件的封装120

5.16.1 修改封装121

5.16.2 添加封装124

5.16.3 高级引脚绘制对话框124

5.17 编辑元件的电气参数125

5.18 编辑用户数据126

5.19 使用模型生成器创建元件模型126

5.19.1 AC Motor(交流电动机)126

5.19.2 BJT模型生成器128

5.20 使用代码模式创建模型131

5.20.1 什么是代码模式131

5.20.2 创建代码模型131

5.20.3 界面文件(ifspec.ifs)132

5.20.4 执行文件(Cfunc.mod)136

练习题138

第6章 仿真139

6.1 Multisim仿真简介140

6.2 使用Multisim仿真140

6.2.1 交互式元件140

6.2.2 Multisim中的元件容许误差141

6.2.3 开始、停止和暂停仿真141

6.2.4 电路一致性检查142

6.2.5 由网络表仿真142

6.3 Multisim SPICE仿真技术143

6.3.1 电路仿真机制143

6.3.2 仿真的4个阶段143

6.3.3 等效公式143

6.3.4 数字仿真143

6.4 RF仿真144

6.5 MultiVHDL144

6.6 电路向导144

6.6.1 555时基电路向导144

6.6.2 滤波器电路向导146

6.6.3 共发射极放大器电路向导147

6.6.4 运算放大器电路向导148

6.7 仿真错误日志索引149

6.8 汇聚助手150

6.9 保存、加载仿真配置文件150

6.9.1 保存仿真配置文件150

6.9.2 加载一个仿真配置文件151

6.10 仿真总结152

练习题152

第7章 仪器153

7.1 Multisim仪器简介155

7.1.1 保存仪器仿真数据155

7.1.2 在电路中添加仪器155

7.1.3 使用仪器156

7.1.4 使用多个仪器156

7.2 打印仪器156

7.3 交互式仿真设置157

7.3.1 设置仪器默认选项157

7.3.2 解决仿真错误157

7.4 Multimeter(万用表)158

7.5 Function Generator(函数信号发生器)159

7.6 Wattmeter(瓦特表)160

7.7 Oscilloscope(示波器)161

7.8 Bode Plotter(波特仪)163

7.9 Word Generator(字符发生器)164

7.10 Logic Analyzer(逻辑分析仪)165

7.11 Logic Converter(逻辑转换仪)168

7.12 Distortion Analyzer(失真度仪)169

7.13 Spectrum Analyzer(频谱仪)169

7.14 Network Analyzer(网络分析仪)169

7.15 Measurement Probe(测量探针)170

7.16 Four Channel Oscilloscope(四踪示波器)172

7.17 Frequency Counter(频率计数器)174

7.18 IV Analyzer(伏安特性分析仪)175

7.19 Agilent Simulated Instruments(安捷伦仿真仪器)180

7.20 Tektronix Simulated Oscilloscope(泰克仿真示波器)184

7.21 Voltmeter(伏特表)186

7.22 Ammeter(安培表)186

7.23 Current Probe(电流探针)187

7.24 LabVIEW Instrument(LabVIEW仪器)188

7.24.1 系统开发需求189

7.24.2 LabVIEW仪器示例189

7.24.3 创建LabVIEW仪器190

7.24.4 安装LabVIEW仪器191

练习题192

第8章 分析195

8.1 Multisim分析简介197

8.2 查看分析结果197

8.2.1 设置图示仪中的页面198

8.2.2 设置图示仪199

8.2.3 查看图表204

8.2.4 剪切、复制、粘贴205

8.2.5 打开文件205

8.2.6 保存文件205

8.2.7 打印及打印预览206

8.2.8 在最后的仿真结果中添加轨迹线207

8.3 设置分析209

8.3.1 常规指令(General Instructions)209

8.3.2 分析参数标签页(Analysis Parameters)209

8.3.3 输出标签页(Output)209

8.3.4 分析表达式211

8.3.5 分析选项标签页(Analysis Options)212

8.3.6 摘要标签页(Summary)213

8.3.7 不完整分析(Incomplete Analysis)214

8.4 直流工作点分析(DC Operating Point Analysis)214

8.4.1 设置和运行直流工作点分析214

8.4.2 示例电路214

8.4.3 发现并处理直流工作点分析的问题216

8.5 交流分析(AC Analysis)217

8.6 瞬态分析(Transient Analysis)218

8.6.1 设置瞬态分析参数218

8.6.2 发现并处理瞬态分析的问题219

8.7 傅里叶分析(Fourier Analysis)220

8.8 噪声分析(Noise Analysis)221

8.8.1 设置噪声分析参数222

8.8.2 噪声分析电路示例223

8.9 失真度分析(Distortion Analysis)225

8.9.1 准备用于失真分析的电路225

8.9.2 理解失真分析选项226

8.9.3 谐波失真分析226

8.9.4 互调失真分析228

8.10 直流扫描分析(DC Sweep Analysis)229

8.10.1 设置直流扫描分析参数229

8.10.2 直流扫描分析电路示例1230

8.10.3 直流扫描分析电路示例2(嵌套直流扫描)231

8.11 直流和交流灵敏度分析(DC and AC Sensitivity Analysis)233

8.11.1 灵敏度分析参数233

8.11.2 设置并运行灵敏度分析234

8.12 参数扫描分析(Parameter Sweep Analysis)236

8.12.1 设置参数扫描分析参数236

8.12.2 参数扫描分析示例237

8.13 温度扫描分析(Temperature Sweep Analysis)240

8.14 传输函数分析(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241

8.14.1 设置传输函数分析参数241

8.14.2 传输函数分析示例电路(线性)242

8.14.3 传输函数分析示例电路(非线性)244

8.15 最差情况分析(Worst Case Analysis)245

8.15.1 设置容许误差参数245

8.15.2 设置最差情况分析参数246

8.15.3 最差情况分析示例247

8.16 零极分析(Pole Zero Analysis)249

8.16.1 Multisim处理方法249

8.16.2 设置零极分析参数250

8.16.3 运行零极分析250

8.17 蒙特卡罗分析(Monte Carlo Analysis)251

8.17.1 平均分布251

8.17.2 高斯分布(正态分布)252

8.17.3 设置和运行蒙特卡罗分析252

8.17.4 指定蒙特卡罗分析参数252

8.17.5 蒙特卡罗分析示例253

8.18 线宽分析(Trace Width Analysis)256

8.18.1 Multisim处理方法256

8.18.2 线宽分析电路示例256

8.19 嵌套扫描分析(Nested Sweep Analyses)257

8.20 批处理分析(Batched Analyses)259

8.21 用户自定义分析(User Defined Analyses)260

8.21.1 创建和仿真一个SPICE网络表260

8.21.2 导入SPICE网络表到Mutlisim中261

8.21.3 使用陈述绘制两节点262

8.22 自定义分析选项对话框262

8.22.1 全局标签263

8.22.2 直流标签264

8.22.3 瞬态标签265

8.22.4 器件标签265

8.22.5 高级标签266

练习题266

第9章 后处理269

9.1 后处理简介270

9.2 使用后处理270

9.2.1 基本设置步骤270

9.2.2 设置页面、轨迹线、曲线图、图表272

9.3 后处理变量273

9.4 后处理可用的函数273

第10章 报告277

10.1 材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278

10.2 元件详细报告(Component Detail Report)280

10.3 网络报表(Netlist Report)280

10.4 原理图统计报告(Schematic Statistics Report)281

10.5 多余门电路报告(Spare Gates Report)282

10.6 模型数据报告(Model Data Report)282

10.7 交叉报表(Cross Reference Report)283

10.8 产品变种过滤对话框284

练习题284

第11章 信息转换287

11.1 信息转换简介288

11.2 输出到PCB布线288

11.2.1 从Multisim输出到Ultiboard用于PCB布线288

11.2.2 转换到其他PCB布线工具289

11.3 向前注释(Forward Annotation)290

11.4 返回注释(Back Annotation)290

11.5 输出仿真结果290

11.5.1 输出到MathCAD290

11.5.2 输出到Excel291

11.5.3 保存测量文件291

11.6 输出一个网络表文件292

11.7 导入其他格式的文件292

11.8 互联网设计共享293

第12章 射频295

12.1 Multisim射频模块简介296

12.2 射频元件296

12.2.1 Multisim的射频元件296

12.2.2 带状线、微波传输线、波导297

12.2.3 射频电阻298

12.2.4 射频电容298

12.2.5 射频电感298

12.2.6 有源器件(Active Devices)299

12.3 射频仪器299

12.3.1 频谱分析仪300

12.3.2 网络分析仪303

12.4 射频分析304

12.4.1 RF Characterizer Analysis(射频特征分析)304

12.4.2 Matching Network Analysis(匹配网络分析)305

12.4.3 Noise Figure Analysis(噪声分析)307

12.5 射频模型生成器310

12.5.1 波导(Waveguide)311

12.5.2 微波传输带(Microstrip Line)313

12.5.3 开口端微波传输带(Open End Microstrip Linemodel)314

12.5.4 射频螺旋电感(RF Spiral Inductor)315

12.5.5 带状线模型(Strip Line Model)315

12.5.6 带状线弯曲(Stripline Bend)316

12.5.7 损耗线(Lossy Line)317

12.5.8 交叉指行电容(Interdigital Capacitor)318

12.6 设计一个射频电路319

12.6.1 选择射频放大器的类型319

12.6.2 选择一个直流工作点320

12.6.3 选择偏置网络320

第13章 认识Ultiboard并设置其基本参数325

13.1 印制电路板基础与Ultiboard 10简介326

13.1.1 印制电路板基础326

13.1.2 Ultiboard 10简介327

13.2 Ultiboard 10软件界面329

13.3 工具栏330

13.4 设置全局参数331

13.4.1 常规设置331

13.4.2 路径设置332

13.4.3 颜色设置333

13.4.4 PCB设计设置333

13.4.5 尺寸设置334

13.4.6 3D选项设置335

13.5 设置PCB属性336

13.5.1 特征标签页336

13.5.2 栅格和单位标签页337

13.5.3 覆铜层标签页337

13.5.4 焊盘/过孔标签页338

13.5.5 常规层标签页339

13.5.6 3D数据标签页339

13.5.7 设计规则标签页341

13.5.8 偏好层设置标签页341

13.6 设计工具盒342

13.7 数据表格视图342

13.8 定制用户界面349

练习题351

第14章 设置项目文件353

14.1 创建一个新的项目文件354

14.1.1 利用菜单【File】/【New Project】命令创建新项目354

14.1.2 从现有的网络表文件中创建项目文件355

14.2 文件操作356

14.3 选择和取消选择元件357

14.4 放置和选择模式358

14.5 查找元件359

14.6 设置显示选项359

14.7 设置层360

14.7.1 定义覆铜层360

14.7.2 访问层361

14.8 创建边框边界线362

14.9 设置电路板的参考点364

14.10 设计规则错误364

14.11 设置群组编辑器365

练习题367

第15章 元件操作369

15.1 放置元件371

15.1.1 从边框边界线外拖曳元件371

15.1.2 使用数据表格视图放置元件371

15.1.3 导入网络表放置元件372

15.1.4 从数据库中选择元件372

15.2 放置元件的辅助工具373

15.2.1 飞线373

15.2.2 强制矢量374

15.3 拖曳元件375

15.4 橡皮圈功能375

15.5 元件推挤377

15.6 标尺栏379

15.7 确定元件的方向379

15.8 元件对齐380

15.9 设置元件间距381

15.10 放置群组排列工具盒381

15.11 复制群组382

15.12 反放置元件383

15.13 显示和编辑属性383

15.13.1 特征标签页383

15.13.2 位置标签页384

15.13.3 3D数据标签页384

15.13.4 元件标签页387

15.14 查看和编辑Attribute、Shape、Graphics属性387

15.15 放置其他元件387

15.15.1 放置跳线388

15.15.2 设置测试点390

15.15.3 测量标尺391

15.16 从数据库中选择、放置元件393

15.17 编辑元件和外形封装394

15.18 编辑多边形394

15.19 查看、编辑通孔引脚属性395

15.20 查看、编辑SMT元件引脚属性397

15.21 查找元件399

15.22 定位元件400

15.23 重置元件400

15.24 Cross-probing400

15.25 创建新元件401

15.26 数据库管理409

15.27 设置数据库类目录410

15.27.1 创建新的数据库目录410

15.27.2 复制数据库目录411

15.27.3 删除数据库的子目录411

15.27.4 重命名数据库的子目录411

15.27.5 移动数据库目录或子目录411

15.28 添加元件到数据库411

15.28.1 使用数据库管理器添加元件411

15.28.2 使用添加所选元件到数据库的菜单命令412

15.29 合并、转换数据库413

15.29.1 合并数据库413

15.29.2 转换2001或V7格式的数据库413

练习题414

第16章 设置铜膜导线和覆铜层415

16.1 放置铜膜导线417

16.2 放置总线419

16.3 设置密度工具条420

16.4 设置Keep-in/keep-out区域420

16.5 平均铜膜导线间距422

16.6 删除铜膜导线423

16.7 设置其他的覆铜元件423

16.7.1 放置覆铜区域423

16.7.2 放置电源层423

16.8 分割覆铜424

16.9 删除所有覆铜425

16.10 添加、删除泪滴焊盘425

16.11 查看、编辑覆铜属性426

16.12 设置过孔427

16.12.1 放置过孔427

16.12.2 查看、编辑过孔属性428

16.13 放置SMD多端口扩展器431

16.14 设置网络432

16.15 使用网络表编辑器434

16.16 网络桥440

16.16.1 创建网络桥440

16.16.2 放置网络桥441

16.17 复制布线覆铜442

16.18 交换引脚和门443

练习题444

第17章 PCB计算器、自动布局、自动布线445

17.1 PCB传输线计算器446

17.1.1 微波传输线计算器446

17.1.2 内含微波的微波传输线计算器446

17.1.3 居中带状线传输计算器447

17.1.4 不对称带状传输计算器448

17.1.5 双带状线传输计算器449

17.2 PCB差分阻抗计算器450

17.2.1 Microstrip Calculations(微波传输计算器)450

17.2.2 设置居中带状线微波传输差分阻抗计算器451

17.2.3 设置不对称带状线微波传输差分阻抗计算器452

17.3 自动布局与自动布线453

17.3.1 自动布局453

17.3.2 自动布线455

17.4 自动布总线456

17.5 放置自动测试点457

练习题458

第18章 为生产装配、制造做准备459

18.1 放置和编辑文本460

18.2 捕获屏幕462

18.3 放置注释462

18.4 给元件重新编号463

18.5 返回注释到Multisim464

18.6 弯脚465

18.7 手工运行设计规则和网络表检查465

18.8 整理PCB文件466

18.9 输出设计文件466

18.9.1 设置输出选项466

18.9.2 查看、编辑输出属性467

18.10 用3D方式查看电路PCB470

18.11 使用机械CAD进行电路PCB周边设计472

练习题477

第19章 与Multisim 10结合的Ultiboard 10布线实例479

19.1 全平衡前置放大器PCB设计480

19.2 功率放大器的PCB设计488

19.3 带4×4键盘六位数电子号码锁硬件电路493

19.4 8051输入口应用电路495

19.5 3个8015多工数据传输电路的PCB设计500

练习题501

参考文献5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