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君毅全集 第24卷 哲学概论 形而上学、价值论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君毅全集 第24卷 哲学概论 形而上学、价值论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9/31949673.jpg)
- 唐君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751084103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6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唐君毅全集 第24卷 哲学概论 形而上学、价值论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部 天道论——形而上学3
第一章 形而上学之意义3
第一节 中文中之形而上及天道之意义与西方所谓形而上学之义之相通3
第二节 形而上学与知识4
第三节 形而上学与知识论9
第四节 形而上学之问题12
第五节 形而上学之系统性与本部各章之次第14
第二章 现象主义19
第一节 现象主义与形而上学19
第二节 常识中现象主义与纯现象主义20
第三节 纯现象主义之态度中之理或道23
第四节 因果观念之超越与外在理由之舍弃26
第五节 结论27
第三章 唯一之实有论30
第一节 超现象主义之形上学——“有”之形上学及“无”之形上学30
第二节 恒常纯一之唯一实有观之意义31
第三节 依里亚派齐诺破斥变动与多之论证34
第四节 齐诺所提问题之答覆及齐诺所提论证之目标37
第四章 无之形上学40
第一节 无之形上学所由生40
第二节 创造之歌及老庄之言41
第三节 由无出有由有入无之切近义43
第四节 道家思想中“无”之二义44
第五章 生生之天道论与阴阳五行之说49
第一节 儒家之形上学观点49
第二节 由他家之万物观至儒家之万物观50
第三节 性与阴阳之相继义52
第四节 阴阳之相感义54
第五节 五行与横面之万物之相互关系56
第六节 五行与纵面的生化历程58
第六章 理型论61
第一节 理型论之形上学之特征61
第二节 形式对质料之独立性与人实现形式之目的性活动63
第三节 形式之不变性66
第四节 形式之客观性67
第五节 实体及变动与四因70
第六节 潜能与现实72
第七节 形式及理性的思想与上帝74
第七章 有神论之形上学78
第一节 如何了解宗教家神秘主义者之超越的上帝之观念78
第二节 新柏拉图派之太一观与其所流出之各层次之存在81
第三节 圣多玛之上帝属性论84
第四节 西方哲学中上帝存在之论证87
第八章 唯物论94
第一节 唯物论与日常生活中之物体94
第二节 唯物论者之共同主张及物质宇宙之问题95
第三节 唯物论对于有神论之批评98
第四节 唯物论与实在论100
第五节 唯物论之生理心理论证101
第六节 唯物论之宇宙论论证105
第七节 唯物论之方法论论证与历史论证107
第九章 宇宙之对偶性与二元论110
第一节 中国思想中阴阳之遍在义与交涵义及存在义与价值义110
第二节 中国思想中之阴阳之论,可根绝西方哲学之若干问题之理由115
第三节 西方哲学中之二元论之思想之渊源116
第四节 笛卡尔之心身二元论及心物二元论118
第五节 心之思想与身体及脑之不同及唯物论之否定119
第十章 泛神论126
第一节 二元论之问题与由超神论至泛神论126
第二节 心身二元论之问题130
第三节 斯宾诺萨之实体论及神即自然论133
第四节 心身一元论之说明136
第五节 附论泛心论138
第十一章 一多问题与来布尼兹之多元论142
第一节 一多之问题与中国哲学中一多相融论及心身交用论142
第二节 一物一太极义及道家之言一147
第三节 来布尼兹以前西方哲学中对于多之说明之诸说149
第四节 来布尼兹之多元论——物质观、知觉观与“一单子一世界”之理论151
第五节 来氏之上帝理论——实体存在之充足理由及可能的世界之选择156
第十二章 宇宙之大化流行之解释与斯宾塞之进化哲学160
第一节 大化流行之科学的叙述与哲学的说明之不同160
第二节 常识与东西传统思想中之大化流行观161
第三节 传统之东西思想中之世界生成论之比较与科学的进化论所引起之哲学165
第四节 斯宾塞之进化哲学之根本原理167
第五节 斯宾塞对于进化现象之最后的解释171
第十三章 柏格森之创造进化论173
第一节 绵延、直觉与理智173
第二节 生命的宇宙观——矿物及动植物之分177
第三节 智慧与本能181
第四节 人之理智与同情的智慧及道德宗教185
第十四章 突创进化论189
第一节 突创进化论与柏格森之创造进化论之异同189
第二节 突创进化论之要义190
第三节 突创进化论之问题196
第四节 亚力山大之时空观199
第五节 亚氏之范畴论201
第十五章 相对论之哲学涵义206
第一节 常识中之相对论206
第二节 近代科学中之物理世界观208
第三节 现代之新物理学之兴起212
第四节 动静之相对性213
第五节 时空之相对性215
第六节 速度及形量质量之计量之相对性216
第七节 物理世界即四度连续体中之全部物理事之和219
第八节 物质之实体观念及机械的决定论之否定221
第十六章 怀特海之机体哲学226
第一节 怀特海哲学之方向226
第二节 事与现实存在现实情境227
第三节 摄握之方式230
第四节 知觉之两式233
第五节 具体存在与抽象对象236
第六节 扩延连续体238
第七节 存在事物之种类层级差别与自然创进中之冒险239
第八节 上帝之根本性与后得性243
第九节 价值之地位245
第十七章 西方哲学中之唯心论248
第一节 唯心论与理想主义之意义248
第二节 西方唯心论思想之渊源249
第三节 西方近代之唯心论251
第四节 康德之超越唯心论中之认识的主体观253
第五节 康德论自然之合目的性与美感及心灵之超越性258
第六节 康德论上帝之存在与人之道德理性260
第七节 后康德派唯心论哲学——菲希特之大我论262
第八节 席林之自然哲学264
第九节 黑格尔之绝对唯心论265
第十节 黑氏以后英美之新唯心论之发展268
第十八章 佛学中之唯识宗之哲学274
第一节 由西方哲学到东方哲学之道路274
第二节 印度之唯识论中之八识、三性与四缘277
第三节 实我实法之否定与缘生282
第四节 境不离识284
第五节 众生各有阿赖耶识义及阿赖耶识与种子之关系286
第六节 妄执之起原与执我识288
第七节 根本无明与转识成智290
第十九章 中国之伦理心性论之形上学之涵义295
第一节 中国古代之宗教思想中之天命观及天意观295
第二节 中国人伦思想之形上意义297
第三节 孝友之道为人伦之本及其形上意义300
第四节 尽心知性以知天之形上学道路302
第五节 观乎圣人以见天心之形上学304
第六节 孔孟以下儒家形上学之发展307
第四部 人道论、价值论315
第一章 人道论、价值论之意义315
第一节 中文中之人道论伦理之学及西方之伦理学人生哲学或价值哲学之名义315
第二节 人生人道之哲学与宇宙或天道之哲学之相互关系316
第三节 人道论中之价值问题318
第二章 价值之存在地位(上)322
第一节 价值一名之所指322
第二节 价值与存在为同义语之说324
第三节 以价值与“为人所实际欲望”为同义语之说325
第四节 快乐之所在即价值之所在之理论327
第五节 价值为客观事物所具之性质之说330
第六节 自存之价值性之理论331
第七节 完全存在与善333
第八节 价值与存在事物之发展历程335
第九节 价值为一关系性质之理论336
第十节 存在事物之和谐关系为价值之所在之理论338
第三章 价值之存在地位(下)344
第十一节 心灵之理性的道德意志具本身价值之理论344
第十二节 以“不存在”为价值实现之条件之价值理论346
第十三节 具负价值者之超化而成为表现正价值者之理论及悲剧意识350
第十四节 中国儒家之致中和之理论352
第十五节 不存在与隐之本身价值356
第十六节 不和与和之太和358
第四章 价值之分类与次序363
第一节 价值纯形式之分类363
第二节 西方哲学中价值内容之分类367
第三节 中国思想中善德之阴阳之分与价值之形式的分类369
第四节 中国思想中之价值之本末之分与价值内容之分371
第五节 二种价值分类法:相斥之价值分类法与相生之价值分类法375
第六节 善之价值与心灵之仁智之价值,为一切价值之本之理由379
第七节 仁德为审美之德及智德之本之理由381
第八节 价值之本末次序383
第五章 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388
第一节 悲观乐观之情调与思想388
第二节 乐观主义之理由390
第三节 悲观主义之理由392
第四节 悲观主义乐观主义之争论,不能有确定答案之理由396
第五节 悲观态度与乐观态度之价值之衡定400
第六章 意志自由之问题(上)405
第一节 意志自由之问题之来原405
第二节 意志自由之否定论407
第三节 意志自由之否定论之批评,与意志自由之事实上的存在409
第四节 意志自由之事实之种种解释,及自然科学知识中之不确定原理等之无助于此问题之解决414
第七章 意志自由之问题(下)419
第五节 意志自由之真义,使意志成为原因或自因之自由419
第六节 心灵之自性与自由422
第七节 意志自因自由义释疑——心灵受认识对象之规定与自由423
第八节 过去经验与理想生起之自由424
第九节 理想之形态内容与自由426
第十节 超越的外因论与意志自由427
第十一节 信自由与信因果之调和,及自由之运用之颠倒相429
第八章 价值选择之原则434
第一节 选择的自由之肯定434
第二节 价值选择之质之原则436
第三节 价值选择之量之原则438
第四节 具本身价值者高于只具工具价值之原则440
第五节 心灵生命物质之价值之等差原则442
第六节 适合原则445
第七节 次第原则446
第八节 理性原则及其与以上各原则之关系448
第九节 超选择之境界450
第九章 人道之实践452
第一节 哲学问题之超拔与实践工夫452
第二节 “自觉我是人”之哲学道路452
第三节 “由人性之真实表现处自觉我是人”之道455
第四节 “自觉我是人之一”及我之人性与我性457
第五节 “自觉我是一定伦理关系中之人”之意义461
第六节 “职分与所在群体之自觉”462
第七节 “我之唯一性之自觉”464
附录:参考书及进一步阅读书籍(除每章参考书附每章之后外,此为全书所关联之书籍,可供读者进一步之阅读者。)467
附编:精神、存在、知识与人文495
论黑格尔之精神哲学497
一、黑格尔之精神哲学在其哲学系统中及近代哲学上之地位497
二、对黑格尔之自然哲学与逻辑之批评502
三、对黑格尔之精神哲学之批评标准与同情的理解505
四、精神之概念为黑格尔哲学之中心概念511
五、精神为最后实在之自然主义的疑难及其销解515
六、精神为最后实在之泛客观主义的疑难及其销解519
七、真理之意义及一切自然主义与泛客观主义哲学之不可能522
八、总论黑格尔之精神哲学及其主观精神论527
九、黑格尔之客观精神论530
十、黑格尔之绝对精神论533
十一、黑格尔哲学之归约与中国思想537
述海德格之存在哲学540
一、导言540
二、海氏哲学之面貌543
三、海氏人生哲学的道路546
四、人生在世之意义与人生存在性相:被发现式551
五、了解与言说555
六、日常生活与陷落558
七、人生之本质与怕惧及怖栗560
八、死之智慧563
九、良知罪业感与发决心568
十、人生之时间性571
十一、世界与时间576
十二、人生之历史性581
十三、海氏形上学之方向583
十四、真理之本质585
十五、存有与无588
诺斯罗圃论东西文化之遇合592
一、导言592
二、协调文化冲突之道路594
三、论文化之着眼点595
四、组织与内容596
五、对世界文化之眼光598
六、英美文化思想600
七、英国民主之特殊成分602
八、德国理想主义603
九、俄国共产主义与希腊中世思想604
十、西方文化思想意义606
十一、东方文化之意义609
十二、现代世界文化问题611
十三、世界文化之改进原则与世界文化思想之融通614