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甬台温铁路工程总结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15804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66页
- 文件大小:396MB
- 文件页数:7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甬台温铁路工程总结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第一篇 综述3
第一章 概述3
第一节 建设目的和意义3
第二节 建设项目总体目标4
第三节 建设程序与决策5
第二章 工程概况8
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地质概况8
第二节 主要技术标准9
第三节 主要工程数量和工程特点9
第四节 主要建设过程10
第三章 综合评价12
第二篇 建设管理15
第一章 建设管理模式15
第二章 建设管理机构19
第一节 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19
第二节 部门职能20
第三章 设计管理23
第一节 贯彻设计新规范23
第二节 预可研与可研阶段23
第三节 初步设计阶段23
第四节 项目实施阶段24
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26
第一节 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26
第二节 质量事故的处理和闭合33
第三节 安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34
第四节 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39
第五章 施工组织41
第一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41
第二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44
第三节 工期控制与节点工期45
第四节 重点控制工程工期控制47
第六章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50
第一节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立50
第二节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管理程序57
第七章 投资控制60
第一节 项目投融资体制60
第二节 技术标准与规模的确定60
第三节 合同管理60
第四节 验工计价管理62
第五节 财务管理63
第六节 变更设计管理64
第八章 征地拆迁66
第一节 部省纪要66
第二节 用地报批66
第三节 征地拆迁实施66
第四节 三电迁改67
第九章 环境保护69
第一节 复垦与绿化69
第二节 噪声、震动、电磁等治理70
第三节 水土保持71
第四节 评估74
第十章 工程监理75
第一节 监理组织与管理75
第二节 监理制度76
第三节 现场监理工作的实施83
第四节 质量验收制度88
第十一章 工程接口管理90
第十二章 工程咨询93
第一节 咨询方式93
第二节 主要咨询成果93
第十三章 信息化管理94
第一节 信息化系统的建立94
第二节 信息化系统的运行96
第十四章 物资管理99
第一节 物资采购99
第二节 物资供应99
第三节 质量控制100
第十五章 队伍管理101
第一节 专业队伍要求101
第二节 岗位培训105
第三节 劳务使用107
第十六章 精神文明建设108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规划108
第二节 路地和谐共建109
第十七章 建设协调111
第十八章 工程验收112
第一节 验收方式112
第二节 静态验收112
第三节 动态验收113
第四节 初步验收114
第五节 试运行114
第六节 国家验收115
第十九章 工程决算与资产托付116
第二十章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117
第三篇 勘察设计123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设计123
第二章 线路设计127
第一节 线路走向与重大方案比选127
第二节 重大设计原则的确定129
第三章 地质勘察131
第四章 路基设计135
第一节 路基工程概况与特点135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36
第三节 路基基床设计137
第四节 一般路基设计138
第五节 特殊路基设计141
第六节 路堑设计142
第七节 填料设计142
第八节 过渡段设计143
第九节 路基防排水设计147
第十节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148
第十一节 路基沉降控制设计148
第五章 桥涵设计150
第一节 桥涵工程概况与特点150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51
第三节 基础工程设计153
第四节 墩台设计153
第五节 常用跨度桥梁设计154
第六节 大跨度桥梁设计157
第七节 特殊结构桥梁设计162
第八节 桥面系工程设计173
第九节 涵洞工程设计174
第六章 隧道设计175
第一节 隧道工程概况与特点175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75
第三节 一般隧道设计178
第四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设计179
第五节 特殊不良地质隧道设计180
第六节 洞口设计181
第七节 洞内设施设计182
第八节 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设计182
第九节 防排水设计182
第十节 辅助坑道设计184
第十一节 沉降变形设计184
第十二节 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及技术185
第七章 轨道设计186
第一节 轨道工程概况与特点186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86
第三节 有砟轨道结构设计187
第四节 无砟轨道结构设计187
第五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191
第六节 道岔设计192
第八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设计194
第一节 站场工程概况与特点194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94
第三节 车站工程设计196
第四节 引入枢纽工程设计197
第五节 接轨站施工过渡设计200
第六节 动车整备基地设计200
第七节 主要客运设备配置200
第九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设计206
第一节 站房工程概况与特点206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206
第三节 一般站房设计207
第四节 采暖与通风设计207
第五节 给排水工程设计209
第十章 四电系统优化设计212
第十一章 通信设计214
第十二章 信号设计219
第一节 概况219
第二节 信号系统设计219
第三节 信号系统功能及评价223
第四节 信号设计创新225
第十三章 电力设计226
第一节 概况226
第二节 电力设计226
第三节 系统功能232
第四节 电力设计创新233
第十四章 电气化设计235
第一节 牵引供电系统设计235
第二节 牵引变电子系统设计237
第三节SCADA子系统设计243
第四节 接触网子系统设计243
第五节 供电维修管理设计248
第六节 电气化设计创新249
第十五章 综合接地系统254
第十六章 防灾安全监控设计260
第一节 工程概况260
第二节 防灾监控设计260
第三节 防灾系统功能及其评价270
第十七章 工程接口设计272
第一节 专业间工程接口设计概述272
第二节 接口设计原则与要点274
第十八章 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设计276
第十九章 服务系统设计279
第一节 设计原则与设计标准279
第二节 客运服务系统设计280
第二十章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287
第四篇 工程施工293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工程293
第一节 概况293
第二节 代表性大型临时设施工程294
第二章 路基工程296
第一节 工艺试验296
第二节 地基处理312
第三节 一般路基施工334
第四节 特殊路基施工(浸水、软土)339
第五节 路堑施工341
第六节 填料改良施工344
第七节 过渡段施工346
第八节 路基基床施工352
第九节 路基防排水施工354
第十节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355
第十一节 路基沉降控制与评估362
第十二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364
第三章 桥涵工程366
第一节 基础施工366
第二节 墩台施工372
第三节 简支箱梁的制运架374
第四节 简支、连续梁的桥位现浇410
第五节 大跨度桥梁施工446
第六节 特殊结构桥梁施工453
第七节 桥面系工程施工455
第八节 涵洞工程施工462
第九节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463
第四章 隧道工程465
第一节 一般隧道施工465
第二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施工480
第三节 特殊不良地质条件隧道施工522
第四节 洞口工程施工533
第五节 洞内设施工程施工538
第六节 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工程施工540
第七节 防排水施工544
第八节 辅助坑道施工553
第九节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557
第五章 轨道工程560
第一节 有砟轨道道床施工560
第二节 无砟轨道施工563
第三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572
第四节 道岔施工578
第五节 轨道及道岔精调592
第六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工程596
第一节 一般中间站施工596
第二节 主要客运站——台州站施工598
第三节 引入枢纽施工622
第四节 接轨站过渡施工633
第七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工程637
第一节 一般站房施工637
第二节 区域性枢纽站房施工656
第三节 采暖与通风工程657
第四节 给排水工程施工659
(下册)667
第四篇 工程施工667
第八章 通信工程667
第九章 信号工程697
第十章 电力工程716
第十一章 电气化工程722
第十二章 综合接地系统741
第十三章 防灾安全监控工程743
第一节 防灾监控工程施工743
第二节 防灾监控工程质量控制749
第十四章 工程接口751
第一节 专业间工程接口的施工751
第二节 工程接口的质量控制758
第十五章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766
第十六章 客运服务系统774
第十七章 联调联试及试运行775
第一节 联调联试概况775
第二节 供变电系统联调联试777
第三节 接触网系统联调联试791
第四节 通信系统联调联试794
第五节 信号系统联调联试813
第六节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联调联试831
第七节 综合接地测试835
第八节 电磁兼容性测试845
第九节 环境振动、噪声及声屏障测试849
第十节 路基及过渡段动力性能测试863
第十一节 轨道动力性能测试880
第十二节 大号码道岔动力性能测试892
第十三节 桥梁动力性能测试906
第十四节 货物列车、动车组通过隧道时的气动性能928
第十五节 货物列车、动车组弓网受流性能测试947
第十六节 轨道、接触网状态检测958
第十八章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993
第五篇 科研与技术创新1003
第一章 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组织实施1003
第一节 桥梁工程1003
第二节 隧道工程1004
第三节 四电系统集成1004
第二章 科研项目对工程的指导作用和成果的工程化应用1008
第一节 桥梁工程1008
第二节 隧道工程1009
第三节 四电系统集成1010
第三章 拟申报科研成果奖1012
第四章 技术创新1013
第一节 路基工程1013
第二节 桥梁工程1014
第三节 隧道工程1019
第四节 轨道工程1020
第五节 四电系统集成1021
第六节 其他技术创新1028
附录 甬台温铁路参建单位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