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薪酬制度及激励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薪酬制度及激励机制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1999394.jpg)
- 李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7178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工资制度-研究;企业管理-激励制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薪酬制度及激励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薪酬、激励机制与经济行为1
第一节 激励及其影响因素1
一、激励与激励机制1
1.“激励”的含义1
2.激励机制的多学科视角2
3.激励机制的经济学视角4
4.激励机制研究的关键因素7
二、行为动机与激励机制8
1.心理学对行为动机的总体解释8
2.本能与激励9
3.目标、诱因与激励10
4.驱力、需要与激励11
5.认知与激励13
6.对动机与激励机制的进一步理解15
三、信息与激励机制16
1.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16
2.完全信息与激励17
3.信息不完全与激励19
4.信息不对称与激励20
5.对信息与激励机制的进一步理解22
第二节 制度与激励机制23
一、制度主义23
1.制度主义思想脉络23
2.社会学的制度主义24
3.经济学的制度主义26
4.政治学的制度主义28
5.对制度主义的进一步理解29
二、制度结构与激励机制30
1.制度建构及制度化的逻辑30
2.制度的结构性因素32
3.基于制度结构的激励机制33
4.对激励机制的进一步理解34
三、制度层次与激励机制35
1.制度层次划分35
2.基于组织的激励机制36
3.基于行为者的激励机制38
4.基于社会的激励机制40
第三节 薪酬与薪酬制度41
一、薪酬概念内涵41
1.薪酬的基本含义41
2.货币薪酬42
3.非货币薪酬43
二、薪酬概念的演进43
1.从“工资”到“薪酬”44
2.薪酬形式的变革45
3.基于回报网络的薪酬49
三、薪酬制度51
1.薪酬制度的含义及构成51
2.薪酬制度思想52
3.薪酬结构53
4.薪酬水平54
四、薪酬技术55
1.绩效评估技术55
2.薪酬调查技术57
3.薪酬结构设计技术58
第四节 薪酬的激励机制61
一、组织层面的激励机制61
1.机制设计理论视角61
2.组织行为视角62
二、个人层面的激励机制64
1.波特—劳勒薪酬激励模式64
2.薪酬形式的激励效应65
三、社会层面的激励机制67
1.劳动力资源协调机制的不同思想67
2.“资本—劳动天平”与激励机制70
四、本章核心观点71
1.经济学围绕经济行为研究薪酬及激励机制问题71
2.激励机制是薪酬制度建构的基础72
第二章 激励机制研究的行为经济学框架74
第一节 行为经济学的BPC模型74
一、主流经济学理性选择范式及局限74
1.经济行为研究的理性选择模型74
2.理性选择标准模型的缺陷:威尔金森的观点76
3.理性选择标准模型的局限78
二、对理性选择标准模型的修正79
1.“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辩79
2.“理性”与“有限理性”之争81
3.理性的统一82
三、信念、偏好与约束互动模型(BPC)83
1.金迪思扩展理性选择模型的思路83
2.对BPC模型的进一步理解84
3.对BPC模型的归纳86
第二节 真实世界中经济行为的逻辑87
一、经济行为的真实动机87
1.有关动机问题的审慎态度87
2.“动物精神”89
3.“动物精神”5个维度的相互关系91
二、“动物精神”与BPC模型的联系91
1.信心、信任、信用与信念91
2.“货币幻觉”与偏好93
3.“公平”、“腐败与欺诈”与偏好94
4.“故事”与约束94
三、行为者动机的表征94
1.基于行为者亲社会性的分类94
2.基于行为者资源价值观差异的分类97
3.BPC框架下的物质利益偏好99
第三节 引入制度因素的BPC结构模型100
一、基于制度结构的BPC结构模型100
1.结构主义BPC模型的逻辑100
2.VBPC结构模型102
3.SBPC结构模型103
4.资源支配方式S与价值观V的关系104
二、基于制度层次的BPC模型105
1.制度层次、价值观层次105
2.社会结构、资源支配方式与行为者信心105
3.基于制度层次的价值观和资源支配方式的关系106
4.VBPC和SBPC的关系(VSBPC)107
三、制度化的BPC模型108
1.资源支配方式形成的经济学视角108
2.资源支配方式形成的生物学视角109
3.资源支配方式形成的社会学视角110
4.“资源支配方式”界定111
5.VSBPC框架模型——行为随信心而波动113
第四节 基于BPC框架模型的激励机制116
一、激励机制“设计者”116
1.“设计者”概念的提出116
2.“设计者”分类118
3.“设计者”对资源支配方式ESS的选择120
4.激励机制的激励效应121
二、权力型资源支配者的激励机制122
1.权力型资源支配者的行动逻辑122
2.SBPC结构模型122
3.行为者物质利益/规范倾向123
4.物质激励的效用126
三、权利型资源支配者和互惠型资源支配者的激励机制128
1.权利型资源支配者的行动逻辑与SBPC结构模型128
2.互惠型资源支配者的行动逻辑与SBPC结构模型129
3.行为者信用规范/信任规范倾向131
4.物质激励的效应133
四、对激励机制“设计者”思想的进一步解释136
1.基于方法论的审视136
2.资源支配方式与行为习惯137
3.控制权、信用与信任三者关系140
4.资源支配方式、“动物精神”与激励机制143
五、本章核心观点145
1.BPC框架在行为情境内统一了理性假定145
2.VBPC、SBPC和VSBPC是基于社会角色情境理性假定的统一146
3.权力、权利、互惠三种资源支配方式是社会角色行为表现型147
4.角色情境和行为情境统一是对BPC模型的扩展148
第三章 薪酬激励机制研究的BPC框架150
第一节 薪酬制度场域及行为主体150
一、薪酬制度场域及层次150
1.薪酬制度的外生性150
2.社会层面的薪酬制度场域152
3.组织层面的薪酬制度场域152
二、薪酬制度结构性因素153
1.劳动力资源协调机制153
2.劳动关系的规制性规则155
3.劳动关系的规范性规则156
三、行为主体相互关系及其薪酬观158
1.劳动与资本交换的思维回路158
2.雇员(员工)的薪酬观159
3.雇主及代理人(管理方)的薪酬观160
4.薪酬观的社会差异161
第二节 模型总体框架163
一、雇员长期薪酬决策BPC模型(VBPC)163
1.长期薪酬决策的逻辑163
2.薪酬决策的VBPC结构模型165
3.雇员角色与职业价值167
4.长期均衡的条件:对个人工作胜任力的肯定168
二、雇员短期薪酬决策的BPC模型(SBPC)170
1.短期薪酬决策的逻辑170
2.短期薪酬决策的SBPC结构模型173
3.雇员角色与资源支配方式174
4.短期均衡的条件:雇员对上级下级报告关系的认知协调176
三、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的关系178
1.薪酬制度环境中S和V的关系178
2.短期和长期同时均衡180
3.薪酬制度的演化183
第三节 雇主雇员资源支配方式匹配博弈185
一、雇员激励中的协调博弈185
1.建模指导思想185
2.薪酬制度与雇员规范倾向的匹配187
3.激励机制:婆媳博弈均衡的匹配190
4.婆媳行为博弈的VSBPC框架模型192
二、给定婆婆为权力型资源支配者的婆媳匹配博弈195
1.权力型婆婆与权力型媳妇195
2.权力型婆婆与权利型媳妇196
3.权力型婆婆与互惠型媳妇198
三、给定婆婆为权利型资源支配者的婆媳匹配博弈200
1.权利型婆婆与权力型儿媳200
2.权利型婆婆与权利型儿媳201
3.权利型婆婆与互惠型儿媳203
四、给定婆婆为互惠型资源支配者的婆媳匹配博弈204
1.互惠型婆婆与权力型儿媳204
2.互惠型婆婆与权利型儿媳206
3.互惠型婆婆与互惠型儿媳207
五、对婆媳匹配博弈的进一步讨论208
1.匹配博弈结果分析208
2.资源支配者与行为者偏好210
3.上级下级报告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的引申214
第四节 薪酬激励机制215
一、组织与组织场域215
1.组织边界:交易费用的思想215
2.组织场域边界:上级下级报告关系思想217
3.组织的分类218
二、个人业主制企业的激励机制220
1.权力型雇主主导的上级下级报告关系220
2.短期激励机制221
3.长期激励机制222
三、合伙制企业的激励机制225
1.互惠型雇主主导的上级下级报告关系225
2.短期激励机制225
3.长期激励机制226
四、公司制企业的激励机制227
1.权利型雇主主导的上级下级报告关系227
2.经理人激励:年薪制229
3.员工激励:锦标制与末位淘汰制232
4.年薪制的变形:高薪制234
5.锦标制的纠正:达标制与轮岗制238
五、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对激励机制的影响242
1.最低工资制度的影响242
2.集体谈判制度的影响246
3.最低工资制度与集体谈判制度的配合247
六、基于VSBPC框架模型的主要发现250
1.角色情境与行为情境的统一250
2.行为者价值观与价值取向的统一258
3.婆媳匹配博弈的均衡为参与人角色匹配关系259
4.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参与者关系、薪酬制度及激励机制存在匹配关系260
第四章 中国情境下的薪酬激励机制263
第一节 薪酬制度场域及行为主体263
一、雇员角色情境中的文化—认知性263
1.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263
2.“中庸”思维265
3.控制权规范267
二、职业价值取向269
1.富贵道德与职业价值观269
2.职业价值的公共利益取向270
3.职业价值的人伦情感取向271
三、不同群体的价值取向272
1.企业家的价值取向272
2.初入职场员工的职业价值取向273
3.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276
第二节 劳动分工机制历史沿革277
一、互惠分工主导的劳动分工机制277
1.互惠分工主导机制的形成277
2.互惠分工的深化及劳动分工关系特征278
二、互惠分工向权力分工转型281
1.互惠分工产生的权利不平等及纠正281
2.权力分工下劳动力市场初具形态282
3.权力主导劳动分工阶段的劳动关系特征283
三、权力分工向权利分工转型284
1.权力分工引发新的权利不平等284
2.转型期劳动分工机制与薪酬制度287
四、不同分工机制下的组织行为290
1.分工机制的差异:“凤凰男”的故事290
2.由分工机制决定的组织结构295
第三节 基于分工机制差异的薪酬激励机制296
一、分工机制差异下的组织成员关系296
1.互惠分工主导的组织成员关系296
2.权力、权利分工主导的组织成员关系299
二、“师徒制”与“将兵制”301
1.“师徒制”抑或“将兵制”301
2.与“将兵制”匹配的薪酬制度304
3.“家文化”的激励308
三、“家长制”317
1.“睿智家长”抑或“专制家长”317
2.“计件工资制”与“长期激励”319
3.长期激励的效应323
4.跛脚“家长制”的激励效应325
四、一个典型权利分工的例子328
1.《德胜员工守则》与家装违约行为328
2.《德胜员工守则》是基于角色情境设计的完全合约330
3.德胜公司权利分工的启示333
第四节 薪酬制度及激励机制研究展望334
一、分工机制、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的匹配334
1.中国情境下三者可能不匹配的情形334
2.中国情境下三者可能匹配的情形335
3.以新问题引导研究335
二、基于网络的劳动分工机制下的新课题336
1.基于网络分工的角色情境构造336
2.网络经济的分工机制与行为策略337
三、构建行为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新范式339
1.深入角色情境研究巩固行为劳动经济学的基础339
2.探索行为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接口342
参考文献346
后记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