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语言学 一个社会符号的模式 中文 英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语言学 一个社会符号的模式 中文 英文
  • 赖良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51355997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教育学-语言学-研究-汉、英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语言学 一个社会符号的模式 中文 英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2

1.3 语料收集与研究方法3

1.4 本书结构4

第二章 文献综述6

2.1 Spolsky及其同事的教育语言学思想6

2.1.1 研究历程6

2.1.2 教育语言学提出的原因7

2.1.3 学科内涵的论述7

2.1.4 学科地位的论述8

2.1.5 学科的研究范围、任务、方法9

2.1.6 学科研究的理论模型10

2.1.7 语言教育相关因素的描述11

2.1.8 评价13

2.2 Hymes和Horberger等学者的研究14

2.2.1 研究历程14

2.2.2 学科定义、范围15

2.2.3 学科的特点16

2.2.4 理论基础:交际能力理论及其影响17

2.2.5 理论基础:教育中的民族志学及其影响19

2.2.6 评价20

2.3 Stubbs等欧洲学者的教育语言学研究21

2.3.1 研究历程21

2.3.2 学科范围、语言学与教育的关系22

2.3.3 教育语言学的理论框架22

2.3.4 适用于教学的语言模式25

2.3.5 应用话语分析的作用26

2.3.6 语言数据与教育研究27

2.3.7 评价28

2.4 Halliday的教育语言学思想29

2.4.1 研究历程29

2.4.2 学科内涵与定位30

2.4.3 研究范围31

2.4.4 理论基础32

2.4.5 未来研究方向33

2.4.6 评价34

2.5 Martin及其悉尼学派的教育语言学研究36

2.5.1 研究历程36

2.5.2 悉尼学派的语类研究37

2.5.3 知识体现方式39

2.5.4 对课程教学语类的研究40

2.5.5 教学法元理论42

2.5.6 评价42

2.6 本章小结43

第三章 理论基础45

3.1 教育语言学的学科内涵45

3.1.1 教育语言学的定义45

3.1.2 教育语言学的研究目标与研究范围46

3.1.3 教育语言学的研究视角47

3.1.4 本研究的基本框架48

3.2 教育的语义发生本质49

3.2.1 作为个体发展的教育49

3.2.2 作为文化传承的教育53

3.2.3 作为话语实践的教育58

3.3 理论兼容性和互补性63

3.4 语言描写:系统功能语言学66

3.4.1 系统与结构66

3.4.2 层次化69

3.4.3 元功能70

3.4.4 语境71

3.4.5 体现、实例化和个体化73

3.4.6 语篇语义系统74

3.5 本章小结76

第四章 知识建构78

4.1 知识研究的建构主义视角78

4.1.1 建构主义认识论78

4.1.2 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认知观80

4.1.3 功能语言学的建构主义认知观82

4.2 知识建构的语类布局83

4.2.1 语类的建构作用83

4.2.2 报告与解释语类84

4.2.3 论辩说明语类87

4.2.4 程序与程序讲述语类88

4.2.5 讲述记事语类90

4.2.6 语类布局与语类隐喻91

4.3 学科性与知识结构93

4.3.1 学科与学科性的建构93

4.3.2 知识结构类型94

4.3.3 知识专业化拓扑96

4.3.4 语域构型与知识建构100

4.4 知识建构的语言体现101

4.4.1 语言层次化驱动101

4.4.2 及物性系统的识解作用102

4.4.3 概念体系的建构106

4.4.4 活动序列的建构107

4.5 语义协商与信息流动109

4.5.1 语义协商与单声建构109

4.5.2 对话扩展与压缩111

4.5.3 宏观信息流动113

4.5.4 微观信息推进114

4.6 本章小结115

第五章 知识分布与语境重构117

5.1 知识分布117

5.1.1 日常知识与深奥知识的分布117

5.1.2 横向性知识与层级性知识的分布119

5.1.3 知识语码与知者语码的分布121

5.2 语境重构的功能与机制123

5.2.1 语境重构规则的功能123

5.2.2 分布规则对语境重构的制约作用124

5.2.3 语境重构的模态125

5.3 调控话语建构分析129

5.3.1 课程语类结构分析129

5.3.2 课程语类的语码模态分析131

5.4 内容话语建构分析133

5.4.1 语类部署规律133

5.4.2 语域构型特征135

5.4.3 概念体系与活动序列140

5.4.4 语义协商与信息流动144

5.5 本章小结148

第六章 教学实践150

6.1 评估规则与教学实践150

6.1.1 评估规则的功能150

6.1.2 教育话语的转化152

6.2 社会知识的个体化过程153

6.2.1 知识个体化的社会学视角154

6.2.2 知识个体化的语言学视角155

6.3 教学语码模式157

6.3.1 教学关系的逻辑规则157

6.3.2 教学语码模式分析159

6.4 知识重构与教学原则160

6.4.1 知识类型的启示160

6.4.2 知识结构类型的启示162

6.4.3 认知语码模式的启示163

6.5 教学实践语类164

6.5.1 课堂教学宏观语类164

6.5.2 教学活动语类166

6.6 教学互动过程169

6.6.1 教学互动的话步单位169

6.6.2 教学活动中的内容协商171

6.6.3 教学互动的回合结构172

6.7 本章小结175

第七章 结论177

7.1 本研究的发现177

7.2 本研究的意义186

7.3 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工作设想187

附录 数据样本188

参考文献2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