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经济新论 日中比较的视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日本经济新论 日中比较的视点
  • (日)加藤弘之,丁红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 ISBN:978750920341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经济-对比研究-日本、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日本经济新论 日中比较的视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章 日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历程1

前言1

第一节 日本是如何对抗“外压”的2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时段划分4

一、明治期至大正、昭和初期4

二、战后复兴与高速发展期6

三、泡沫经济的发生及泡沫崩溃之后7

第三节 本书的构成9

第一章 小泉“结构改革”综述13

前言13

第一节 80年代后期以来的日本经济沿革:结构改革的背景14

一、80年代后期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扬(“泡沫”的形成)14

二、90年代初的“泡沫”崩溃与伴随而来的经济萧条16

三、不良债权的增加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17

四、“三个过剩”的发展19

五、通缩的恶化19

六、财政赤字的扩大20

七、90年代经济长期低迷的教训21

第二节 小泉政权开展结构改革的经过22

一、“集中调整期”(2001—2004年)的相关基本方针23

二、以“金融再生计划”(2002年)加速处理不良债权23

三、为让经济社会充满生机开展规制改革和制度改革24

四、政府施政方针25

第三节 小泉执政期间的货币政策及其成效26

一、实施“定量放松货币政策”26

二、定量放松货币政策的效果27

第四节 小泉改革的成果28

一、“三个过剩”的消除28

二、稳定金融体系与进攻型改革28

三、以民需为主导摆脱通缩之路径29

四、决策过程的变化和透明化29

第五节 结语:对中国的借鉴意义30

第二章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与中国的现状相比较32

前言32

第一节 泡沫发生的背景32

一、何谓泡沫32

二、泡沫的原因:广场协议34

三、广场协议的内容35

四、日元升值萧条37

第二节 泡沫的产生38

一、前川报告38

二、房地产价格暴涨和金融市场化40

三、股市暴涨40

四、土地担保融资之下的信用创造机制42

第三节 泡沫的崩溃43

一、泡沫崩溃的契机43

二、抑制地价的对策44

第四节 与中国的相似点45

一、相似点一:贸易不均衡45

二、相似点二:开放金融市场46

三、相似点三:流动性过剩47

四、相似点四:低利率47

五、其他相似点49

六、中国是否有泡沫50

第三章 从财政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本的改革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51

前言51

第一节 战后日本经济和财政状况的变迁52

第二节 日本的财政结构现状55

一、财政规模和特点55

二、财政赤字问题57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59

一、国家形态的分类59

二、日本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特点60

三、地方交付税制度和地方债问题63

第四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动向与展望——围绕三位一体改革的始末65

一、站在岔路口的日本的政府间财政关系65

二、三位一体改革66

三、市町村合并和道州制67

第五节 对中国的财政动向和改革的启示70

一、中国财政的现状和问题70

二、中国财政的课题和改革的视点74

结论78

第四章 日本的税制81

前言81

第一节 税的区分(所得课税、消费课税、资产课税)81

一、所得课税82

二、消费课税82

三、资产课税83

第二节 透过数据看日本的税制83

第三节 所得税、法人税、消费税86

一、所得税87

二、法人税90

三、消费税93

第四节 对中国税制的启示95

一、“公平、中立、精简”的原则95

二、税务执行的公平性96

第五章 日本的产业政策:新经济成长战略98

前言98

第一节 战后日本经济和产业政策概览99

一、战后复兴到高度经济增长(通商产业省的成立)99

二、经济增长的背后(公害)100

三、经济增长的瓶颈(能源)100

四、贸易摩擦与日元升值101

五、20世纪90年代的产业政策(对应新的课题)101

第二节 新经济增长战略制定的背景101

一、“人口减少社会的到来”101

二、人口减少的影响102

三、摆脱萧条的日本经济104

第三节 新经济增长战略的内容105

一、新经济增长战略的目标105

二、新经济增长战略下新的分业体制106

三、世界的创新中心109

四、解决地区差异问题109

五、街道建设项目111

六、推动中小企业的再生112

七、服务产业革新112

第四节 为了日本与中国及亚洲各国的合作114

第六章 日本战后农业政策沿革及“新农村建设”116

前言116

第一节 日本战后农业政策:农业复兴、粮食增产117

第二节 经济高增长与农业/农村的变化118

一、农地制度118

二、农业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119

三、农业协同组合(农协)120

四、农村生活水平的改善121

五、农业基本法122

六、通过补贴提高生产率123

七、农业技术开发和普及123

第三节 实现大米自给自足,农业政策的转折点124

第四节 全球化冲击与变化中的农业政策126

一、从GATT体系到WTO体系的诞生126

二、WTO建立以后126

第五节 新基本法以及新政策127

一、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127

二、粮食自给率128

三、农业以及相关产业的经济规模129

四、半山半耕地带对策129

五、食品安全对策130

六、稳定经营对策131

七、面向新农业的视角131

第六节 中国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32

第七节 日本的经验和中国农业133

一、日本战后的农业政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33

二、从日本农业的经验中可以学到什么134

第七章 日本的信息通信产业:对泛在网络社会的展望141

前言141

第一节 日本的ICT产业现状与沿革142

一、日本最新的ICT政策142

二、ICT的沿革144

第二节 日本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45

一、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优化145

二、通信政策取向146

三、市场动向147

四、应对ICT的“负面课题”148

第三节 日中两国的ICT148

一、日中两国的信息通信产业的附加价值总额148

二、IT相关产品的进出口149

三、因特网、手机普及情况150

第四节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51

一、信息通信量的课题151

二、日中韩三国的ICT合作151

三、日中携手并进时代的来临152

四、结束语154

第八章 日本的国土计划155

前言155

第一节 日本的国土特征156

一、什么是国土计划156

二、了解本国国土156

第二节 全国综合性开发计划159

一、经济增长与人口移动159

二、全国综合性开发计划的沿革159

第三节 大城市圈过密的对策165

一、首都圈基本计划165

二、工厂、大学的选址限制和地方分散167

三、过密问题的缓解167

第四节 地区差距纠正对策169

一、纠正收入差距169

二、过疏地区等的振兴政策170

三、公共事业费向地方重点分配170

四、收入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171

五、对差距认识的变化172

第五节 日本今后的国土计划173

一、国土计划制度改革的背景173

二、国土计划制度改革的经过174

三、新国土计划制度的课题174

第六节 对中国经济的启示175

一、了解中国的国土情况175

二、国土的均衡发展175

三、可持续发展176

第九章 旅游振兴与地区经济177

前言177

第一节 日本的旅游振兴史178

一、战前的旅游业178

二、战后的旅游业178

三、行政措施178

第二节 旅游的经济效应与地区振兴180

一、旅游的经济效应180

二、旅游与地区振兴182

第三节 地区旅游振兴的成功案例183

一、大分县汤布院: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温泉疗养地建设183

二、熊本县黑川温泉:对竞争对手也传授经营秘诀,以提高地区整体水平185

三、滋贺县长滨市:从无人问津的商业街到大型旅游地186

四、北海道二世古:从冬季的滑雪胜地到夏季的户外运动之都188

五、兵库县出石町:以古老街貌和“荞麦面条”打造旅游地190

六、青森县金木町:化不利为有利,严酷的风雪流成为旅游资源191

第四节 振兴地区旅游的必备条件193

第十章 日本的环境政策196

前言196

第一节 日本的公害经验和公害对策197

一、1890—1945年197

二、20世纪50—60年代198

三、70年代199

第二节 从公害问题到环境问题201

第三节 针对废弃物问题的政策203

一、废弃物问题的现状203

二、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205

三、循环再生利用相关的法律制度206

第四节 针对地球变暖问题的政策208

一、日本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208

二、日本的地球变暖对策209

第十一章 日本的社会保障216

第一节 人口、疾病结构变化的与社会保障制度216

一、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产业劳动者216

二、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老年人217

三、疾病结构变化的影响218

第二节 战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218

一、养老金制度218

二、医疗制度219

三、老年保健福利制度221

四、残疾保健福利制度222

五、儿童福利制度223

第三节 最新动态与今后的展望和课题223

一、建立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223

二、重视“预防”的医疗制度224

三、充实看护服务的老年人保健福利制度226

四、强化就业支援的残疾人保健福利制度226

五、应对少子化的儿童福利制度227

第四节 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228

一、高龄化228

二、疾病结构的变化229

三、家族结构的变化229

第十二章 日本实现均等高速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政策232

前言232

第一节 日本实现高速经济成长的经济机制233

一、对日本经济体制的认识233

二、高速经济增长与各种经济机制的作用235

第二节 日本的收入分配机制237

一、日本长期收入分配状况237

二、高速经济成长与收入分配机制239

三、日本的收入再分配效果241

第三节 日本政府对经济的介入——日本的产业政策与经济计划244

第四节 日本的区域开发政策——消除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机制248

一、日本区域经济开发政策概况248

二、国土综合开发计划与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249

第五节 结论——兼论日本经验对中国的启示253

第十三章 日本经济的课题:亚洲中的日本和中国257

前言257

第一节 日本的经验:其普遍性和特殊性258

一、与发达国家的比较258

二、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258

三、日中比较260

第二节 日本经济的中长期课题261

一、促进技术革新261

二、面临变革的日本型体制262

三、如何避免受到少子高龄化的影响263

第三节 处于日中相互依存时代的日中经济264

一、东亚分业体制的变迁264

二、相互依存更加深入的日本和中国265

三、如何和中国相处266

各章执笔者及简介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