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导论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导论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32202951.jpg)
- 文历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080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医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导论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古代医学2
第一节 医药的起源——原始医学2
第二节 古代东方医学2
一、古埃及医学3
二、古印度医学3
三、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医学4
四、中国古代医学4
第三节 古代西方医学4
一、古希腊的医学4
二、古罗马的医学6
第四节 古代医学的特点6
第二章 近代医学7
第一节 近代医学的发展7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医学7
二、17世纪的医学9
三、18世纪的医学11
四、19世纪的医学12
第二节 近代医学的特点与启示15
一、实验医学是近代医学的奠基石16
二、不同学派的争鸣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16
三、自然科学进步是近代医学发展的动力16
四、医学交流架起了近代医学发展的桥梁16
第三章 现代医学18
第一节 现代医学的形成与发展18
一、科学技术发展与现代医学18
二、药物学与治疗学的飞跃18
三、分子生物学的发展19
四、免疫学的发展19
五、医学遗传学的发展20
六、器官移植与人造器官21
七、医学模式的转变21
八、传染病的新动态22
九、医学影像学的发展23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特点24
一、医学分科专门化24
二、医学发展国际化24
三、医学技术逐渐现代化25
四、医学学科交叉渗透产生新学科26
第三节 现代医学发展的启示26
一、临床必须与预防相结合26
二、技术的转移与综合是医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26
三、既要重视延长寿命又要重视生命质量26
第四节 21世纪医学的发展趋势27
一、分子生物学将成为新世纪医学发展的龙头27
二、医学与众多学科融合发展为疾病诊断与治疗带来新突破28
三、预防医学发展将促进卫生革命29
四、老年医学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医学课题29
第四章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30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0
一、阴阳五行30
二、脏腑经络31
三、病因病机31
四、诊法辨证31
五、治则方药31
第二节 中医学各专科的形成和发展32
一、中医基础32
二、诊断学32
三、内科33
四、外伤科33
五、妇产科34
六、儿科34
七、五官科34
八、针灸科35
九、药物学35
十、方剂学35
第三节 中医学的振兴36
一、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36
二、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突出成果37
三、中西医结合不断取得新的成就37
第五章 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39
第一节 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39
一、自然科学知识39
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9
三、医学专业知识40
第二节 医学人才的能力结构40
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0
二、动手能力41
三、自学能力41
四、创新能力41
五、交流能力41
六、信息管理能力42
七、组织和管理能力42
第三节 医学人才的素质42
一、思想道德素质42
二、文化素质43
三、业务素质43
四、身心素质44
第六章 医学教育教学概论与现代医学教育思想45
第一节 我国医学教育体系45
一、医学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45
二、医学教育体系的专业结构46
三、医学教育体系的类型结构47
第二节 医学教育教学过程48
一、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概念48
二、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48
三、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49
第三节 医学教学管理50
一、医学课程50
二、医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51
第四节 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53
一、医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53
二、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55
第五节 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57
一、教育思想的概念57
二、教育思想的形成58
三、传统教育思想的强化58
四、当代教育思想的形成59
五、医学模式及其观念对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59
六、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60
第七章 学习的理论与医学学习62
第一节 学习的理论概述62
一、学习的内涵62
二、影响学习的因素62
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医学学习特点67
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67
二、大学学习的特点69
三、医学学习的特点70
四、医学学习应遵循的原则72
第三节 医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73
一、医学知识的记忆技巧73
二、医学思维的训练策略75
三、医学的学习方法79
第八章 卫生人员83
第一节 卫生人员的分类与准入83
一、卫生人员的分类83
二、卫生人员的准入84
第二节 临床医生角色85
一、临床医生的使命与职责85
二、临床医生的社会声望和权力86
三、对临床医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88
第三节 护理人员角色88
一、护理人员的产生和社会地位88
二、护理模式转变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90
第四节 临床卫生技术人员92
一、临床卫生技术人员的特点92
二、对临床卫生技术人员的一般要求92
第五节 公共卫生人员93
一、卫生防疫人员93
二、卫生执法监督人员94
第六节 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95
一、社区卫生工作者95
二、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96
三、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99
第七节 卫生管理人员100
第九章 病人102
第一节 病人角色102
一、疾病行为102
二、求医行为103
三、遵医行为104
第二节 病人需要与期望105
一、病人需要105
二、病人期望106
第三节 病人权利与义务106
一、病人权利106
二、病人义务107
第四节 病人心理变化108
一、认知变化108
二、情感变化108
三、意志行为变化108
四、人格变化108
第五节 以病人为中心108
一、以病人为中心的意义109
二、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109
第十章 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111
第一节 沟通概述111
一、沟通的概念与类型111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与模式112
三、沟通的特点与功能113
四、沟通能力及其培养114
第二节 人际关系114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及规律114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115
三、人际关系的作用115
第三节 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116
一、医学人际关系特征116
二、医患关系117
三、医务人员的人际关系119
四、治疗性沟通120
五、常用医患沟通技巧121
第十一章 健康与疾病123
第一节 生命123
一、生命特征与定义123
二、生命起源和进化123
三、人的生命标准与价值123
第二节 健康124
一、健康定义124
二、健康的标准125
三、亚健康状态125
第三节 疾病126
一、疾病定义126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126
三、疾病自然进程130
四、疾病发生一般机制131
五、疾病过程共同规律132
六、疾病分类134
七、疾病谱变化135
第四节 衰老136
一、衰老定义与特征136
二、衰老机制136
三、人口老龄化及老年病137
第五节 死亡137
一、死亡定义137
二、死亡标准138
三、安乐死与临终关怀138
第十二章 临床诊断与治疗140
第一节 临床诊断140
一、临床诊断的思维过程及基本原则140
二、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思维方法143
三、临床诊断方法、技术及其评价143
第二节 临床治疗147
一、治疗的思维过程及基本原则147
二、常用治疗方法及其评价148
第三节 病历记录与表达152
一、病历记录的基本要求153
二、病历保存与管理154
第四节 临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154
一、法律与法规155
二、卫生法律与法规155
三、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156
四、医疗事故的现场处理156
五、医疗事故与等级158
六、医疗事故鉴定及法律处理程序159
七、医疗事故责任者的处罚161
八、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几种情况162
九、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162
第五节 非主流医学与循证医学164
一、非主流医学164
二、循证医学166
第十二章 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171
第一节 疾病预防概论171
一、疾病预防与预防医学171
二、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171
三、疾病预防的主要特点172
第二节 疾病预防的宏观策略172
一、“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172
二、医学模式与疾病预防模式的转变173
三、社会大卫生观念174
第三节 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174
一、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174
二、三级预防175
三、疾病监测179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180
第四节 卫生保健181
一、卫生保健的主要形式181
二、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181
三、初级卫生保健182
第十三章 疾病的康复183
第一节 康复医学概述183
一、康复183
二、康复医学184
三、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185
四、残疾学185
五、社区康复186
第二节 康复医学的发展与作用186
一、康复与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186
二、康复医学迅速发展的原因187
三、康复医学的作用187
第三节 康复医学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188
一、康复医学评定188
二、康复治疗技术189
第十四章 中国卫生国情191
第一节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191
一、建国后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和发展191
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及意义191
第二节 我国卫生组织机构192
一、卫生行政组织192
二、卫生业务组织192
三、宣传、出版和群众性卫生组织193
第三节 我国的卫生资源194
一、卫生机构194
二、医院床位194
三、卫生人力194
四、卫生资金195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195
一、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5
二、卫生科技工作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195
三、医学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195
第五节 我国的卫生改革196
一、卫生改革的背景——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96
二、卫生改革的原则197
三、卫生改革的任务197
第六节 加入WTO后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99
一、加入WTO后我国卫生领域的相关承诺199
二、加入WTO后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00
附录1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202
附录2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207
附录3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