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伊斯兰教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伊斯兰教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1/32225063.jpg)
- 金宜久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04932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76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04页
- 主题词:伊斯兰教史-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伊斯兰教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作者的话1
第一编 伊斯兰教的兴起1
引言3
第一章 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社会4
第一节 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状况4
地理位置4
地形地貌4
气候物产5
经济区域6
第二节 古代的阿拉伯国家及其国际关系8
最早的国家8
南阿拉伯人的古代国家8
香料贸易9
马因10
萨巴11
罗马的入侵12
希木叶尔王朝13
阿比西尼亚的入侵和一神教的传播14
希木叶尔王朝的倾覆14
马里卜大坝的崩溃15
波斯人的统治16
北部的阿拉伯国家16
奈伯特王国的兴起17
巴尔米拉18
加萨尼王朝19
莱赫米王朝20
肯德王朝21
第三节 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22
贝杜因人22
游牧与定居24
蒙昧时代25
部落战争25
古典诗歌和阿拉伯语26
国际商道的变化27
麦加28
塔伊夫和麦地那29
定期集市30
麦加的经济地位31
麦加的社会变化31
第四节 阿拉伯人的宗教与文化33
部落宗教33
原始巫术与卜士34
诗人34
部落的美德和荣誉35
精灵崇拜35
犹太教36
基督教37
女神崇拜38
克尔白38
安拉38
哈尼夫39
第二章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兴起(610—661)41
第一节 穆罕默德在麦加的创教活动41
穆罕默德的青少年生活41
赫蒂彻42
希拉山洞的苦修生活43
最初的信徒43
早期启示的社会意义44
古来氏人的迫害46
赫蒂彻与阿布·塔里布的去世48
塔伊夫被逐48
登霄和夜游48
阿克巴协议49
迁徙麦地那49
第二节 麦地那的穆斯林社团50
麦地那的社会状况50
麦地那的社团章程51
乌玛的性质52
穆罕默德的地位53
白德尔之战53
与犹太人的关系54
盖努嘎尔部落54
伍侯德之战55
驱逐奈迪尔部落55
壕堑之战55
古来扎部落的覆灭56
侯达比亚协议56
征服海巴尔57
克复麦加57
侯乃尼之战58
远征塔布克58
代表团之年58
在麦地那的社会改革59
辞朝60
穆罕默德的去世60
第三节《古兰经》与伊斯兰教的基本制度60
穆罕默德的启示60
经文的搜集和整理61
经文的编排62
麦加章63
麦地那章63
经文的渊源64
基本信条65
宗教义务66
礼拜与洁净67
斋戒68
施舍与纳课68
朝觐69
圣战69
禁戒与善行70
第四节 正统哈里发时期70
赛基法会议70
阿布·伯克尔71
“里达”71
“伪先知”穆赛里姆与赛查哈72
对外征服的开始73
欧麦尔73
征服伊拉克74
征服叙利亚75
征服埃及75
征服波斯76
欧麦尔的制度77
欧麦尔被刺78
奥斯曼78
穆斯林的政治派别79
阿里80
骆驼之战80
穆阿维叶81
隋芬之战81
哈瓦利吉派的产生82
阿里被刺82
第二编 伊斯兰教的全面发展83
引言85
第三章 早期伊斯兰教的发展(661—750)87
第一节 倭马亚人与伊斯兰教87
穆阿维叶称哈里发87
哈里发帝国的居民88
哈里发世袭制的确立90
凯勒布人和盖斯人的斗争90
阿布杜·马立克的阿拉伯化政策92
第二次征服92
欧麦尔二世鼓励改宗的经济政策93
第二节 政治-宗教斗争的激化95
倭马亚王朝的政治反对派95
侯赛因与卡尔巴拉惨案96
十叶派的起源97
阿布杜拉·本·祖白尔98
哈瓦利吉派的起义99
“忏悔者”运动与穆赫塔尔101
第三节 早期伊斯兰文化与智力生活103
“释奴”与文化学术活动103
伊斯兰文化的孕育104
阿拉伯语法105
早期的伊斯兰教法106
圣训与先知传记108
地方教法学派109
苦行主义与禁欲主义110
早期的神学论辩111
盖德里叶派112
加赫姆·本·沙夫旺和贾卜里派113
穆尔吉亚派114
瓦绥尔·本·阿塔115
早期文化和宗教学术活动中心115
清真寺的普遍兴建117
第四节 合法主义运动与政治-宗教起义118
倭马亚王朝崩溃的先兆118
合法主义运动120
阿里派的内争121
凯桑派122
栽德起义123
阿巴斯派124
哈瓦利吉派运动的复起124
呼罗珊人与阿布·穆斯林125
阿布·萨拉马126
倭马亚王朝的覆灭127
第四章 伊斯兰宗教体制的形成(750—945)129
第一节 阿巴斯王朝由兴盛到衰落的演变129
阿巴斯人统治的确立129
曼苏尔130
阿巴斯王朝立国思想的变化132
波斯影响的加强133
马门与阿巴斯王朝的全盛时期134
阿巴斯王朝的衰落135
第二节 教法学、圣训学和古兰学的发展140
教法学与教法学派140
乌里玛与卡迪142
圣训学与六大圣训集143
《古兰经》的注释与经注学144
《古兰经》诵读法与诵经学146
第三节 教义学的发展147
穆尔太齐赖派的产生147
反象征主义的斗争149
《古兰经》受造说150
罕百里派得势151
艾什尔里152
第四节 十叶派的形成153
十叶派人与伊玛目教义153
栽德派的形成155
伊斯玛仪派的形成156
卡尔马特派运动158
法蒂玛人的兴起159
拉斐德派160
十二伊玛目派的形成161
小隐遁163
隐遁和再世教义164
第五节 苏非派的发展与逊尼派的形成165
神秘主义的发展165
神智论166
穆罕默德之光167
泛神主义167
哈拉智168
苏非主义与正统信仰结合的最初尝试169
乌里玛接受凯拉姆170
逊奈与大众派171
第六节 伊斯兰文化的发展173
翻译运动173
自然科学与医学175
历史著作178
伊斯兰哲学179
苏欧布运动181
帝国的伊斯兰化182
第五章 逊尼派与十叶派伊斯兰教的深入发展(945—1157)184
第一节 哈里发制度与苏丹制度并存184
封建割据的加剧184
“十叶派世纪”185
布维希人的崛起186
法蒂玛人占领埃及187
塞尔柱人的统治187
十字军东侵与赞吉人的反击191
桑贾尔192
第二节 布维希人和法蒂玛人统治下的十叶派193
布维希人与十叶派193
十叶派圣训的汇集194
十叶派教义的发展195
伊斯玛仪派在埃及198
伊斯玛仪派教义的发展和变化199
哈桑·本·萨巴与阿萨辛派201
第三节 塞尔柱人统治下的逊尼派203
艾什尔里派的形成与发展203
尼查姆·穆尔克204
楚瓦伊尼206
正统派接受凯拉姆206
塞尔柱人与十叶派208
第四节 苏非派神秘主义与正统信仰的结合209
哈拉智后的苏非派209
苏非派正统理论的发展211
苏非派的正统主义212
十叶派、逊尼派与苏非派的关系213
安萨里214
正统信仰与神秘主义的结合215
第六章 苏非教团的形成与哈里发制度的覆灭(1157—1258)218
第一节 伊斯兰世界面临严峻的挑战218
努尔丁反十字军的斗争218
萨拉哈丁抗击十字军的胜利219
阿尤布人220
拉希德丁·息南221
花刺子模人和蒙古人221
第二节 伊斯兰教民间信仰的发展223
伊斯兰教的民间信仰223
苏非教团的形成224
卡迪里教团226
苏哈拉瓦迪教团227
其他苏非教团227
第三节 神秘主义的系统化228
苏非派形而上学的发展228
苏哈拉瓦迪与照明学说229
苏哈拉瓦迪受迫害230
伊本·阿拉比231
存在单一论231
伊本·阿拉比的影响233
第四节 阿巴斯哈里发制度的覆灭234
逊尼派在埃及确立统治地位234
纳绥尔的中兴235
册立十叶派哈里发的宗教会议236
官方信仰的僵化237
蒙古人攻陷巴格达237
第七章 传统哈里发制度解体后的伊斯兰教(1258—1800)240
第一节 埃及马木留克统治下的伊斯兰教240
马木留克王朝240
恢复哈里发制度241
教法实施242
宗教教育244
苏非教团的活动244
伊斯兰文明的余晖247
伊本·泰米叶248
建筑艺术249
第二节 奥斯曼突厥人统治下的伊斯兰教250
奥斯曼政权250
征服小亚细亚和东南欧251
征服埃及和叙利亚252
统辖希贾兹和也门252
与十叶派的斗争253
控制北非255
伊斯兰教在东南欧的传播256
第三节 伊斯兰传统的继续257
政教关系257
伊斯兰教长老258
法官和穆夫提259
宗教生活261
近卫军团与比克塔希教团261
第四节 伊斯兰教复兴的前驱262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262
奥斯曼早期改革的失败264
苏非主义与偶像崇拜264
圣地的宗教学者265
伊本·阿布杜·瓦哈布与瓦哈比派的早期活动266
瓦哈比派的基本主张267
第三编 伊斯兰教在各地的传播269
引言271
第八章 伊斯兰教在北非和西班牙272
第一节 穆斯林对北非和西班牙的征服272
最初的入侵272
凯鲁万272
征服西班牙273
图尔-普瓦提埃之战274
柏柏尔人的反叛275
哈瓦利吉派王朝275
伊德里斯王朝276
阿格拉布王朝276
法蒂玛王朝277
第二节 伊斯兰教在西班牙278
后倭马亚王朝278
西班牙的居民278
改宗者和基督教殉教者的骚乱280
阿布杜·拉赫曼三世称哈里发281
统治机构281
阿拉伯人统治的解体282
科尔多瓦的艾米尔283
小国并立283
穆斯林西班牙的文化成就与宗教学科284
哲学与神秘主义285
诗歌与文学艺术285
历史与游记286
摩尔人文化286
第三节 柏柏尔人统治下的伊斯兰教287
穆拉比特运动的兴起287
伊本·欧麦尔与伊本·塔士芬287
穆拉比特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288
穆瓦希德运动的兴起289
伊本·图马尔特289
阿布杜·穆敏与穆瓦希德王朝290
占领西班牙290
基督教的反攻291
北非柏柏尔诸小王国291
奈斯尔王朝293
穆斯林被逐出西班牙293
北非阿拉伯小王朝294
奥斯曼人统治下的北非295
宗教学科与史学295
哲学和神秘主义297
诗歌与艺术298
第九章 伊斯兰教在波斯和中亚300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300
穆斯林军对中亚的征服300
穆斯林起义302
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统治302
地方王朝的崛起303
萨曼王朝和波斯文化的复兴304
伊斯兰教在地方王朝中继续发展305
突厥人的兴起与突厥小王朝306
苏非主义在中亚的发展308
伊斯兰教与佛教在西辽的再次对抗308
第二节 蒙古人统治时期的伊斯兰教310
蒙古人的入侵310
伊儿汗国311
加赞汗皈依伊斯兰教312
十叶派的发展313
神秘主义在波斯和中亚的发展314
纳格西班迪教团315
神秘主义诗人315
察合台汗国316
帖木儿帝国318
土库曼人部落联盟319
第三节 十叶派伊斯兰教在波斯的发展319
沙法维人的起源和伊斯玛仪319
十叶派伊斯兰教被奉为国教320
沙法维王朝的统治321
阿巴斯国王322
马吉里西的宗教改革323
沙法维王朝的解体324
纳迪尔汗和阿富沙尔王朝324
第五教法学派325
赞德王朝326
卡加王朝的兴起326
乌里玛地位的变化327
阿赫巴尔派与乌苏尔派的斗争328
乌里玛教阶制度与十叶派教法的发展329
同沙俄的冲突330
第四节 16—19世纪中叶的中亚330
16世纪的中亚330
昔班尼王朝与布哈拉汗国331
希瓦汗国与浩罕汗国332
依禅派和麻札朝拜333
游牧民族334
阿富汗的独立与沙俄向中亚的扩张334
第十章 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与东南亚336
第一节 外族对印度次大陆的入侵336
早期的穆斯林336
突厥族的伽色尼王朝和廓尔王朝337
德里苏丹国诸王朝337
北印度的苏丹国339
巴赫曼王朝341
莫卧儿帝国342
第二节 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的发展342
外族统治者的宗教政策342
当地居民的伊斯兰化343
苏非教团的影响345
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影响345
阿克巴皇帝的神圣信条347
纳格西班迪教团的活动348
莫卧儿帝国的解体与殖民者的入侵350
瓦利乌拉学派351
第三节 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353
早期穆斯林移民353
伊斯兰教在苏门答腊的传播353
马来半岛的伊斯兰化354
爪哇的伊斯兰化355
马鲁古的伊斯兰化356
加里曼丹的伊斯兰化356
苏拉威西的伊斯兰化357
第十一章 伊斯兰教在西非与东非358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在西非的传播358
柏柏尔部落和商人358
加纳、马里的伊斯兰化359
桑海王国的伊斯兰化361
丹·福迪奥与豪萨族各国361
伊斯兰教在几内亚沿海雨林地区的传播362
乍得湖一带诸小王国363
伊斯兰教对西部沿海的影响364
商业城镇与伊斯兰文化中心365
苏非教团的影响366
第二节 伊斯兰教在东北非的传播367
阿拉伯与努比亚的关系367
芬吉王国368
达尔富尔王国368
阿拉伯-伊斯兰化的影响369
伊斯兰教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370
第三节 伊斯兰教在东非的传播370
早期的穆斯林商人370
沿海商业城镇371
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372
赛义德统治下的桑给巴尔373
斯瓦希里族与伊斯兰教374
东非沿海地区375
东非沿海乡村和东非内陆377
东中部非洲379
尧族380
东非的伊斯兰教法学派381
东非的十叶派383
清真寺与宗教教育383
苏非派的活动385
第十二章 伊斯兰教在中国389
第一节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389
唐代前中国同阿拉伯和波斯的交往389
唐代阿拉伯人来华路线390
蕃客与土生蕃客391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392
哈拉汗王朝及伊斯兰教传入天山南北393
第二节 蒙元时期伊斯兰教的发展394
蒙古人西征与东西交通畅通394
“西域亲军”在华定居395
沿海城市的穆斯林居民395
“元时回回遍天下”396
穆斯林对中国科学文化的贡献398
第三节 明清时期伊斯兰教的盛衰399
穆斯林聚居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回族的形成399
撒拉、东乡、保安等族信仰伊斯兰教401
苏非主义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播401
“格底木”与教坊制度402
胡登洲与中国经堂教育403
汉文译著活动的勃兴404
江南著名的回族穆斯林学者405
云南著名的回族穆斯林学者407
四大门宦408
穆斯林的反清斗争410
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412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413
伊斯兰教在新形势下的发展413
伊合瓦尼派的发展414
西道堂的兴起与发展416
穆斯林的新文化运动417
第四编 近现代伊斯兰教421
引言423
第十三章 近现代伊斯兰教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1800—1945)425
第一节 瓦哈比运动的发展与奥斯曼帝国的改革425
瓦哈比派的对外扩张425
瓦哈比派统治地位的确立427
马赫茂德二世的改革428
“坦吉麦特”时期429
哈米德二世的泛伊斯兰政策430
阿富汗尼与泛伊斯兰主义431
凯末尔革命后的宗教政策432
第二节 埃及的伊斯兰现代主义434
拿破仑的入侵与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434
埃及苏非主义的发展435
爱资哈尔宗教学者436
宗教改革家穆罕默德·阿布杜436
伊斯兰现代主义437
伊斯兰教与埃及民族主义438
穆斯林兄弟会439
宗教法制改革440
第三节 北非的宗教改革与宗教社会运动441
殖民主义入侵441
赛努西运动441
突尼斯的现代主义与伊斯兰复兴思潮442
伊斯兰教与突尼斯民族主义443
伊斯兰教与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444
苏非主义在摩洛哥的发展445
摩洛哥的现代宗教改革445
苏丹的马赫迪运动446
苏丹的马赫迪教义447
第四节 波斯(伊朗)的政教关系与宗教社会运动448
王权与神权的冲突448
谢赫派449
巴布运动449
巴哈派451
波斯的伊斯兰现代主义452
穆智台希德与1906年宪法453
护宪运动与礼萨汗时期的政教关系454
第五节 印度伊斯兰教的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455
圣战者运动455
英殖民统治下的法制改革456
阿赫默德汗与伊斯兰现代主义运动457
伊斯兰教传统派三大中心459
泛伊斯兰主义与哈里发运动461
穆斯林联盟与“两个民族”理论462
第六节 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464
印度尼西亚的殖民化过程464
巴德利运动464
亚齐穆斯林的抗荷斗争465
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的传入466
穆罕默德协会467
伊斯兰教联盟468
伊斯兰教联盟党的再分裂469
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470
日本统治时期的宗教政策471
第十四章 战后伊斯兰教(1945—)473
第一节 西亚473
战后西亚诸国的政教关系473
土耳其宗教传统的恢复474
教权主义政党和组织476
沙特阿拉伯与泛伊斯兰主义476
宗教极端分子强占麦加禁寺事件479
沙特宗教政治反对派的兴起480
伊斯兰复兴对海湾国家的影响481
伊拉克伊斯兰宣教党482
叙利亚复兴社会党的宗教政策483
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484
黎巴嫩政局与教派冲突486
西亚诸国的社会法制改革487
第二节 北非489
战后北非诸国的政教关系489
纳赛尔与伊斯兰社会主义490
萨达特时期的政策调整492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宗教极端主义的发展492
卡扎菲与利比亚“伊斯兰革命”495
突尼斯的宗教改革497
突尼斯伊斯兰倾向运动498
阿尔及利亚宗教政策的调整500
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拯救阵线501
第三节 伊朗与中亚502
战后伊朗的政教关系502
教权阶层的社会地位503
国王的专制统治与宗教领袖的抗议504
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506
伊朗的伊斯兰化举措与调整内外政策507
战后阿富汗的政教关系508
阿富汗穆斯林的武装斗争510
阿富汗塔利班的兴衰511
塔吉克斯坦伊斯兰复兴党512
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势力的发展513
第四节 南亚与东南亚515
巴基斯坦国体之争515
阿尤布·汗时期516
布托的伊斯兰社会主义517
齐亚·哈克的伊斯兰化政策518
巴基斯坦的教派冲突519
巴基斯坦伊斯兰复兴的发展520
印尼的伊斯兰教政党521
印尼建国五原则522
苏哈托政权下的政教关系523
印尼伊斯兰复兴的发展524
战后马来西亚的政教关系525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的发展526
附录528
一、伊斯兰教大事记528
二、穆斯林王朝世系表549
三、十叶派世系表560
四、穆斯林主要王朝年代表561
五、世界穆斯林人口统计表563
六、伊斯兰教常用词汇译名表568
后记575
新版后记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