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君毅全集 第14卷 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君毅全集 第14卷 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 下
  • 唐君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751084103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君毅全集 第14卷 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叁 世界文化问题及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感乎世运时势”之部3

十五、当前世界文化问题3

(一)各个时代文化问题之不同3

(二)当前人类文化问题的特性4

(三)现代的西方文化问题7

(四)现代的东方文化问题13

(五)结论16

十六、东西哲学学人会议与世界文化中之“疏外”问题19

(一)导言19

(二)美国社会文化中之“疏外”问题22

(三)东方社会尚无严重之“疏外”问题29

(四)严重的“疏外”问题出现之避免31

十七、世界人文主义与中国人文主义36

(一)世界人文主义36

(二)中国人文主义42

十八、儒家之学与教之树立及宗教纷争之根绝48

(一)前言48

(二)宗教之斗争与宗教之协调之诸问题49

(三)儒家之学与教与宗教53

(四)儒教之信仰与其他宗教之信仰之不同55

(五)儒学儒教与哲学及一般道德教训之不同62

(六)儒家之学与教之树立与一切宗教之冲突之协调65

(七)儒家之学与教之树立与社会中之四种人物70

附录:“世界六大宗教了解堂”之建立之感想78

十九、民主理想之实践与客观价值意识(上)84

(一)民主之理想与实践中之问题84

(二)过去提倡民主之中国知识分子之何以无成就,与今日自由世界之保卫问题88

(三)在分工合作之社会中,人之客观的价值意识之泯失91

(四)同一或类似形式下之社会文化活动中,与分工合作之社会文化活动中之价值意识之不同95

(五)古典式之社会政治伦理秩序中之等级观念之价值101

二十、民主理想之实践与客观价值意识(下)106

(六)社会组织中之经道与纬道与平等自由观念之再造106

(七)价值差等之意识与民主选举108

(八)美国式之平等自由之社会之所由成,与中国民主政治之道路110

(九)论人物的选举与非人物的选举,及选举中之差别原则与尊贤举能112

廿一、存在主义与现代文化教育问题117

(一)说存在主义哲学之起原与其问题117

(二)说现代大学教育之若干问题130

(三)说新亚教育之今昔134

廿二、中国教育史上之私学与官学139

廿三、中国之祠庙与节日及其教育意义148

(一)导言——社会教育、教育,及小道理与大道理148

(二)节日与祠庙与时间段落及空间处所151

(三)中西之祠庙与节日之比较153

(四)中国祠庙与节日之生活上的价值意义156

(五)中国之祠庙与节日之教育意义160

(六)余论——略述个人生活上之若干体验为证163

廿四、东方人之礼乐的文化生活对世界人类之意义168

(一)前言168

(二)对京都医院的感念169

(三)礼乐文化所遭遇之批评170

(四)批评的还答——东方之文化观念与文化之普遍的受用171

(五)日常生活与文化之合一之理想与日本之幸运与危机173

(六)对日本的期望174

(七)对世界前途的看法,与对人类未来之文化生活的期望176

(八)天民或单纯的“人的文化”178

(九)结论:东方人对世界当持的态度180

附录:中西文化之一象征182

廿五、中国现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之方向,及海外知识分子对当前时代之态度192

(一)清末民初之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中之“民族”与“文化”问题192

(二)五四时代之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之代表人物197

(三)中国现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中之五个基本观念202

(四)中国文化与中国民族两脚俱立206

(五)对海外中国青年之期望217

廿六、海外知识分子对当前时代之态度答问——答中文大学学生问221

附录:如何消减中共与苏俄战争的可能性236

廿七、中国文化之原始精神及其发展241

(一)中国文化之原始精神之表现与形成241

(二)中国文化过去所经之七次挑战之性质,及其回应之方式246

(三)中国文化当所遇之挑战及其当有之回应之道路方向251

廿八、中国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答问259

附录:五四纪念日谈对海外中国青年之几个希望278

廿九、孔子诛少正卯传说之形成284

(一)导言284

(二)崔东壁、梁玉绳对孔子诛少正卯事致疑之理由述评286

(三)由《荀子·非十二子》篇及《非相》篇,证《宥坐》篇文为抄袭《荀子》而成,非荀子所著289

(四)《荀子·宥坐》篇文为法家之徒所作之证明292

(五)略说对儒法思想之观感297

卅、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302

(一)中国艺术之价值之不容辩难302

(二)西方之神庙雕刻与中国之鼎彝302

(三)中国艺术中对“质料”之运用305

(四)中国之瓷器之中虚与绘画中之虚白之用307

(五)中国艺术之“有限”中之“无限”307

(六)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之他方面308

卅一、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之“挑战”及东方之“回应”(提要)311

(一)导言311

(二)西方文化之特性312

(三)东方之印度、日本、中国对西方之挑战之三种回应方式312

(四)结论313

卅二、中国与日本文化关系之过去、现在与未来316

(一)中日文化关系之过去第一阶段之特性316

(二)中日文化关系之过去第二阶段之特性317

(三)中日文化关系现在阶段之特性323

(四)中日文化关系之未来应有之特性325

(五)结论及余言331

卅三、现代世界文化交流之意义与根据335

(一)参加世界文化交流所会议之经过335

(二)学术文化之天下大势与政治经济军事上之天下大势之背反341

(三)近代西方学术文化之“由合到分”之大势之转向为“由分到合”之势之表现于科学与宗教者344

(四)存在主义哲学之方向349

(五)中国学术文化传统中之“语言”的存在地位351

(六)心灵之开朗之根据——虚灵明觉心352

(七)个人主义、极权社会主义与伦理的人文主义354

肆 附录之部363

一、海上遐思记363

(一)旅途363

(二)“有”“无”之际365

(三)新妍感、有所是与无所是366

(四)名与无名369

二、怀乡记372

三、记重庆联中几个少年朋友379

(一)少年朋友379

(二)吴竹似380

(三)陈先元381

(四)高介钦383

(五)游鸿如385

(六)映佛法师389

外文人名中译对照表3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