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006-200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006-2007
  •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198771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06~200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006-200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2006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3

第一章 全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排名3

第二章 决定创新能力强与弱的因素分析8

一、领先地区8

二、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收入及教育水平的关系9

三、科技投入金额及投入强度10

四、企业科技投入来源的结构14

五、政府科技投入使用结构15

六、从专利申请受理情况看创新能力分布17

七、新产品销售收入及新产品率20

第三章 排名变化幅度较大的地区23

一、云南省(29→25)23

二、湖南省(15→12)23

三、福建省(9→13)23

四、海南省(24→28)24

五、河北省(17→20)24

六、安徽省(12→15)24

第二篇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第一章 导言27

一、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概念及意义27

二、本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28

三、本报告的主要结论28

第二章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30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产学研合作30

二、改革开放后的产学研合作30

三、以校办产业和所办产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33

第三章 当前产学研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8

一、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外部环境因素38

二、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效率分析40

三、现阶段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挑战43

四、产学研合作水平低的制度政策因素43

第四章 产学研各方参与合作的价值取向和资源优势分析45

一、产学研合作各方的资源优势分析45

二、产学研合作各方的价值观分析45

三、产学研合作的内在机理46

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49

第五章 美、英、日三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比较52

一、美国52

二、英国55

三、日本60

第六章 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合作开发的启示66

一、VLSI项目的建立背景66

二、VLSI研究协会的组织67

三、政府在组织VLSI研究项目中的作用71

四、启示74

第七章 中国区域产学研情况分析77

一、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和举措77

二、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合作动态81

第八章 构建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与组织86

一、为什么提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86

二、为什么提出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88

三、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的五原则90

四、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体系91

五、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92

第九章 完善科技计划体系,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98

一、中国政府对企业的研发支持分析98

二、企业参与科技计划的现状分析101

三、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分析104

四、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105

第十章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的政策框架108

一、为什么提出企业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政策108

二、增加政府对企业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投入109

三、要把产学研的重点放在扶持优势企业和产业110

四、设立专业化的产学研协会,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111

五、调整科技计划,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112

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113

七、建立一个有利于各方利益的知识产权制度114

八、要大幅度提高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规模和质量115

第三篇 区域创新能力分析(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第一章 北京市创新能力分析119

一、创新能力分析119

二、产学研合作119

三、基本结论120

第二章 天津市创新能力分析127

一、创新能力分析127

二、产学研合作127

三、基本结论128

第三章 河北省创新能力分析135

一、创新能力分析135

二、产学研合作135

三、基本结论136

第四章 山西省创新能力分析143

一、创新能力分析143

二、产学研合作143

三、基本结论144

第五章 内蒙古自治区创新能力分析151

一、创新能力分析151

二、产学研合作151

三、基本结论152

第六章 辽宁省创新能力分析159

一、创新能力分析159

二、产学研合作159

三、基本结论160

第七章 吉林省创新能力分析167

一、创新能力分析167

二、产学研合作167

三、基本结论168

第八章 黑龙江省创新能力分析175

一、创新能力分析175

二、产学研合作176

三、基本结论176

第九章 上海市创新能力分析183

一、创新能力分析183

二、产学研合作183

三、基本结论184

第十章 江苏省创新能力分析191

一、创新能力分析191

二、产学研合作191

三、基本结论192

第十一章 浙江省创新能力分析199

一、创新能力分析199

二、产学研合作199

三、基本结论200

第十二章 安徽省创新能力分析207

一、创新能力分析207

二、产学研合作208

三、基本结论208

第十三章 福建省创新能力分析215

一、创新能力分析215

二、产学研合作215

三、基本结论216

第十四章 江西省创新能力分析223

一、创新能力分析223

二、产学研合作223

三、基本结论224

第十五章 山东省创新能力分析231

一、创新能力分析231

二、产学研合作231

三、基本结论232

第十六章 河南省创新能力分析239

一、创新能力分析239

二、产学研合作240

三、基本结论240

第十七章 湖北省创新能力分析247

一、创新能力分析247

二、产学研合作247

三、基本结论248

第十八章 湖南省创新能力分析255

一、创新能力分析255

二、产学研合作255

三、基本结论256

第十九章 广东省创新能力分析263

一、创新能力分析263

二、产学研合作263

三、基本结论264

第二十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能力分析271

一、创新能力分析271

二、产学研合作271

三、基本结论272

第二十一章 海南省创新能力分析279

一、创新能力分析279

二、产学研合作279

三、基本结论279

第二十二章 重庆市创新能力分析286

一、创新能力分析286

二、产学研合作286

三、基本结论287

第二十三章 四川省创新能力分析294

一、创新能力分析294

二、产学研合作294

三、基本结论295

第二十四章 贵州省创新能力分析302

一、创新能力分析302

二、产学研合作302

三、基本结论302

第二十五章 云南省创新能力分析309

一、创新能力分析309

二、产学研合作309

三、基本结论310

第二十六章 西藏藏族自治区创新能力分析317

一、创新能力分析317

二、基本结论317

第二十七章 陕西省创新能力分析324

一、创新能力分析324

二、产学研合作324

三、基本结论325

第二十八章 甘肃省创新能力分析332

一、创新能力分析332

二、产学研合作332

三、基本结论333

第二十九章 青海省创新能力分析340

一、创新能力分析340

二、产学研合作340

三、基本结论340

第三十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能力分析347

一、创新能力分析347

二、产学研合作347

三、基本结论347

第三十一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新能力分析354

一、创新能力分析354

二、产学研合作354

三、基本结论355

第四篇 附录365

第一章 区域创新能力分地区基本指标365

1.1.1.1 研究与实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365

1.1.1.2 每万人平均研究与实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365

1.1.1.3 研究与实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增长率365

1.1.2.1 政府科技投入365

1.1.2.2 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366

1.1.2.3 政府科技投入增长率366

1.2.1.1 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366

1.2.1.2 每十万人平均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366

1.2.1.3 发明专利申请受理增长率367

1.2.2.1 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367

1.2.2.2 每百万人平均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367

1.2.2.3 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增长率367

1.3.1.1 国内论文数368

1.3.1.2 每十万人平均发表的国内论文数368

1.3.1.3 国内论文数量增长率368

1.3.2.1 国际论文数368

1.3.2.2 每百万人平均发表的国际论文数369

1.3.2.3 国际论文数增长率369

1.4.1 每百名科学家与工程师平均发表的国内论文369

1.4.2 每百名科学家与工程师平均发表的国外论文369

1.4.3 每亿元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370

1.4.4 每万元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新产品产值370

1.4.5 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370

1.4.6 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产生的新产品产值370

2.1.1.1 科技论文作者同省异单位所占比例371

2.1.1.2 科技论文作者异省合作所占比率371

2.1.1.3 科技论文作者异国合作所占比例371

2.1.2 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筹集资金中来自企业资金的比例371

2.1.3.1.1 发明专利联合申请占全国份额372

2.1.3.1.2 发明专利联合申请增长率372

2.1.3.2.1 三种专利联合申请占全国份额372

2.1.3.2.2 三种专利联合申请增长率372

2.2.1.1 技术市场交易金额373

2.2.1.2 技术市场平均交易额373

2.2.1.3 技术市场交易金额的增长率373

2.2.2.1 大中型工业企业购买国内技术成交金额373

2.2.2.2 大中型工业企业购买国内技术平均成交金额374

2.2.2.3 大中型工业企业购买国内技术成交金额增长率374

2.2.3.1 大中型工业企业国外技术成交金额374

2.2.3.2 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国外技术成交金额374

2.2.3.3 大中型工业企业国外技术成交金额增长率375

2.3.1 外国直接投资额375

2.3.3 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率375

3.1.1.1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人员数375

3.1.1.2 每万人平均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人员数376

3.1.1.3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增长率376

3.1.2.1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376

3.1.2.2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376

3.1.2.3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增长率377

3.1.3 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机构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比例377

3.2.1.1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377

3.2.1.2 每十万人平均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377

3.2.1.3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长率378

3.2.2.1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378

3.2.2.2 每十万人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378

3.2.2.3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增长率378

3.3.1.1 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379

3.3.1.2 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379

3.3.1.3 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增长率379

3.3.2.1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额379

3.3.2.2 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技术改造的投入额380

3.3.2.3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增长率380

3.4.1 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380

3.4.2 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销售收入的比重380

3.4.3 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率381

4.1.1.1 每百人平均固定电话用户381

4.1.1.2 每百人平均移动电话用户381

4.1.1.3 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拥有家用电脑数381

4.1.1.4 每百人平均国际互联网络用户382

4.1.2.1 每万人平均公路拥有量382

4.1.2.2 公路人均拥有量增长率382

4.1.3.1 四种交通方式的旅客吞吐量382

4.1.3.2 四种交通方式的货邮吞吐量383

4.2.1.1 政府财政支出383

4.2.1.2 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率383

4.2.2.1 进出口差额383

4.2.2.2 进出口差额增长率384

4.2.3.1 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额384

4.2.3.2 人均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额384

4.2.3.3 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384

4.2.4.1 居民消费水平385

4.2.4.2 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385

4.3.1.1 对教育的投资占GDP的比例385

4.3.1.2 对教育的投资的增长率385

4.3.2 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386

4.3.3 人均受教育年限386

4.4.1.1 国家创新基金获得资金386

4.4.1.2 地方创新基金匹配资金386

4.4.2.1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额387

4.4.2.2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平均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额387

4.4.2.3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率387

4.5.1.1 民营科技企业数387

4.5.1.2 民营科技企业增长率388

4.5.2.1 高新技术企业数388

4.5.2.2 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率388

4.5.3.1 每十万人平均新注册企业数388

4.5.3.2 新注册企业增长率389

5.1.1.1 人均GDP水平389

5.1.1.2 人均GDP水平增长率389

5.1.2.1 劳动生产率389

5.1.2.2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390

5.2.1 前三个支柱行业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比例390

5.2.2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390

5.2.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390

5.3.1 出口额占GDP的比重391

5.3.2 出口额占全国的份额391

5.3.3 出口额的增长率391

5.4.1 人均居民收入391

5.4.2 人均居民收入增长率392

5.5.2 城镇登记失业率392

5.5.3 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392

第二章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含义、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393

一、区域能力评价的含义393

二、指标体系393

三、评价方法399

四、数据来源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