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管理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管理学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2203719.jpg)
- 王德清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11900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管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管理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地位1
一、管理的概念1
二、管理的地位5
第二节 管理的对象9
第三节 管理的环境10
一、管理的外部环境10
二、管理的内部环境12
第四节 管理的性质和管理学的性质17
一、管理的性质17
二、管理学的性质20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23
第一节 西周时期的管理23
一、西周的行政管理制度23
二、西周的经济管理27
第二节 《管子》的经济管理思想28
一、《管子》的农业管理思想28
二、《管子》的矿业管理思想30
三、《管子》的手工业管理思想31
四、《管子》的商贸管理思想33
第三节 孔子的管理思想34
一、孔子的以礼为目的的管理目标34
二、孔子的以义为特征的管理方法35
三、孔子的以仁为内容的管理原则37
第四节 墨子的管理思想38
一、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目的论38
二、墨子的管理原则39
第五节 孟子的管理思想41
一、孟子的得民心的治国思想41
二、孟子的以佚道使民的思想42
三、孟子的任贤使能的用人原则43
四、孟子的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行政管理思想44
第六节 荀子的管理思想44
一、荀子的人性论45
二、荀子的分配原则45
三、荀子的人力管理思想46
四、荀子的社会生产组织原则46
第七节 商鞅的管理思想47
一、商鞅的法治思想48
二、商鞅的行政管理思想49
三、商鞅的经济管理思想49
第八节 韩愈的管理思想51
一、韩愈的社会分工及分配思想51
二、韩愈的人才管理思想52
第九节 沈括的管理思想53
一、沈括的工程管理思想53
二、沈括的价格管理思想54
三、沈括的货币管理思想55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的管理思想56
第一节 中国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管理思想56
一、龚自珍的管理思想57
二、魏源的管理思想60
三、民族资本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与实践63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管理思想68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管理69
二、“一五”时期的管理70
三、“反右”到“文革”结束时期的管理71
四、“文革”结束以后的管理73
第四章 西方管理思想82
第一节 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82
一、古埃及的管理82
二、古巴比伦的管理84
三、古希腊的管理85
四、古罗马的管理88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89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90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94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99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102
一、奥尔德弗的需要理论104
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105
三、凯利、韦纳的归因理论107
四、弗鲁姆的期望机率模式理论110
五、公平理论113
六、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114
七、社会——技术系统理论116
八、西蒙的决策理论119
第五章 现代管理观念122
第一节 人本观念122
一、人本观念的理论源流125
二、管理中人本观念的内容127
三、管理者人本观念的强化131
第二节 创新观念133
一、创新的意义133
二、创新的特征134
三、创新性思维的主要阶段135
四、创新性思维的基本形式137
五、过程创新140
第三节 系统观念144
一、系统的特征145
二、管理系统146
三、系统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147
第六章 管理与生产力的关系150
第一节 对管理与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的回顾150
第二节 管理对生产力其他要素的结合作用152
第三节 管理的生产力属性155
一、从管理对生产诸因素的组合作用,看管理的生产力属性156
二、从管理劳动是生产劳动,看管理的生产力属性157
第四节 管理使分工协作产生的新的生产力由可能变成现实159
一、分工有利于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162
二、分工有利于节约时间162
三、分工有利于降低成本163
第七章 决策166
第一节 决策概述166
一、决策的地位167
二、决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68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170
一、按照决策的作用,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170
二、按照决策的定型程度,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171
三、按照决策的性质,可分为常规型决策和非常规型决策172
四、按照决策的层次,可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172
第三节 决策的程序173
一、发现问题,确定目标173
二、搜集材料,掌握信息174
三、拟定可行方案176
四、选择最优方案177
五、实施方案178
六、追踪反馈179
第四节 决策时应注意的问题181
一、着眼于全局181
二、从实际出发181
三、群众参与决策过程182
四、规范决策制度184
第五节 决策方法185
一、特尔斐法185
二、列名小组法187
三、头脑风暴法187
四、方案前提分析法188
五、提喻法188
六、矩阵决策法188
七、决策树法189
八、模糊决策法191
第八章 计划194
第一节 计划概述194
一、计划的重要性194
二、计划的内容197
第二节 计划的种类198
一、按计划反映的时间长短,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198
二、按计划的对象,可以将计划分为综合计划、局部计划和单项计划198
三、按计划制定者的层次,可以将计划分为战略计划、施政计划和作业计划199
第三节 制定计划的程序199
一、预测未来199
二、核查本单位资源200
三、拟定可供选择的计划方案201
四、评价各种备选方案201
五、选择方案202
六、拟定派生计划202
七、编制预算202
第四节 制定计划的方法202
一、综合平衡法203
二、预算法203
三、滚动计划法205
第五节 制定计划应注意的问题207
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207
二、要规定出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要达到的要求207
三、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207
四、要突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208
五、计划要切实可行,便于考核208
六、计划要体现弹性和动态性208
七、计划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209
八、编制计划要综合协调209
第六节 目标管理209
一、目标管理方式的产生和发展210
二、目标管理的性质211
三、目标管理与管理目标的关系212
四、管理目标的功能213
五、目标管理的程序216
六、目标管理的利弊分析221
第九章 组织223
第一节 组织概述223
一、组织的概念223
二、组织的作用224
第二节 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226
一、目标明确化原则226
二、分工协作原则226
三、权责统一原则227
四、统一指挥与分权管理原则228
五、效用性原则229
六、合理宽度原则230
七、因地制宜的原则234
八、精简高效原则234
第三节 组织资源的组合235
一、多维组合235
二、动静组合235
三、层次组合236
四、形态组合236
五、“例外”组合236
第四节 组织结构的形式236
一、直线制237
二、职能制237
三、直线职能制238
四、直线参谋制239
五、事业部制240
六、矩阵结构制241
第五节 信息沟通243
一、沟通的意义243
二、沟通的障碍245
三、沟通的方法246
第十章 协调249
第一节 协调概述249
一、协调的概念249
二、协调的必要性250
第二节 协调的作用和原则252
一、协调的作用252
二、协调的原则253
第三节 协调的内容256
一、协调群众个人之间的关系256
二、协调个人与组织的关系257
三、协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257
四、协调领导者之间的关系259
第四节 协调的方法259
一、思想协调259
二、结构协调260
三、分工协调260
四、方针协调261
五、目标协调261
六、会议协调261
七、利益协调262
八、交往协调263
第十一章 控制264
第一节 控制概述264
一、控制的概念264
二、控制与控制论265
三、控制与计划的联系268
第二节 控制的作用269
一、控制对于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和目标的达成起着重要的作用270
二、控制是完成计划的重要手段270
三、控制对保证工作方向的正确、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作用271
第三节 控制的基本类型272
一、预先控制272
二、现场控制272
三、反馈控制273
第四节 控制的基本过程273
二、确立标准273
二、衡量成效274
三、纠正偏差276
第五节 控制的要求278
一、控制应具有系统性278
二、控制应具有适时性279
三、控制应具有侧重性279
四、控制应具有客观性280
五、控制应具有灵活性280
六、控制应便于沟通281
第十二章 管理方法282
第一节 管理方法概述282
一、管理方法的概念282
二、管理方法论基础284
三、关于管理方法分类的研究291
第二节 管理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295
一、管理的一般方法295
二、管理的具体方法314
第十三章 管理艺术323
第一节 管理艺术概述323
一、管理艺术的含义323
二、管理艺术的特性327
第二节 管理艺术的意义329
一、管理艺术是现代管理者的必备素质329
二、管理艺术是创造性能力的结晶329
三、管理艺术是保证管理职能得以实施的高超技巧330
第三节 管理艺术的内容330
一、审时度势的艺术331
二、运筹的艺术332
三、随机决断的艺术335
四、谈话的艺术337
五、用人的艺术340
六、处事的艺术344
七、创新的艺术345
八、评价的艺术346
九、使用时间的艺术348
第十四章 管理模式351
第一节 管理模式概述351
一、管理模式的含义351
二、管理模式的功能352
第二节 国外对管理模式的研究353
一、管理行为四分模式354
二、管理方格理论355
三、管理效率模式357
第三节 我国部门管理模式的类型359
第四节 我国部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362
一、开放性367
二、复杂性368
三、多样性368
四、民主性368
五、优效性368
后记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