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 章开沅,严昌洪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3223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36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751页
  • 主题词:辛亥革命(学科: 影响 学科: 政治 学科: 发展 地点: 中国 年代: 民国) 辛亥革命 政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1

一 19世纪末以前政治思想的回顾1

1.如何看待传统的政治思想2

2.革新与守旧思想六十年间的消长13

二 20世纪初年的一轮思想启蒙36

1.弘扬民族主义和国民意识36

2.脱除种种奴隶羁绊40

三 体制内改革思想的延续50

1.君主立宪思想的演进50

2.体制内改革与革命运动的关系57

四 革命民主思想星火燎原64

1.革命思想和民主主义的形成64

2.三民主义把革命思想民主思想系统化70

3.革命民主思想对“君主立宪”主张的胜利77

五 激进躐等与偏颇谬误的滥觞85

1.社会主义的早期传播85

2.无政府主义的杂音及时人对其所作的初步批判95

第二章 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的民族国家认同111

一 世界观念与“种”、“群”意识:晚清民族意识的初步自觉112

1.世界观念与“华夏中心主义”的衰微112

2.进化论的传入与“种”“群”意识117

二 史学与文学:20世纪初知识分子的民族国家想象127

1.新史学与民族国家理论建构129

2.“小说界革命”与民族国家想象142

三 省与国:20世纪初国人民族国家认同的二极——以“非省界”与“筹边建省”思潮为中心150

1.非“省界”153

2.“筹边建省”论157

3.问题的实质160

四 名与利:清季国籍问题与国人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164

1.国籍问题的表现164

2.民众对荷属国籍法的反应170

3.国人国籍意识的成熟——国籍法173

4.清政府的对策177

五 满与汉:清末民初民族国家建构道路的曲折与发展182

1.“化满汉畛域”183

2.“排满”与种族主义188

3.“大民族主义”的出台192

4.“五族共和”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方案196

余论:中华民族认同的最终实现202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民初议会政治205

一 近代中国人对议会制度的认识205

1.西方议会思想的引入205

2.20世纪初的议会制度设计210

二 民国初年议会政治的最初实践219

1.辛亥革命催生了代议制度219

2.南京临时参议院222

3.北京临时参议院229

4.关于议会政治的讨论237

三 第一届国会246

1.第一届国会的组织构造246

2.国会的内部关系和运作248

3.议会制度的畸变267

四 辛亥革命的议会政治遗产273

1.孙中山对代议政治的反思与直接民权构想273

2.议会政治是否适合中国282

3.话语转换:新的替代方案287

五 民初议会政治的困境与政治发展300

第四章 北京临时政府的制度建设309

一 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过程310

1.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310

2.中央政府机构的整合与人员安排312

3.过渡时期的制度运作318

二 制度建设的资源、需求与运作机制327

1.北京临时政府制度建设的现成资源327

2.北京临时政府制度建设的运作机制331

三 中央政治制度的建设336

1.前清制度的废除与援用336

2.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制度的承继与修订340

3.新制度的创立345

四 地方政治制度的划一347

1.革命时期地方制度的混乱347

2.划一地方制度的尝试349

五 民国初年部院之争358

1.论争之由来358

2.论争之结果364

3.论争之意义367

六 北京临时政府政治制度建设评价372

第五章 辛亥革命与民国政权建设378

一 辛亥革命与国家政权现代化的探索378

1.国家政权现代化的尝试——清末新政378

2.国家政权现代化的探索——总统制与内阁制384

3.孙中山的现代国家政权理论389

二 “党治”与民国政权建设399

1.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理念的形成与传播399

2.清末民初孙中山政党政治思想的形成401

3.政党政治的实践——宋教仁与政党内阁404

4.从“以党建国”到“以党治国”405

5.从“以党治国”到“一党专政”410

三 地方自治与地方政权建设418

1.清末民初中央权威的丧失与地方势力的崛起419

2.民国时期的地方主义421

3.地方自治的起源与发展425

4.孙中山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428

第六章 训政与宪政——从孙中山到蒋介石432

一 孙中山的训政、宪政思想432

1.孙中山训政、宪政思想的形成432

2.孙中山训政、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435

3.孙中山训政、宪政思想评价438

二 蒋介石的训政实践441

1.训政时期的开始及国民党一党专政政治体制的确立442

2.蒋胡约法之争与《训政时期约法》447

3.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貌合神离的五院制度455

4.蒋介石借训政建立个人独裁统治462

三 蒋介石的宪政实践467

1.宪政运动的发展及蒋介石对宪政的筹划467

2.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关于中国宪政模式的争论478

3.制宪国民大会与《中华民国宪法》486

4.蒋介石所谓宪政的开始与结局494

第七章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党政治504

一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党政治的命运504

1.西方政党思想在中国的传播504

2.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思想508

3.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成立512

4.政党林立——辛亥革命后的壮观景象514

5.议会斗争的失败与政党政治的受挫518

6.议会党向革命党的转变523

二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中国政党政治的刷新525

1.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潮的时兴525

2.中国共产党党派合作思想的确立530

3.第一次国共合作——两党合作的最初探索534

4.党派合作的破裂及其教训537

三 中国政党政治的曲折发展540

1.民主党派的艰难产生541

2.中国共产党提出第二次国共合作——两党合作的再次探索544

3.民主党派政治热情的消长549

4.中共推动下的民主宪政运动与中间党派的初步结合552

5.中国共产党政党思想的逐步成熟556

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560

1.抗战的胜利与民主党派的勃兴560

2.旧政协的召开——一个冬天的政党政治神话563

3.两党合作的破裂及其教训567

4.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571

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党派中领导地位的确立574

6.新政协的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576

第八章 辛亥革命对中国外交的影响581

一 建构平等国家关系的外交平台581

1.摆脱中外不平等条约的羁绊581

2.重建与周边邻国的睦邻友好592

二 外交体制的变革与转型603

1.外交体制的改革与转型603

2.外交官的职业化610

三 国际参与及国际行为表现616

1.民国北京政府参与国际联盟及在相关体制中的表现617

2.南京国民政府在创建联合国中的作用6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全面参与联合国体制625

四 民众的外交关怀和外交参与632

1.反对划分山东战区 反对“二十一条”交涉633

2.迫使民国北京政府拒签和约636

3.促成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638

4.鞭策南京国民政府改变对日不抵抗政策640

第九章 辛亥革命与祖国统一大业644

一 封建一统的裂变与近代统一的艰难追求646

1.封建一统裂变的必然趋势646

2.近代中国重新统一的困境651

二 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生成及特点659

1.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生成与演进660

2.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特点与变化665

三 辛亥革命与孙中山是全球华人团结的纽带690

1.海外华侨——辛亥革命的起点和主干691

2.孙中山的华侨观念对海外华人所起的凝聚作用700

3.辛亥革命唤起的侨胞对祖国的绵绵之情706

四 辛亥革命、孙中山与两岸关系710

1.辛亥革命与抗日复国斗争的相互支持711

2.辛亥革命所谋祖国统一中的台湾情结717

3.“辛亥革命史”研究与当今两岸关系721

4.“两岸对话”的结构分析及发展策略727

后记7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