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有机物络合萃取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有机物络合萃取化学
  • 戴猷元,秦炜,张瑾,单欣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2724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有机化合物-络合物-溶剂萃取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有机物络合萃取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1.1有机物稀溶液分离体系1

1.2可逆络合反应萃取分离方法2

1.3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的研究3

参考文献5

第二章 有机物的溶解特性及萃取过程影响因素7

2.1物质溶解过程的一般描述7

2.2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特性7

2.2.1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特性8

2.2.2有机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特性9

2.3有机物萃取的各种影响因素10

2.3.1空腔作用能和空腔效应10

2.3.2被萃溶质亲水基团的影响11

2.3.3溶质与有机溶剂相互作用的影响13

参考文献14

第三章 溶剂萃取的基本概念和络合萃取的过程描述15

3.1溶剂萃取中的基本概念15

3.1.1分配定律和分配常数15

3.1.2分配系数16

3.1.3萃取率16

3.1.4相比和萃取因子16

3.1.5萃取分离因数17

3.1.6萃取平衡线17

3.1.7物理萃取与化学萃取18

3.2络合萃取过程的描述18

3.3络合萃取体系的基本特征19

3.3.1分离对象的特性19

3.3.2络合剂的特性19

3.3.3稀释剂的选择20

3.3.4络合萃取的高效性和高选择性20

3.4络合萃取体系的重要特征性参数21

3.4.1分离溶质的疏水性参数lgp21

3.4.2分离溶质的电性参数pKa22

3.4.3络合剂的表观碱(酸)度p Ka, B23

3.4.3.1络合萃取剂表观碱(酸)度的定义23

3.4.3.2络合萃取剂表观碱(酸)度的测定方法24

3.4.3.3络合萃取剂表观碱(酸)度的影响因素25

3.4.4络合剂相对碱(酸)度pKa, BS26

3.4.4.1以被萃溶质为对象的络合萃取剂相对碱(酸)度的定义26

3.4.4.2络合萃取剂相对碱(酸)度的测定方法27

参考文献28

第四章 溶剂萃取的相平衡29

4.1物理萃取的相平衡29

4.1.1物理萃取相平衡的一般性描述29

4.1.2弱酸或弱碱的萃取相平衡30

4.1.3萃取相溶质自缔合的萃取相平衡31

4.1.4混合溶剂物理萃取的相平衡32

4.2络合萃取的相平衡33

4.2.1络合萃取相平衡的一般性描述33

4.2.2络合萃取相平衡的质量作用定律分析方法34

4.2.2.1有机相中发生反应的络合萃取模型35

4.2.2.2界面发生反应的络合萃取模型36

4.2.3络合萃取平衡常数和分配系数36

4.2.4萃合物化学组成的确定37

4.3表观碱(酸)度、相对碱(酸)度与络合萃取平衡常数38

4.3.1表观碱(酸)度与络合萃取平衡常数38

4.3.2相对碱(酸)度与络合萃取平衡常数39

参考文献41

第五章 中性含磷类络合萃取体系42

5.1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基本特性42

5.2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基本反应44

5.2.1中性含磷类萃取剂与水分子的反应44

5.2.2中性含磷类萃取剂与酸分子的反应44

5.2.3中性含磷类萃取剂与醇类的反应44

5.3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碱性的表征44

5.3.1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表观碱度pKa,B44

5.3.2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相对碱度pKa,Bs45

5.4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一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47

5.5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二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49

5.6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一元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51

5.7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多元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54

5.8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芳香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56

5.9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醇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57

5.10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碱性与络合萃取平衡常数60

5.10.1表观碱度和络合萃取平衡常数61

5.10.2相对碱度和络合萃取平衡常数61

参考文献62

第六章 酸性含磷类络合萃取体系64

6.1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的基本特性64

6.2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的基本反应65

6.2.1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在两相中的分配65

6.2.2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在水相中的解离平衡65

6.2.3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的两相解离平衡常数65

6.2.4酸性含磷类萃取剂有机相的目缔合反应66

6.2.5酸性含磷类萃取剂与有机物分子的反应66

6.2.6酸性含磷类萃取剂与有机物阳离子的反应66

6.3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的表观酸度66

6.4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对胺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67

6.4.1苯胺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68

6.4.2脂肪胺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72

6.4.3络合萃取平衡常数的关联74

6.4.4络合剂负载有机胺的红外谱图分析74

6.5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对醇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75

6.6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对氨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77

6.6.1 L-苯丙氨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77

6.6.2 L-异亮氨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79

6.6.3 L-色氨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82

6.7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对其他两性官能团有机物稀溶液的络合萃取85

6.7.1对氨基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85

6.7.2氨基苯甲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87

参考文献89

第七章 胺类萃取体系91

7.1胺类萃取剂的基本特性91

7.2胺类萃取剂的基本反应92

7.2.1胺类萃取剂与有机酸分子的反应92

7.2.2胺类萃取剂与酸根阴离子的反应92

7.2.3胺盐或季铵盐的自缔合反应92

7.3胺类萃取体系的萃取机理探讨92

7.3.1胺类萃取体系的反应机制分析92

7.3.2胺类萃取体系的萃合物结构93

7.3.3胺类萃取体系的两种历程94

7.3.3.1胺类萃取剂络合萃取有机羧酸的两种历程94

7.3.3.2胺类络合剂络合萃取苯酚的两种历程95

7.3.4胺类萃取体系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96

7.4胺类萃取剂碱性的表征99

7.4.1胺类萃取剂的表观碱度pK*B99

7.4.2胺类萃取剂的相对碱度pKa,BS101

7.5胺类萃取剂对一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02

7.5.1一元羧酸的亲油性参数lgP对络合萃取的影响104

7.5.2一元羧酸的pKa值对络合萃取的影响106

7.5.3一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及关联106

7.5.4表观碱度、相对碱度和一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111

7.5.4.1表观碱度和一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111

7.5.4.2相对碱度和一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112

7.6胺类萃取剂对多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12

7.6.1 TOA对多元羧酸的络合萃取特性112

7.6.2多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及关联114

7.7胺类萃取剂对一元酚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16

7.8胺类萃取剂对多元酚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21

7.9胺类萃取剂对芳香酸及有机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23

7.9.1胺类萃取剂对芳香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23

7.9.2胺类萃取剂对有机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25

7.10胺类萃取剂对两性官能团有机物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27

7.10.1对氨基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27

7.10.2氨基苯甲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28

7.10.3.氨基苯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30

参考文献132

第八章 络合萃取体系中重要参数的QSPR研究135

8.1有机物疏水性参数的QSPR研究135

8.1.1疏水性参数与分子连接性指数135

8.1.2有机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36

8.1.2.1一元(直链,含支链或含取代卤原子)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36

8.1.2.2一元羟基取代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37

8.1.2.3二元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37

8.1.2. 4脂肪族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37

8.1.3醇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40

8.1.4 胺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42

8.1.5其他脂肪族有机化合物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44

8.1.5.1饱和烷烃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44

8.1.5.2醚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44

8.1.5.3醛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45

8.1.5.4酮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46

8.1.5.5酯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47

8.1.6脂肪族有机物疏水性常数总QSPR模型的建立148

8.1.7芳香族有机羧酸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48

8.1.7.1芳香族有机羧酸疏水性常数模型参数的选择149

8.1.7.2芳香族有机羧酸疏水性常数定量模型的建立150

8.1.8酚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52

8.2有机物pKa的QSPR研究154

8.2.1影响有机物pKa的因素154

8.2.2芳香族衍生物pKa值的定量模型154

8.2.2.1描述芳香族衍生物pKa的参数154

8.2.2.2取代苯甲酸的pKa的定量模型156

8.2.2.3取代苯酚的pKa的定量模型157

8.2.2.4取代苯胺的pKa的定量模型158

8.2.3脂肪族有机羧酸pKa的定量模型158

8.2.3.1描述脂肪族有机羧酸pKa的结构参数158

8.2.3.2多元羧酸离子连接性指数的定义和计算160

8.2.3.3脂肪族羧酸pKa的定量模型的建立160

8.2.3.4脂肪族有机羧酸pKa的QSPR模型预测162

8.3萃取剂表观碱度pKa,B的QSPR研究162

8.3.1表观碱度QSPR模型参数的选择163

8.3.2三辛胺-非极性稀释剂体系表观碱度pKa,B的QSPR模型164

8.3.3三辛胺-极性稀释剂体系表观碱度pKa,B的QSPR模型165

8.3.4 三辛胺-稀释剂体系表观碱度pKa, B的其他QSPR模型166

8.3.5中性含磷类萃取剂体系表观碱度pKa,B的QSPR模型168

8.3.6酸性含磷类萃取剂体系表观酸度pKa, A的QSPR模型168

参考文献169

第九章 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171

9.1概述171

9.2络合萃取平衡常数的QSPR模型描述172

9.3有机羧酸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173

9.3.1三辛胺(TOA)络合萃取一元羧酸的QSPR研究173

9.3.2三辛胺(TOA)络合萃取二元羧酸的QSPR研究175

9.3.3三烷基氧膦(TRPO)络合萃取一元羧酸的QSPR研究177

9.3.4三烷基氧膦(TRPO)络合萃取二元羧酸的QSPR研究178

9.4酚类有机物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179

9.5芳香酸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180

9.6胺类有机物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182

9.6.1芳香胺有机物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182

9.6.2脂肪胺类有机物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182

9.7两性官能团有机物络合萃取的探讨184

参考文献185

第十章 溶剂萃取的过程设计187

10.1萃取剂的选择187

10.1.1萃取剂选择的一般原则187

10.1.2物理萃取溶剂的选择187

10.1.3络合萃取剂的选择190

10.2溶剂萃取的过程设计192

10.2.1单级萃取过程192

10.2.2多级错流萃取过程193

10.2.3多级逆流萃取过程193

10.2.4萃取反萃交替过程195

10.2.5微分接触式逆流萃取过程198

10.3萃取剂的再生方法200

10.3.1温度摆动效应201

10.3.2 pH摆动效应201

10.3.3稀释剂组成摆动效应204

10.3.4挥发性有机碱的pH摆动效应205

参考文献208

第十一章QSPR研究在络合萃取体系设计中的应用210

11.1络合萃取平衡的两种预测模型210

11.1.1络合萃取平衡的D-p H模型210

11.1.2双组分络合萃取平衡模型211

11.2 pH>pKa条件下实现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13

11.2.1乳酸稀溶液络合萃取体系的设计214

11.2.2丙酸稀溶液络合萃取体系的设计214

11.2.3中高pH值苯酚稀溶液络合萃取体系的设计216

11.3双组分稀溶液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17

11.3.1乳酸/乙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17

11.3.2丙酸/乙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22

11.3.3乙醛酸/草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25

11.3.4乙醛酸/乙醇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28

11.3.5苯甲酸/乙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30

11.3.6丙烯酸/乙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31

11.3.7有机羧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的选择234

参考文献236

第十二章 络合萃取技术的应用举例237

12.1醋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回收237

12.2有机物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239

12.2.1苯甲酸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239

12.2.2 H酸、DSD酸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241

12.2.3含酚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243

12.2.3.1 N503-碱法萃取脱酚工艺244

12.2.3.2 QH-1型溶剂络合萃取脱酚工艺246

12.2.4苯胺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247

12.2.5硝基苯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248

12.2.6两性官能团有机物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249

12.2.6.1对氨基酚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249

12.2.6.2对氨基苯磺酸的络合萃取处理250

12.3萃取发酵耦合过程250

12.3.1发酵反应过程中的产物抑制251

12.3.2萃取发酵耦合过程的特点251

12.3.3 pH>pKa条件下的萃取252

12.3.4萃取剂的生物相容性252

12.3.5.萃取发酵过程中操作条件的影响253

12.3.6萃取与反应耦合过程的应用前景254

参考文献254

附录 分子连接性指数的计算方法256

1分子连接性指数的计算方法256

2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中原子点价的修正258

2.1环状结构的影响259

2.2不饱和度的影响259

2.3杂原子的影响259

3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机算法的实现262

4分子连接性指数的计算实例263

4.1乙二酸的各阶分子连接性指数263

4.2乙酸乙酯的分子连接性指数1xpc263

4.3对二甲苯的分子连接性指数4xpc264

4.4三氟乙酸的分子连接性指数3xpc264

参考文献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